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若戰車一發砲彈就把敵人敲扁轟上西天那叫殘忍,那麼噴火戰車的戰法才真的叫殘忍!!


世人對於噴火戰車的印象不外乎就是:拖個大油罐、車頭機槍或是砲管裝上火焰噴射器,肆無忌憚的朝向頑抗不屈的敵人噴出致命火焰,讓對方在臨死之際還要飽嚐烈火焚身之苦。


若說慘無人道,噴火戰車確實是最殘酷的陸上武器。但是隨著戰術戰略的節奏變化,裝甲部隊已不再需要強攻每個據點才能勝利,噴火戰車這個一面倒的虐殺武器也就逐漸消失在裝備清冊中…………


若你真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隨著科技的日益精進(寫到這就不禁唏噓,人類總是投注相當的科技在武器上),現代的噴火戰車已經不需要像二戰的老前輩一樣要帶著危險的油料到處跑,相反的,噴火戰車不再是單純的噴火,而是遠比二戰老前輩更加凶暴的火焰轟炸



(閱兵方陣隊內的托斯-1)


TOS-1(以下譯為托斯-1”)是俄文的重型火焰投射系統1(Russian: ТОС-1 тяжёлая огнемётная система, English: Heavy Flame Thrower System)的縮寫,是蘇聯以T-72戰車底盤為載具,上頭安放一具多管火箭發射器(輕型的12管、中型的24管、重型的30),初次登場是在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潘傑希爾溪谷,托斯-1”用來對付藏身當中的阿富汗反抗軍。


乍看之下托斯-1”不過是個載著多管火箭系統的全履帶載具,和卡秋莎差不了多少,但托斯-1”的危險就在於他所搭載的火箭彈!!


托斯-1之所以與一般火焰噴射系統不同的是,火箭彈的內容物並不是隨時起爆的高揮發性液態燃料(凝固汽油),而是將高效能的揮發性厭氧金屬化合物放入火箭彈體內投射到目標上空,到達的同時將這些”內容物”釋放。


這種混合物無需用雷管起爆,只要一遇空氣就立刻自燃。 


有鹵素之化合物,通常為無色透明之液體,與空氣接觸時發火,與水接觸時起激烈反應,危險性極高。對水之反應性及發火性依碳數之增加而降低。因危險性高,通常可用苯或乙烷稀釋以降低危險性。容器中需充滿氮氣等不活性氣體。發火時不易滅火,不能使用水、泡沫、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低濃度者能用乾粉。當漏洩時儘早用乾燥砂覆蓋以免火災面積擴大為第一優先。
























主要烷化鋁



b.p()



外觀



三乙基鋁
TEAL (C2H5)3Al
Triethyl aluminium



-58.5



無色透明



三異丁基鋁
TIBAL (iso-C4H9)3Al
Triisobutyl aluminium



-5.6



無色透明



二乙基氯化鋁
DEAC (C2H5)2AlCl
Diethyl aluminium chloride



-85.4



無色透明



三丁基鋁
TNBAL (n-C4H9)3 Al
Tributyl aluminium



 



淡黃透明



例:二乙基氯化鋁 (Diethyl aluminium chloride, DEAC


理化性質:無色透明液,易溶於苯等碳氫化合物,與空氣接觸時自然發火,加入氯化碳氫化合物時起激烈反應,能腐蝕鋁,sp.gr. 1.232b.p.194℃。


危險性:在空氣中發火時產生大量白色氯化鋁及氯氣之煙霧,加水時亦同,此煙霧對氣管及肺有害。與皮膚接觸時破壞組織,呈燙傷狀。儲存、使用上之注意:避免日光、火源、空氣、水、容器內需注入氮等惰性氣體。


在火箭彈起爆點的周邊區域,急劇燃燒並耗盡空氣中的氧氣,由於是厭氧金屬接觸空氣中含氧所產生的劇烈反應,所以此物質在空氣中燃燒時會釋放極高的熱量,同時將目標空域範圍內的所有氧氣迅速消耗殆盡。不僅如此還會產生爆震,爆震的威力可以瞬間撕裂生物的眼睛、肺、耳膜和其它內臟等器官,即便是躲在掩蔽工事或地下室中也無法倖免遇難,人員不是被燒死就是因缺氧窒息死亡。


由於這個特性,托斯-1也被歸類為“溫壓武器Thermobaric_weapon(例如油氣彈fuel-air bomb)


