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德國對於軍人榮譽表彰這部分相當的重視,所以制定了一連串表彰軍人勇氣的勳章制度,而且是詳細到能以次數來計算。
裝甲兵雖不能像戰機飛行員一般可以把自己的擊破數描繪在戰車上頭(魏特曼爺爺的那張宣傳照其實是刻意畫的),但車組人員的出擊次數絕對會留下紀錄。也正因為如此,「戰車突擊章」便成為二戰德軍裝甲兵「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魄象徵。
戰車突擊章(Tank Combat Badge /Panzer Badge),德文為Panzerkampfabzeichen,是二戰德軍裝甲單位為表彰戰車成組員勇於接戰之勇氣而頒發的戰功章。
源起
現在熟知的戰車突擊章是1939年12月20日頒布的,但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World_War_I)時,德軍就為自己剛草創不久的裝甲部隊制訂突擊章。
此時的突擊章是一輛A7V在漫天砲火下行駛、開火,周圍以圓圈環繞,圓圈上輔以橡葉裝飾,頂部以骷髏頭(Totenkopf)裝飾。
西班牙內戰時期(Spanish_Civil_War),以兀鷹軍團(Condor_Legion)為掩飾的參戰德軍也頒布了因應此行動的戰車突擊章,這個突擊章則是以骷髏頭為中心,下頭以當時以輕拖拉機作為掩飾的試製戰車為裝飾,以橡葉圈圍繞。
這個突擊章並沒有列為正式勳章,所以可換個講法:這是當時重建的裝甲兵參戰紀錄證明。當然為了避免落人口實,這群參戰的老兵回國之後就把這個突擊章收起來自行保管,成為當時「不能說的秘密」。
設計、材質與配戴資格
回到現在所熟知的戰車突擊章。
1939年12月20日,此勳章由柏林(Berlin)出身的設計師Wilhelm Ernst Peekhaus操刀設計,經過當時官拜一級上將(Generaloberst)的馮.布勞齊區將軍(Walther von Brauchitsch)認可並頒布。
1940年6月6日,正式亮相的戰車突擊章為銅質打造。
突擊章的外型為:以當時的三號戰車(Panzerkampfwagen III)為主體(但也有人認為是四號戰車Panzerkampfwagen IV的前半車身),週圍由橡葉裝飾的橢圓圈環繞著。橢圓圈的底部以領結將橡葉圈束緊,頂部則是以第三帝國陸軍之鷹裝飾。頒布此章的權責以團、師級部隊為基準。放入此突擊章的袋子內還會附上受贈人的人名、階銜、單位,以及最高階長官(OKH、裝甲兵總監)以及直屬長官(師級指揮官)的署名認可。
獲頒的標準是:
1.分別在三個工作天中共出擊三次以上。
2.在戰鬥行動中負傷。
3.在攻擊行動中有果敢作為(如解救夥伴或是抵擋數倍於己的敵人攻勢)
此章是以沖壓製作,在製作時有分成數個不同的樣式,有一體成型的壓製品(實心與空心都有),也有戰車與橡葉圈分開來製作再組合(戰車為空心),然後安上別針。
因為頒發的人有士兵、士官、軍官,所以材質也有不同。
銀色戰車突擊章(也是最開始頒授的形式)是頒授給車長、砲手、無線電操作手。
銅質戰車突擊章則是戰車/半履帶車的駕駛、戰車的裝填手、突擊砲的成組員、裝甲擲彈兵(Panzergrenadier)、隸屬於裝甲單位的偵搜營、步兵營,甚至是醫療小組都能配戴。
(上校旅長,法蘭茲"裝甲醫生"貝克)
此章配戴在作業服左口袋上,如果作業服沒有口袋則是配戴在左側胸膛偏下處。
次數開始累計
隨著參戰的時間與戰線越拉越長,裝甲兵與支援單位的接戰次數也越來越多,單單一枚戰車突擊章已經無法界定誰是老練戰士了(因為時間一久就人手都一枚)。所以在1943年6月又追加了四個等級:25、 50、75與100。這四個數字所代表的是:出擊次數的累計(而且要符合上述的三個標準)。
新追加的這四款戰車突擊章,與原本款式無異,唯一的差別是在原本底部的領結換成了裡頭打上出擊次數的阿拉伯數字的長方框。25與50的框較小,而75與100的框較大。
以外觀顏色而言,25與50的橡葉環是銀色,而75與100的則是金色(當然是鍍金的)。至於中央的戰車,就沒有一定的成色變化。有青銅色,也有銀色、黃銅色的差異,但是以突擊章而言,重要的是框框裡的數字與橡葉圈的顏色,所以中間的戰車並不重要。
雖然坊間有流傳出擊200次的戰車突擊章,但在德軍的文件中並沒有單位有相關的出擊紀錄,所以這僅止於傳言(也沒有人看過真品)。
空軍戰車突擊章(戰車會飛?)
