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


俄國戰車從T-54開始,確確實實貫徹了小車身大火砲的思維,但是受限於基礎工業的不足,使得火砲的複進行程過長,大大腰斬了火砲的射速以及威力,也在數次中東戰爭上付出慘痛代價,俄國戰車也被冠上了鐵棺材的惡名。



(從俄國車長這個短短的演習側錄片可以看到滑膛砲的複進駐退速度有多快)


但是這已經是過往雲煙。現在的俄國戰車火砲,為了回應自動裝填系統,在複進系統上下了相當大的功夫。以往D-10戰車砲的每分鐘4~6發,到現在的2A26戰車砲的每分鐘8發,代表著複進系統的油封、駐退液壓油的品質都已經有長足的進步。


而這個進步,已經默默的趕上西方的工藝技術,雖然還是有些差距在,但已相距不遠。



File:T62.jpg


(第一輛配備滑膛砲的俄國戰車:T-62,由於被基礎工業技術層面所拖累,俄國的第一次可謂是淒慘落魄)



從灰燼中再生的赤色戰熊之巨槌:120mm and 125mm Main Guns


(此文以http://www.russianarmor.info/Tanks/ARM/2a46.html修訂增補而成)


 2A46槍廠在Motovilikha


(完成的2A46)




2A26/46 滑膛砲部分性能諸元


(衍生型、試作型與出口專用不在此列表內)


Designation(型號):2A26/2A26M-22A46-1/22A46M2A46M-1/2/4/5


Internal designation(工廠內部流通型號):D-81T(2A26系列)D-81TM(2A46-1)D-81T(2A46-2)


Year of introduction(生產年分):1966~1969(2A26)1970至今(2A46)


Used on tanks(搭載之戰車):全型號之T-64T-72T-80


Caliber(口徑):125mm


Fume extractor(排煙室):2A262A46


Thermal sleeve(均熱套筒):2A46


Chromium liner(鍍鉻砲內襯):2A46


Quick-change barrel(快速更換砲管):2A46後期型號


Breechlock type(砲閂類型):水平滑動砲閂


Recoil devices(駐退複進系統):兩組非左右對稱排列(2A26)、兩組左右對稱(2A46)


Recoil length(後座衝程):26~30cm


Barrel length(砲管長):6m(換言之倍徑比為48,是很長的火砲)


Chamber length(砲膛長度):38.3cm


Gun length(火砲全長):6.678m


Barrel life(砲管壽命):300(2A26)600(2A26M2)800(2A46前期型號)1200(2A46後期型號)


Gun mass(火砲本體重量):2.5t


 


(2A46的砲尾部與駐退複進系統總成)


http://4flying.com/showthread.php?t=52533



 


在挫敗中再開始


俄國戰車現行的標準主砲125mm戰車砲(軍方代號為D-81T/D-81TM,火砲工廠內部流通編號為 2A26 2A46系列) T-64開始便成為俄規標準戰車砲。設計這門砲的工廠是位在葉卡捷琳堡(原名Sverdlovsk”斯瓦德洛夫斯克”)的史佩特斯提克尼卡設計局(Spetstekhnika design bureau,原來的OKB-9設計局),設計完成後由第9火砲工廠進行量產,而這個廠也位在葉卡捷琳堡,以及位於佩爾姆(Perm)的摩托維里喀(Motovilikha),兩地的工廠就進行火砲的量產作業。



火砲在量產製造時,時時都考驗著金屬冶煉燒製時的技術與品管,才能完成品質佳的火砲。而2A26/46是當時蘇聯寄予厚望的次世代戰車砲,在在都要求嚴格的品質控管,而這對當時蘇聯的工業而言也是一大挑戰。


當時的工廠品管實在是破綻百出到可以創造出一個新名詞” unsatisfactory(不合格的工廠的簡稱)”來形容。


工廠生產出來的砲也是淒慘無比,像是材料不合格(強度不足,耐熱力不足等林林總總的問題)、加工作業流程耗費過多的材料、甚至有製造好的砲管成品是下垂彎曲的………所有製造高性能高品質火砲的必經狗屁倒灶雜碎爛事,西方曾遇過的一切現在全在俄國重新上演。



(大幅更新的T-64BM,任誰都無法想像,T-64竟然也有一段火力青黃不接的日子)


