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天的文字("只聞樓梯響.不見有人來"......依舊身在五里霧的"M1A3")所附加的”謎之自動裝彈機”,查了一下,是由Meggitt Defense System所製造的”120公厘緊緻自動裝填系統(120mm Compact Autoloader)”。
不過原文透露的並不多(換言之這個系統還在測試中),所以文字內容以英文原文增補而成。
http://www.mdswebmaster.com/UK/MDS2008/cm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52&Itemid=94
這款緊緻自動裝填系統是一款”全電力、全自動彈藥輸送系統”。該自動裝填系統是設計安裝在M1砲塔後部空間。該自動裝填系統的儲彈量共34發,120mm各式戰車砲彈可隨時備射。而”彈藥抓取裝置總成”則安置在火砲後座衝程最極限的狹窄空間裡,但以M256火砲最大衝程只有30cm的狀況下,所謂的”狹窄空間”其實相當充裕。
而有意思的是,該系統不僅在待命狀態甚至是運作時,都沒有壓縮到M1戰車成員原有的作業空間,換言之也不需要為了安裝這個系統而裁撤掉裝填手,而使M1成為3人戰車。
該系統的彈藥固定器是以雙列鍊條並行以移動彈藥,並以抓溝固定彈藥前後端。而彈藥的儲放方式是”彈頭朝砲塔尾部,彈尾朝車砲塔前端”放置,有別於一般彈頭朝前的設計。
較穩定的彈藥固定方式,以及速率較佳的移動彈藥裝置,提供比其他自動裝填系統更佳的儲彈裝彈的效率(以俄製自動裝填系統相比較下)。被選取的彈藥移動到自動裝填系統頂端後,頂部小型閘門打開,已經舉升的彈藥抓取器便接收彈藥,降到最初始位置,然後再舉升,將彈藥朝前送入砲尾,整個裝填步驟完成(View video)。
如果M1安裝這個系統,裝填手後頭的彈藥室”大型抗炸閘門”便不復存,取而代之的可能就是一整塊抗炸鋼板(上頭多個彈藥移出閘門),以及幾個簡單的故障排除按鈕。而裝填手日後的職務可能就會多一個”為自動裝填系統定時檢測”的工作,但別指望當裝填手的就可以”英英美代子”,一旦自動系統故障就得以手動按鈕驅動,甚至是重操人力輔助裝彈的工作。
每一枚砲彈都安裝在抗炸儲放筒內,但M1砲塔頂部原有的壓力釋放蓋板依舊保留,以維持彈藥不幸被誘爆時仍能保障內部成員的安全。
自動裝填系統的運作速度可做三個段速的切換(高中低),最快速度可讓M256一分鐘射擊12發(挑戰人力的5秒裝彈極限,但戰車砲並不需要連續急速射擊來製造彈幕)。彈藥裝填的容許角度為俯角3度~仰角10度,換言之戰車砲可維持在原來的射擊角度並繼續裝填,以縮短些微的時間差持續攻擊。
Meggitt Defense System自動裝填系統規格
系統本體重量:990lbs(約450kg)
彈藥儲放區間
長/寬/高(吋):44.14/68.30/27.78(相當於112.12cm/173.49cm/70.56cm)
彈藥抓取裝置總成
長/寬/高(吋):34.75/17.08/61.60(相當於88.27cm/43.37cm/156.46cm)
結語
M1是個很特殊的戰車,在彈藥配置上來看,車體完全不擺彈藥,全部集中在砲塔後半部,所以也有著不同於同世代其他西方戰車的大型寬幅砲塔(幾乎與車身同寬,連尾部也不例外)。
而看到這個尚在測試中的自動裝填系統的體積,大致上可以理解一件事:
M1在設計之時,承襲MBT70的大型砲塔的後部龐大空間,為的是預留日後”加裝自動裝填系統”的餘裕,並”保留裝填手的編制以備不時之需”。
裝填手,日後要作的訓練可就不是只有”5秒上彈開保險”這麼輕鬆了,可能要具備基礎的電機知識,好協助其他成員維護戰車的工作。
這個系統的出現似乎又對”M1A3”這個還沒有決定外型的戰車投入一些變數,但可以更確定的是,M1A3的砲塔絕對、也不可能比現行的M1系列戰車更大了,絕絕對對不可能出現像去年九月被目擊到的CATT-B測試車這麼誇張的砲塔(但這樣的大型砲塔,也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測試其他系統,但還有測試些什麼,似乎比自動裝填系統更機密)。
至少砲塔外型可能還是與現行戰車一模一樣,只是內裝不同。
但是在M1A3確定外型之前,美軍可能會先讓一部分M1戰車安裝這個自動裝填系統進行測試,只是在何時何地進行………………這是他們的國家機密。
(會知道的,只有親自測試的人員、協助測試的後勤人員、以及倒楣的敵對勢力)
不過這只是美國靜靜的進行研發測試的自動裝填系統的其中一個,因為這家公司設計的自動裝填系統,不是只有這一款。
相關系列文字導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