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類,常常會因為某些特定原因而製作出一些強了過頭的玩意兒,尤其是武器這領域更加顯著。


在飛機部分,史上最暴力的單發螺槳戰機P-47、史上最輕巧卻能搭載戰術核彈的A-4


船艦部分,航艦、昔日的主力艦,航速噸位耐航性都屬上級。


而路上的鋼鐵巨獸,就更不在話下。


以色列,是個輸不起也沒有本錢輸的國家。在國防裝備上,除了藉著外購武器的前一段日子建立出專屬於自己的後勤體系,將現有戰車改良。有識之士就在當時連自己國內都不甚看好的氣氛下,完成當時以傳統鋼質裝甲而言最暴力的「馳車」。甚至將戰車等級的防禦力毫不保留的移植回人員運輸車上,成為獨樹一格,只有希伯來民族獨有的「重甲兵員運輸車」。



而現在,以色列將防禦這部分,從原本的「最強」、「兇悍」、「暴力」,進一步提升到「惡夢」等級。


因為當你手拿RPG興致旦旦的要把面前的裝甲車輛轟成火葬柴堆時,卻發現這台車上只頂著機槍的玩意兒,卻無視你和你夥伴的RPG攻勢,一路信步走來,不慌不忙的把槍塔上的機槍/機砲朝向你與夥伴的方向,以火雨回應你們的RPG的問候。或者是不慌不忙的循原路後退,由護衛的戰車朝你們轟擊………


你會在生命消逝前的一瞬,體會到何謂「60噸級的人員運輸車」所擁有的「噩夢級防禦」。


Type: Armored personnel carrier


In service:2008–


Used by:Israel Defense Forces


Wars: Gaza War


Designer: Israel Military Industries


Manufacturer: IDF Ordnance (assembly)


Unit cost: $3 million


Produced: 2008–


 


Specifications


Lengh/Width/Height7.6/3.7/2.5m


Engine: 1,200 hp (895 kW) turbocharged diesel engine


Weight: 60 tonnes (一說62)


Power/weight: 20 hp/ton


SuspensionHelical spring(但是從履帶接地的模樣來看,搖臂底座可能還加設扭力桿)


Operational range: 500 km (310 mi)


Speed: 60 km/h (40 mph) - top speed


Crew: 3 (commander, driver, RCWS operator)


Payload capacity: 9 infantrymen


Armor: Classified composite matrix of laminated ceramic-steel-nickel alloy + underlaid reactive armour. Sloped modular design.(各部位厚度為機密)


Main armament: Samson RCWS equipped with either 12.7 mm (0.50 in) M2 machine gun or Mk 19 grenade launcher, or smaller MG.


Secondary armament: 1 × 7.62 mm (0.300 in) FN MAG MG1 × 60 mm (2.4 in) external mortar12 smoke grenades


正名


NAMER(Hebrew: נמ"ר),在一部分坊間雜誌上被翻譯為「豹」,其實真正的意思是「人員運輸型馳車」的希伯來文發音之縮寫("Nagmash"(APC) and "Merkava") NAMER是馳車 (Merkava)系列的最新衍生型,而這個人員運輸車(armored personnel carrier)也是唯一付諸量產的提案(之前曾有裝甲救濟車、自走砲之提案,但都僅止於原型)2008年夏天正式交付以色列國防軍(Israel Defense Forces)


經驗傳承與準備舊換新


第一階段1990s-2004


以色列在這段時間將退役下來戰車再次利用,將SHO’T改造成兵員運輸型(Nagmachon)/戰鬥工兵車(PUMA/Nakpadon),而將T-54/55改造成Achzarit,經過戰場驗證後有相當出色的表現。基於這些經驗值,以色列決定將此技術發揮到一對一換裝後退役封存的馳車I上頭。因為在當時已經有250輛馳車轉為備役物資,而這些馳車I因為批次較早,並沒有提升為馳車II的空間,更遑論換裝大口徑火砲(IMI 120 mm gun)


