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曾有格友寫過這台車(T-28超重型坦克).但是最近得到一篇新資料.所以我決定自己來寫.並不是要互別苗頭.而是.我想以我自己的筆觸來詮釋這頭全美唯一的突擊砲型戰車.也是美式戰車唯一一輛附諸實體.重量達百噸的戰車......
(圖片翻拍自GROUND POWER 05'3)
T28誕生的一切原因在於.德國的"齊格菲防線".1943年9月.美軍為考量到日後的法國登陸作戰成功後.要面對的就是號稱銅牆鐵壁的齊格飛防線.美軍需要一款可以突破防線的重裝甲重火力戰車.
重裝甲.....戰鬥室前方裝甲就有30公分.戰鬥室側面裝甲6公分.車體前方裝甲13公分.車體側面裝甲(含側裙)15公分.後方裝甲5公分.上部裝甲3公分.底部裝甲2公分.砲盾29公分.
這些數據或許在現代來看算不了什麼.但是以二戰時期的標準來看.....確實很"重"(M4裝甲最厚的部分也不過才6公分).光是戰鬥室前方加上砲盾合起來的厚度.就有近60公分的鋼鐵.若要比較熟悉的來類比......獵虎式驅逐戰車的前方裝甲25.4公分.而獵虎式的前方裝甲和一艘重巡的砲塔前方裝甲一樣厚.
T5E1 105mm砲.也許以現今眼光來看.105mm砲似乎不是怎麼強大的火力.但是在當時連雙方的主力戰車直到末期才只有75~90mm砲的時候.105mm砲在當時還是屬於"防砲"或是"榴彈砲"級的支援火力.
在1944年3月.這門由防砲改良而來的加農砲.當時卻沒有任何一座砲塔能容納(T40砲架的後座衝程還無法縮減到可容納在砲塔環中).還好T28最初在設計的時候就考量到"盡可能讓車身維持低矮寬扁的構型".也省略了一般戰車常見的砲塔.改採無砲塔驅逐戰車的方式.將這門重砲架設在車身上.
而這門65倍徑砲也表現不俗.在發射T32穿甲彈時.仍能分別貫穿1830m外的119mm.30度傾斜鋼板.以及69mm.60度傾斜鋼板.
彈藥採分離式裝藥.共計62發.
承載系統.....為了減低95噸的巨獸走到哪破壞到哪.在減少接地壓力上下了很大的功夫.T28以四條履帶(單邊兩條)來分散重量.兩組履帶合起來的寬度穿達一公尺.確實是達到了分散壓力的效果.
為了縮減研發時程.T28的避震系統採用當時較成熟的HVSS(水平螺旋彈簧系統).而這個系統也在往後的改良型M4上看的到.
而特別的是外側的兩組履帶還可以用車上所裝設的起重機拆卸.4名成員協力進行下.最初要拆卸履帶所耗費的時間需要四小時.裝上的時間也是如此.但熟練之後可以縮短到2小時半.
拆下來的履帶.除了由後勤單位托運之外.也可以像上圖一樣由戰車本體拖著跑.
T28採用的引擎是和M26相同的福特GAF引擎.500HP.變速箱也是與M26相同的"前進三段後退一段"式.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以中戰車級的引擎.怎麼推得動這個乾燥重量就有將近一台半潘興式戰車的巨獸.
所以.這整個計畫從開始到結束.兩台T28的行走距離.平整地形總計206Km.野地總計665km.
最大極速13km.果真是又"穩"又"重"啊.
戰車成員共4人.駕駛(前左).裝填(後左).砲手(前右).車長(後右).
T28重戰車在1945年3月的時候被要求改名為T95重自走砲.原因就在於T28這個獨樹一格的外型.讓兵器局長有些"意見".
再者.美國從來沒有嘗試鑄造出這麼巨大的鐵塊過.整個計畫也跟著延後.
而隨著盟軍距離歐陸越來越近.登上諾曼第後.所謂的齊格菲防線也不過是由戈培爾大肆宣傳下所造出來的海市蜃樓.所以.為了這個"海市蜃樓"開發的怪物.自然也就失去了舞台.
(自登陸艦"走"下跳板的T28.當然.這只是測試)
後來隨著日本投降.原先屬意的5輛試作車也被縮減成兩輛.
1號車送到亞伯丁.2號車送到諾克斯堡測試之後.再送到亞利桑那的YUMA進行浮橋橫渡測試.
1946年.T95再度改名回T28.原因在於:這門"自走砲"的防禦力.火力.已經超越了作為火力支援的自走砲規格.雖然沒有砲塔.但可以被歸類為戰車.
不過以戰車而言.遲緩的步行能力實在是讓陸軍引不起興趣.就在考量日後也不可能動用得到100噸級戰車的情況下.整個計畫就在1947年終止.
兩輛試作車的命運也截然不同.
2號車.在一次行駛測試中.因引擎起火大破報廢.
1號車.則在計畫終止後.留在亞伯丁.成為館藏之一.
關於T28重戰車:
http://en.wikipedia.org/wiki/T-28_Super_Heavy_Tank
有意思的是.為了突破齊格菲防線.英國也開發出一款重突擊戰車.
關於Tortoise heavy assault tank:
http://mailer.fsu.edu/~akirk/tanks/GreatBritain/BritishHeavyTanks.html
看來....面對德國.大家都一樣啊.
...............
.............................
.......................................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戰爭延長.T28是否會量產?
不會.因為T28最初的設計.其實只是為了容納T5E1這個美軍未曾涉足過的"大口徑戰車砲"而作的測試平台.
而且在T28測試的同時.T29也在進行中.而且完成度更高.若要量產.也是以T29為優先.
如果有更好的引擎.是否能量產呢?
也不可能.
縱使是以現今M1所用的燃氣渦輪引擎也無法賦予T28足夠的機動力.換來的是更糟糕的油耗.以及更沉重的後勤壓力.(說不定得拖個巨大的油槽來增加續航力)
T28.終究還是只能在亞伯丁.遙想當年.
也像曾經在北美大陸活躍的長毛象.隨著冰河時期的消失.不復返.
關於長毛象: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mmoth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C%9B%E7%8A%B8%E8%B1%A1&variant=zh-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