但這回俄國人吃了秤砣鐵了心也要把這門砲搞出來,有了數次中東戰爭的慘痛教訓之下……先是D-10(詳見D-10(其一)&(其二))的優秀火力卻被貧弱的複進系統所累,被西方戰車砲打得哭爺爺喊姥姥,而後的115 mm U-5TS "Molot" (2A20)滑膛砲也受限於戰車構型與配置(T-62沒有比T-54/55大多少),再加上彈藥變大更難讓裝填手施展身手……都是慘不忍睹,所以俄國人說什麼都要扳回自己的面子,而他們也終於掙回面子。


在工廠品管與品質步上軌道後,火砲的基本素質才讓人放心。而複進系統的材料改進,液壓油的品質逐漸穩定,也讓2A26火砲有更短的複進衝程,也代表火砲的回正間隔變短變快。而後就在部分西方技術流入後,2A26的改良型:2A46系列火砲也進入量產。雖然2A462A26的外觀一樣,但俄羅斯宣稱複進系統比原本2A26配備的更好,射擊彈道表現上,尤其是後期型號再移動射擊與遠距離精準射擊部分,已經大為改善。


其實這也代表一點:俄國的射控系統也越來越精良。


文件:СаратовевПобедыПарк37.jpg


(T-80U,而一旁拍到的便是最初安裝115mm滑膛砲的極初期型"T-64R")



(T-80BV)


不過有一好沒倆好,這六個字用在火砲上可是非常貼切,要火砲精度佳,就要多燒錢,彈藥品質(尤其是推進火藥)也要注意,而火砲壽命也就會急速滑落。


2A26砲管的平均壽命只有600(以蘇聯標準來看),而2A46M則是有著1200發的壽命,之所以有這個數字,是因為俄國採用兩截式砲管(就像昔日德國的虎王式戰車的KwK43的模式),而這個設計也考量到在野外(前線基地)的條件下能快速更換砲管。


新型125mm砲完成後, T-64便先行換裝,換裝新型125mm砲的T-64改編號為T-64B,也一併更新射控系統,好讓砲射式飛彈成為選擇配備彈藥之一。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換裝作業,是因為T-6420輛先導量產車仍沿用U-5TS 115mm滑膛砲,不過這門115mm砲的威力,已經在後來幾次以阿戰爭中被評定為無法擊破酋長式戰車的前方裝甲


隨著性能更新的火砲與彈藥的設計與量產步上軌道後,蘇聯也回頭來強化戰車的防禦,從最初的反應裝甲到現在的被動裝甲,都是蘇聯戰車上的必備裝備。這些被動裝甲看似很古老的爆炸反應裝甲或是傳統鋼製裝甲,但實際上最新研發的裝甲內裝物有可以抵抗衰變鈾穿甲彈強大貫穿力,以犧牲掉一片外部增加裝甲來讓戰車存活下來,其實是很便宜的。



(馳車系列是目前為止模組化裝甲最成功的西方戰車,歷經殘酷實戰洗禮的戰損率簡直低到破表)



(以色列很難得的大方到讓媒體進入拍攝馳車的內部)


因為模組化裝甲可以快速更換甚至是就地升級防禦力,相較於俄國戰車,西方戰車直到現在也只有馳車(基於實戰考量,馳車從一開始就納入這個設計)、雷克勒、豹二的更新型才有這樣類似的設計。但是蘇聯原本戰車全面升級火砲與裝甲的算盤只打了一半,就因為自身過度擴張軍力造成的經濟凋敝,以及華沙公約組織會員國逐步走向西方體制,使得裝甲升級這部分整個推遲,而這一推遲延誤就是十幾年。


即便如此,蘇軍現役戰車已換裝完成的2A46M滑膛砲已是不可輕視的威脅。雖然在15年前,摸索自動裝填系統必然會遇到的技術瓶頸與障礙,但隨著這些問題的解決,2A46的性能已不容輕視(詳見紅色帝國裝甲"自動裝填"概說(其一)&(其二))


畢竟在第一次波灣戰爭中,配備此型砲的T-72有擊傷M1A1砲塔後部裝甲的紀錄,而在敘利亞,T-72也有擊傷馳車的紀錄。但這兩個案例中,馳車與M1A1的成員都平安。並不是什麼奇蹟發生,而是西方戰車的損管控制與車內空間配置安排比較能保全車組員安全,而這個優點,俄國也開始著手學習多年,但也因為經濟再起步時的低迷造成這計畫推遲。