由於馳車在設計之初就已經將引擎前置,所以戰鬥艙間的運用彈性遠超越同時期戰車,改造工時也必定加快。但如此妥善之提案,卻因為資金不足而被束之高閣。


本是該僅止於提案就束之高閣的,如果沒有那場衝突的話…………


2004年的加薩走廊衝突(2004 Israel–Gaza conflict),曝露出裝甲車輛的防禦因為時間的消長又被各式戰防武器(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s and rocket-propelled grenades)給比了回來。尤其是面對這類武器先天上較吃虧的M113,面對城鎮地區如此複雜的地形更顯吃力,急於獲得防禦優勢的軍方將這個提案搬回檯面討論。


但在這時,NAMER提案遇上了競爭對手,那就是美國的Stryker裝甲車。


輪胎履帶間的爭論與抉擇


可想而知,會出現這個競爭對手就是因為「經費」。


長久以來,輪型車輛與履帶載具到底誰優誰劣始終是各國陸軍爭論不休的議題。而雙方爭論的背後,有本著良心,有媒體大肆報導下施放出的迷霧,也有檯面背後的利益輸送。


但隨著美軍在伊拉克的綏靖任務,Stryker原本被包裝亮麗的「高速機動佈署」之優勢,被城鎮地區的樓房、街廓、斷垣殘壁所構成的複雜地貌下,被剝的一乾二淨、深可見骨。


由於要高速移動,所以輪型車輛本身就不能設計的太大太重,但是防禦力又必須和大小重量畫上等號。


爾後Stryker為了加強防禦力而加掛柵欄裝甲,換來的卻是避震系統的沉重負擔與機動力急速下滑。城鎮作戰中需要的直接支援火力,Stryker又載不了多少,載了又沒有足夠的重量做重心,更沒有多一點本錢挨打到能自力脫出戰線維修。


以色列並不像美國般有充分的資源為每個士兵配發完整的配備,也沒有足夠堪用的裝備可以讓前線消耗並迅速替換,和敵對國家之間更沒有海門天險做屏障。


切實考量到面對的局勢和真正的戰術戰略需求後,以軍的輪車派便噤聲不語,NAMER提案正式出線。



第二階段2005-present


提案確定後,以色列國防軍品部門(IDF Ordnance)先製作出一輛以馳車I為底盤的原型車,隨後公開亮相,最初定名為Nemmera (Hebrew: leopardess),後來才換成現在熟知的NAMER


2005215日,在Maariv (希伯來語的「晚報」之意)的報導中指出,這些NAMER原型車交付給Givati Brigade(希伯來文的「高地旅」)進行實戰測試。在同年的歐洲武器展(Eurosatory)中,這批原型車在展覽中亮相,雖然參觀時備受限制,但有部分買主對此重型載具有興趣。這批原型車的配備僅一座遙控武器槍塔(Rafael Overhead Weapon Station),能搭載的武器也只有.50機槍。


即使如此,2006年的黎南衝突(2006 Lebanon War)NAMER的性能獲得驗證,也堅定了軍方將此提案付諸實行的決心。在報導中指出,預計將有100多輛的NAMER交付給兩支戰鬥旅,第一批15NAMER預定在2008年交付。


唯一不同的是,底盤從原來的備役物資馳車I換成了才剛交付不久的現役戰車:馳車IV



之所以會有這般改變,可能在於這一批馳車I的備用零件所剩無幾,時間一久相同的問題依舊發生,倒不如一口氣將載具換成與現役最新戰車同型式,如此一來壓低底盤離廠成本,二來維修零件又共用,更能減輕後勤壓力。


也因為這個改變,整個設計得從頭開始。200831日,以馳車IV為底盤的設計案完成,並量產,而為了加快進度,有一部分的零件從美國進口。同年915日,其中一輛完成的馳車IV構型NAMERRishon LeZion的展覽會中公開亮相。


20101025日,General Dynamics Land Systems 選定NAMER為武器系統的測試平台之一,並和以色列當局進行交涉。目前有相當數量的NAMER車體配置於位在俄亥俄州的聯合系統製造中心(Joint Systems Manufacturing Center in Lima, Ohio)



(以MK I為底盤的原型車)