乍聽之下,空軍與戰車根本搭不上邊,但曾是全世界唯一擁有戰車的「德國空軍」還真的頒布過。
戰爭已到後期的1944年11月3日,德國空軍的最高領導人:帝國大元帥赫曼.戈林(Reichsmarschall Hermann Göring)真的為自己一手創立的空軍野戰師(Luftwaffe Field Divisions)的裝甲部隊制定了空軍戰車突擊章(Luftwaffe Panzer Badge)。
突擊章的整體款式與原本的戰車突擊章無異,唯一的區別是垂下翅膀的陸軍之鷹換成了飛揚的空軍之鷹。空軍戰車突擊章分成兩款,一款是頒授給車長、砲手、駕駛、無線電操作手、維修人員、醫務人員的「銀色橡葉圈黑色戰車款」;另一款則是全黑色款,頒授給裝甲擲彈兵、裝甲偵蒐單位、具有果敢行動的醫務人員才可獲頒。
整體上頒布的標準、配戴的位置和陸軍的規則相同,故不贅述。
雖然有傳言空軍的戰車突擊章也有「出擊次數」的等級,但這僅止於傳言。因為空軍野戰師成立時間較晚,其麾下的裝甲單位成立的更晚,光是以參戰時間來看實在是很難想像是否會有人有機會頒授「付有出擊次數的空軍戰車突擊章」。
戰後的傳承
1957西德陸軍為自己的裝甲部隊重製了戰車突擊章,為了因應當時西德政府的「去納粹化(de-Nazified)」,象徵戰禍之根源的帝國之鷹與逆卍字已經消失。主角三號戰車也換成了西德陸軍戰力重建的第一款戰車:M47,行駛方向也反了過來。
結語
戰車並不像大家所想像的好開(不管是哪一個年代的戰車都一樣),也不像外表所想像的耐打(而且很不好修理),所以駕著這玩意兒出動,還真的需要點勇氣(或者說神經要大條一點)。而且不管心裡願不願意(心裡頭還咒罵著冷血的長官),裝甲兵們都得開著戰車上場,不管是攻擊、援救夥伴還是率部突圍都得照辦。
戰車突擊章的出擊次數背後的意義是:有更多的夥伴因為他的出現而存活下來,有更多與他為敵的人成為一抔黃土。
即使如此,德軍裝甲兵還是一再的出戰,奮戰到最後一刻。
有人一定會問:為何要如此拼命,為何要如此殘忍。
我想他們會回答:這是我身為軍人該盡的職責,而且這是戰場,而我正在打仗。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nzer_Badge
http://de.wikipedia.org/wiki/Panzerkampfabzeichen
http://de.wikipedia.org/wiki/Panzertruppe_(Bundeswehr)
http://www.wehrmacht-awards.com/war_badges/heer/panzer_badge.htm
http://www.wehrmacht-awards.com/war_badges/luftwaffe/panzer_luftwaffe.htm
http://www.military-awards.eu/germany-ww2/index-original.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