(最初的T-72構型)



(T-72B1)



(摩洛哥陸軍的T-72BV)



(進行動態表演的T-72BM,T-90便是以此為基礎大幅改良的"終極T-72")


所謂的解決方案,其實就是僅出現過兩次的黑鷹戰車上所搭載的新型125mm滑膛砲以及新型自動裝填系統”(詳見紅色帝國裝甲"自動裝填"概說(其三))。而為了這個新型自動裝填系統,125mm砲的彈藥也重新設計,回到以往的彈、藥合一的藥莢式砲彈(新型砲彈長度約74cm)


後來關於主砲這部分還有更具野心的提案:152mm戰車砲。而且這型戰車砲已經有試作砲,並賦予2A83的型號(但因資料不足,也沒人能評定其消息真偽)。但不論如何,因為俄國將經濟發展擺在比國防開發還要優先的順序,以及與周邊國家的關係重建之下,這門152mm戰車砲,暫時還不會成為下一代俄國戰車的主力武器(現有的戰車也沒有一款有足夠空間能安放該砲,除了黑鷹)


90年代中期,2A26/46系列多了一個小兄弟:2A75



(2S25空降輕戰車)


之所以說小,是因為這一門新的125mm砲是安裝在空降戰車2S25_Sprut-SD上頭,該型空降戰車是以BMD-3為基礎再開發而成。而為了容納這門砲,BMD-3的底盤拉長,變成六個接地輪好容納更大的砲塔環與載重,不過2A75砲還是做了更改,換了較簡單的複進駐退系統(換言之後座衝程變大,射速也較慢)


而耐人尋味的是,俄國也做了兩款120mm砲,兩型分別為M-393M-395,使用北約通用的120mm砲彈(俄國似乎不打算再研發120mm砲彈來砸自己的腳)。這兩款火砲純粹為出口市場開發,是為了以往外銷給諸多國家的T-62T-72來作為性能提升的選擇。


但頗值得玩味的是:一來、俄國沒有為自己的這款火砲設計砲彈,再者T-72的裝填系統是無法安放北約彈藥,而且T-62本身的大小安放115mm砲就已經很侷促,換上更大120mm砲,能否作戰都是個問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俄國本身自己也沒有生產樣車測試。只有烏克蘭有一款彎刀式有進行過測試,效能還不錯,但是整個砲塔大改到幾乎是整個底盤的一半大,直到現在也沒有買家對烏克蘭這輛”T-72-120”投以關愛眼神。


看來對買家而言,西方的120mm砲似乎比較受肯定。


結語


最開始俄國戰車火砲受限於基礎工業不足所累,尤其是複進駐退系統的性能低劣,使得火砲威力被閹割,也慘遭西方同世代戰車砲轟到跪地求饒。


L7/M68 105mm戰車砲一服役已將近一甲子(詳見Royal Ordnance L7/M68),而服役的這段日子裡不論是D-10 100mm還是U-5TS 115mm,甚至是早期的2A26/46 125mm都無法撼動L7/M68的地位。而面對因為陣營相互恐懼的前提下而誕生的萊茵金屬120mm L44戰車砲,更是毫無還擊的機會(詳見Rheinmetall 120mm(其一)&(其二))。


但隨著俄國痛定思痛,強化品管以及材質,再輔以射控的更新,現在的2A46M系列戰車砲已經有足夠的射擊精度,不管是長距離還是行進間射擊都已經有一定水準。


現在俄國以振興經濟為優先,暫且把武器的研發先放慢,但這不代表俄國已經不是歐洲的威脅,相反的,俄國依舊默默的壯大著,直到那一天的來臨。


不過,2A26/46的龐雜型號似乎也代表著俄國的不安。


不安西方的威脅依舊存在著。


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T-62


http://en.wikipedia.org/wiki/T-64


http://en.wikipedia.org/wiki/T-72


http://en.wikipedia.org/wiki/T-90


http://en.wikipedia.org/wiki/T-80


http://en.wikipedia.org/wiki/2A46


http://en.wikipedia.org/wiki/125_mm_smoothbore_ammunition

(下接紅色帝國裝甲"魯斯蘭之盾"(其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Z.BLACKCAT 的頭像
    PZ.BLACKCAT

    S.Pz.Abt 502 E-COMPANY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