外觀


原型車與量產車的外型差異不大,原型車的側面垂直,至於量產車的側面則為傾斜構型。


主動防禦


NAMER採用模組化裝甲套件(內部組成材質為機密),即使是車體底部的裝甲套件也能迅速拆換。由於不像馳車IV還需要頂著砲塔,所以這空出來的重量便一口氣全部換成車體防護裝甲,而這也就是為何NAMER高達60噸的原因。


除了最基本的裝甲,NAMER也預留了安裝主動防禦系統的空間,20096月以色列軍方批准NAMER可加裝Iron Fist active protection system,當然核生化防護系統(NBC protection)更是基本配備中的基本。



武裝


遙控武器槍塔(Samson Remote Controlled Weapon Station)上可以選擇安裝M2 Browning machine gun或是Mk 19 grenade launcher,另一個車頂出入艙蓋則安置著FN MAG machine gun60mm mortar(安置在車外艙門旁邊)。六個一組的煙幕彈發射器則安裝在車體後段兩側,而車頂預留安裝可搭載30mm機砲/反戰車飛彈(Spike anti-tank guided missiles)的大型遙控砲塔空間。


(有空間不代表一定要安裝,請諸位勿做遐想,人家的戰鬥經驗遠比咱紮實)


機動力與容量


NAMER並沒有和馳車IV採用相同的動力包件,而是選擇與馳車III相同的Teledyne Continental生產的AVDS-1790-9AR 1,200匹馬力(895 kW)V12空冷柴油引擎(V12 air-cooled diesel engine)



NAMER除了駕駛、車長、遙控槍塔砲手之外,還可以再讓9名全副武裝的步兵進入搭乘,還外帶一位擔架上的傷患,也就是說如果狀況許可,走道上還能再塞一兩個人。如果不搭載兵員,NAMER也可以變身成兩個擔架與緊急救護醫療器材的戰場救護車(Namerbulance MEDEVAC)。與原本的馳車不同,原本上下對開的車尾門,變成了「跳板」,並附有槍眼(在跳板放下前,士兵可以先從這裡清場)。車尾上部有兩個突出於車身輪廓的艙間,有防彈玻璃遮蔽的覘孔可以觀測外頭,但是此艙間真正的用途還是一個謎。



而為了能更快獲得戰場情資與研判,車上有著與馳車IV相同的任務處理電腦(digital battlefield management system),由車長操作。




內部運用與外部市場


目前以色列計畫訂購800NAMER,截至20109月,第一批的130輛中的60輛已經交付部隊,而交付的單位都配屬在加薩走廊。


之所以會有如此龐大的訂購數,原因可能在於要開始一對一替換部分年事已高的NAGMASHO'T,Achzarit或是M113了(但這僅止於猜測)。


雖然以色列自身的裝備是自產自用,但近來以色列藉著展覽向外頭尋求訂單的動作越來越頻繁(當然戰車除外)


目前高加索地區的亞塞拜然(Azerbaijan),對於NAMER有興趣並和以色列當局洽談。但以亞塞拜然的地形與國力,這可能就不了了之。



結語



以色列所設計的裝備,是徹頭徹尾的「國土防衛限定」,也不是買方說想更改內部陳設就可以更改的。


一般而言,人員運輸車是10噸級的,最多20噸,較高一階的步兵戰車(或是某些糞青吹毛求疵的步兵戰鬥車)最重也不過30噸級。


但以色列在絕對國土防禦的戰略戰術方針下,對於車輛的防禦,已經到了「若非生活在這個地區,是絕對無法理解」的苛求地步。



不管是Achzarit40噸級,NAMGACHON/NAKAPADON/PUMA50噸級,甚至是近年才開始服役的NAMER60噸級,都在在顯示「絕不輕言犧牲任何一名士兵」、「車壞了可以再造,人死了就無法取代」的想法。


即便每一輛車的離廠成本高得嚇人,以色列依舊頑強的執行國防自主的國策。會讓研究者在以軍對於鄰近地區的作風越來越強硬之行徑感到不悅與抨擊的同時,又為以色列的護土決心感到認同。


 


國防自主,不是拿來呼嚨人民的選舉口號


 


http://en.wikipedia.org/wiki/Nam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