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衛展裡金賓公司除了UNIMOG之外,還有一輛頗特別的車輛,THE JET,捷式四輪甲車。
這輛車是金賓公司自力設計的,原型其實也是UNIMOG,僅保留底盤引擎與操作系統總成,然後安上裝甲隔艙。
在防衛展裡金賓公司除了UNIMOG之外,還有一輛頗特別的車輛,THE JET,捷式四輪甲車。
這輛車是金賓公司自力設計的,原型其實也是UNIMOG,僅保留底盤引擎與操作系統總成,然後安上裝甲隔艙。
Jesus Nieves (right), an OPNET instructor, trains Pfc. Andrew Wilson (left), Co. C, 1/64 AR, 2HBCT, Third ID, and Pvt. Cody Martin (middle), Co. C, 1/64 AR, 2HBCT, 3rd ID, on one of the new M1A3 Abrams tanks the battalion received July 10 at Fort Stewart, Ga.
右邊為耶穌˙尼偉斯OPNET應用程式管理教官,教導第二重裝旅戰鬥大隊第64裝甲團第一營查理連的一兵安德魯˙威爾森(左),以及中間的二兵寇迪˙馬丁相關于M1A3重戰車相關訓練。該連于今年7月10日在喬治亞州史都華堡接收裝備至今。
戰車終究是有使用年限的,而且性能提升只能挑狀況較佳的來做。沒能提升的,要嘛就是交給二線三線單位做為預備隊,再不然就是交給訓練單位做訓練車輛。
經過這些單位一操二操三操,還是得收放入庫作為備料零件車,或是等著解體鎔化再造成為別的新車。
烏克蘭的某處堆積場,就是這些車輛的最後安頓處。
人類,常常會因為某些特定原因而製作出一些強了過頭的玩意兒,尤其是武器這領域更加顯著。
在飛機部分,史上最暴力的單發螺槳戰機P-47、史上最輕巧卻能搭載戰術核彈的A-4;
船艦部分,航艦、昔日的主力艦,航速噸位耐航性都屬上級。
雖然輪車式自走砲隨著CAESAR的出現而成為顯學,但是第一個將大口徑榴彈砲安上輪型車輛的國家,並非法國,也不是南非,而是當時還處於冷戰高峰時期的1970年代,仍是華沙公約組織(Warsaw_Pact)會員國之一的捷克斯洛伐克。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同樣是輪式火砲系統,但是國家的戰術想定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外貌。
生產CEASAR的法國,作戰想定是隨著第一波部隊高速奔襲,所以以機動力為最優先。而另一個提出輪式火砲系統構想的瑞典,國防政策是在國土邊界與敵人周旋,或是誘敵深入後加以寸斷。ARCHER,就是基於此構想而設計出的高機動力火砲。
芬蘭於2003年接收第一批,一共124輛的LEOPARD 2A4(Leopard_2),交付芬蘭陸軍(Finland#Military)。
其中一輛因為操作過程中起火而大破報廢。剩下的123輛裡,20輛被改造成架橋車與戰鬥工程車,12輛做為備料車。
自蘇聯解體後,各個戰車工廠也就”各奔東西”,由”獨立國協”的各個國家自行接收。
烏克蘭,就這麼順理成章的接收了”卡爾科夫莫洛佐夫機械製造暨設計局Kharkiv_Morozov_Machine_Building_Design_Bureau”的所有體系,而且是蘇聯戰車生產素質最高的工廠作業體系。更讓俄羅斯搥心肝的事情是,當時因為燃氣渦輪引擎的T-80U性能不穩定,所以另開生產線生產柴油引擎的T-80UD,而這個柴油引擎的T-80是由卡爾科夫工廠生產………。
蘇聯這一解體,柴油型T-80的主要生產線全掌握在烏克蘭手裡,搞得當時俄羅斯向烏克蘭當局又是哭又是跪的才維持住自己T-80UD的妥善率。
在以色列的拉特崙博物館(Yad_La-Shiryon),擺放著一輛特別的車輛。
這輛車,看起來像是倒著開的SHO’T,但引擎蓋卻像極了現在耳熟能詳的”馳車”,但仔細一瞧,SHO’T的砲塔卻斜放著安在原本的車頭位置,砲塔的位置安上了方形結構物。
南非本屬於英國的殖民地,獨立之後屬於”大英國協”的一部分,所以接收英製裝備是無可厚非的。
南非的”Centurion(百夫長)”自1957年配備到部隊,最初構成裝甲武力的百夫長,是來自於英國的250輛Mk 2 與Mk 3,沒過多久,南非從印度與約旦購得Mk 5。
但隨著聯合國對南非的種族隔離以及迫害人權的一連串政策,而祭出經貿與武器禁運,南非終於嚐到一己之私招致被世界隔離的苦頭。
南非因為種族隔離政策而被國際孤立,別說武器研發,連性能更新作業都是舉步維艱。但是山不轉路轉,南非還是搞出了自己獨樹一格的”非洲莽原地形限定”的裝備。
當M1128機動火砲系統現在正被某些人吹捧的時候,回溯到1980年代,南非依照自己的國防需要設計了一款重型輪型偵蒐車輛。
看到這輛車的性能與實戰驗證,可能會讓許多迷戀M1128的傢伙跌破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