(部分照片相當血腥殘忍,閱讀者請做好心理準備)


乍聽之下,奶磅好像是什麼可以用吃的胸部就會升好幾個CUP,是太平公主的救星什麼的。


其實不是,奶磅是俗稱燒夷彈的凝固汽油彈NaPalm的音譯。



(吊掛在F/A-18主掛架下的Mark 77 bomb凝固汽油彈)


所謂的奶磅就是代表高揮發性的環烷烴石腦油鋁鹽,"Naphthene",與代表酸性物的棕櫚酸"Palmitic acid"混成物。這兩種物質合成一種粉末,在製造軍用燃燒彈時,使可燃物質呈現膠質化的作用與效果。


這兩種的結合在於如果要推動純液態的汽油作為燃燒劑會因為液態的物理特性而導致對目標燃燒不全以及燃燒效果有限的問題,因此將液態改為膠狀,增加附著能力以及對目標的燃燒效果,使得汽油不會因為液態的問題造成隨機擴散與蒸發,而減少燃燒的效果。


然而最早製作膠狀汽油的方式是將橡膠的煉製過程中混入汽油,這在當然是個很不容易的化合工程,失敗率高成本也高,所以化學家就經過測試發覺棕梠酸可以以穩定的化學鏈型態與汽油混合,成為膠狀汽油,加上生產的方式與成本也大幅降低,而成為當時軍備武器之一,儘管噴火器最早是用於農業用途,協助人類進行對土地的破壞與重新開發,包括利用高溫消滅與驅趕會導致人類疾病的昆蟲與造成傷亡的動物。



(1966年越南,美軍朝可能有越共的所在地進行燒夷彈轟炸,爆炸點距離美軍足足有好幾公里,威力與高溫還是讓美軍弟兄轉身往後跑)


不過由於化工的重大進展,目前從越戰開始的膠狀汽油成分已經由原來的棕梠酸改為聚苯乙烯的成分,大幅降低生產成本與數量。


至於縱火劑中含有鋁鹽的因素在於鋁如果跟鹽酸或硫酸結合成為鋁鹽,就會成為含有氫分子的結構,在受熱的情形下會釋放氫,因此將汽油原來只能達到1600度多度的燃燒效果可以推到2200度攝氏,換言之如果質量足夠的話,這種縱火劑大概沒有燒不壞的目標,例如碉堡結構內的鋼筋就在內部直接軟化而導致坍塌;911雙子星就是蓋達組織利用同樣的原理而造成大樓倒塌引發3000多人的死傷。


如果是戰甲車,技術上來說這種縱火劑可以直接癱瘓車輛以及誘爆車內的彈藥,以及導致車體嚴重變形扭曲。



(美軍的改裝砲艇朝著越共據點縱火)


至於火燄投射器主要用於攻堅的戰術地位原因是火焰的威力在越密閉的環境下威力越強大而恐怖,雖然火焰不見得能轉彎,但是燃燒時可以有效地將環境內的氧氣消耗掉而轉變成一氧化碳跟二氧化碳,因此就算敵軍抵死不出來投降,也會被火燄不是活活燒死嗆死,就是窒息而死。


File:Braunschweig15101944.jpg


(1944年10月德國Braunschweig轟炸,這些明亮的點與粗大的線條,是起火點與道路,無法控制的火風暴只能任由它燒完)



(這些黑色物體不是木炭,而是曾和你我一樣的"人"。一位劫後餘生的攝影師攝於東京大轟炸Bombing_of_Tokyo之後)


不過膠狀汽油運用在空投油氣彈的縱火劑上的比例稍微比較低,因為油氣彈需要的是在很短的單位時間內讓汽油已霧化的方式擴散,然後延時引信就會以毫秒作為計時單位等到油霧已經擴散開之後點燃,然後迅速燒毀一定的面積,而這個面積可以用好幾個足球場來計算。


然而前蘇聯的縱火劑則完全與北約國家的成分相反,蘇聯可能是因為化工的規模龐大又鑒於戰術效益的優點而使用烷化鋁,這又稱為三乙基鋁,內容物或含有硝酸丙酯及鎂粉的揮發性燃料。


提到上面的油氣彈在引燃的時候都還需要一個能夠引發閃點的機制,但是烷化鋁只要接觸到氧氣就會自燃,因此在引燃的莫非定律上來說,烷化鋁除了容器破損之外,是一定會燃爆的。而且其中還含有硝跟鎂,就表示它不需要起爆裝置就能夠擴張液體的體積,也就是烷化鋁在燃燒的高溫促動硝的作用,而鎂則是進一步提升溫度,一起燃就是2000度甚至更高,而且硝的擴張是以爆炸的方式產生,而這個爆震威力是以每秒3000公尺的速度推送...



目前有案可考的紀錄是俄羅斯在鎮壓車臣獨立的戰爭中對格羅茲尼曾經使用過這種武器。



其他資料來源請見虎大的:TOS-1,一個沒辦法被當作壓箱寶的,壓箱寶


相關導讀:http://en.wikipedia.org/wiki/Napalm




(在Braunschweig轟炸後幸免於難的婦人,在她面前的,是因大火奪去氧氣窒息而死的居民。有完整的面容可認的,還算是有上帝垂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