所謂的溫壓,其實一點也不溫和!其所產生的超壓,可達到430/平方吋(相當於海平面大氣壓力的30),爆炸中心溫度會達到大多數金屬都能輕易熔化的攝氏2500~3000(華氏4500~5400),而震波的前進速度快達每秒3公里(2英哩),所經之處任何東西都會被扯裂到無法辨認。




(托斯-1的彈藥補給車.也是T-72的底盤為藍本修改)


國際上的人權組織稱這種武器為地獄使者,因為它能造成平民的大規模殺傷。但沒有人能描述它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大,因為,目標周邊半徑三公里內沒有任何生物能倖存;所有的目擊者若非變成灰燼就是成為七孔流血死狀悽慘的屍體。


當然也沒有人知道俄羅斯是否在車臣戰爭中使用過托斯-1,就算有,沒有人敢說,能說的,也無法活著告訴你。


為什麼前蘇聯會生產這種駭人的武器?為什麼即便是現在的俄羅斯的配備數量也屈指可數?


事實上是80年代後期蘇軍高層對這種新開發成功的溫壓武器的強大威力和大規模殺傷性能感到驚訝,光是一發這樣的火箭彈造成的戰場效果就如同一枚小型戰術核武。所以當時高層要求所有的蘇軍部隊要配備這型噴火戰車


托斯-1的射擊距離可以近至500m(換言之可以直射),遠至3500m(一般的面轟炸),不管是什麼目標都無法忍受重型火箭彈(220mm)的高揮發性燃料的烈焰燒灼,連戰車都擋不住,更不用說人員、物資、一般建築物或是防禦工事。


但是托斯-1的威力實在是強大到自己人都害怕,雖然在1980年代初就已經在歐木斯克國防展出現,但直到蘇聯解體後的1998年,托斯-1才真正少量交付給部隊。

之所以無法大量生產的原罪在於:托斯-1的重型火箭彈在製作時要很謹慎,填充內容物時要戒慎,儲放地點溫度環境要嚴加控管,因為射程短,在射擊時必須確保周邊區域都在自己友軍的絕對控制範圍內……若是有個狙擊手帶著反物資步槍滲透到這個區域內冷不防的朝著托斯-1的火箭彈體來個一發大口徑子彈,托斯-1就會化為把周圍的一切捲入的巨大煙火。


爾後俄羅斯為了爭取外匯,在“2005阿布達比防務展上讓托斯-1公開亮相。在當時的操演下,以區區一輛托斯-130發火箭彈就在7秒內的齊射之下,就能輕鬆摧毀一個小城鎮目標和大範圍的輕裝甲部隊。


但是現在較常見的區域衝突與反恐戰爭並不需要類似托斯-1的大規模全面摧毀,需要的反而是高精確的攻擊(外科手術式打擊),盡可能降低平民的損失與傷亡。



炎魔托斯-1,若是在二戰年代,將會是凶暴到交戰雙方都為之膽寒的”煉獄之管風琴。但是,現代的戰場已不允許這樣的武器胡亂使用。


只能說,俄國人造了一個威力驚人到自己都不曉得該用在何處,用了怕燒到什麼跡象都查不到,或是不慎殺到自己人;很難找地方儲放,找到了又很難放,放了又怕不穩定,又不能丟到戰車墳場裡給它銹掉。


只能說:投鼠忌器!! 


不過……俄國人向來是說一套做一套,而且俄羅斯人是個很極端的民族,他們是否會為了掃平內部區域衝突而動用托斯-1,我是覺得很有可能。


(托斯-1的機動畫面.我敢賭你不想被他堵到)

參考出處:


http://en.wikipedia.org/wiki/TOS-1_Buratino(文字)


http://eltonzeng.blog.hexun.com/40534280_d.html(圖片)


還有虎大的指教


追記:


托斯-1有個綽號叫”Buratino(布拉提諾)”,這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以木偶奇遇記為藍本所寫的一篇英雄故事中的主角,主角的特徵就是有著像小木偶皮諾丘一般的大鼻子。


(編按:在文學裡頗有名氣的"托爾斯泰"很多.這理所提到的是另一位托爾斯泰Aleksey_Nikolayevich_Tolstoy.與眾人熟知的托爾斯泰Leo_Tolstoy並非同一人.)



但是,拿故事英雄的名字來形容凶殘的托斯,在我看來是絕佳的諷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Z.BLACKCAT 的頭像
    PZ.BLACKCAT

    S.Pz.Abt 502 E-COMPANY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