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ONA5k5Seog/


我對於聯邦軍的M61對上吉翁軍的ZAKU的想法就是我們根本漏掉工藝技術的發展層面. 故事劇情的發展所顯示的背景比較像是裝備(M61)是在急就章的狀態下產生的, 所以對上MS之後呈現出水土不服的情況.


問題劇情設定並沒有將設計國家與地區的工藝與工業思惟點出來; M61戰車從很多角度看都是個典型的西方戰車, 基於這一點, 對於俄式設計居然沒有著墨不覺得是個...頗令人費解的問題?


而且光學與射控的整併, 以及作戰計算機的結合都是劇情略而不談的問題; 光看M61挨打我其實不是很認同這個觀點, 這個性能上的表現還牽涉到當組員簡化之後, 是否窩在砲塔內的成員就具有最後的主導與指揮權這都是可以探討的問題. 駕駛員也可以評估下一個射擊位置以及移動到位置上; 車長再淪為砲手的時候就不可能評估所有的環境與變化, 除非整個一面倒的戰況就是因為人力過分簡化所產生的惡果, 這個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另外在幾個鏡頭畫面中可以看到M61的身手還算是非常矯健的, 這種移動的性能除了像M1那種渦輪引擎之外, 柴油噴射也辦法呈現出那種大腳一踩就走人的感受, 所以說某些挨打的場面所凸顯的恐怕是射控的問題, 以及我提到的戰鬥計算機.


戰鬥計算機一般又被稱為戰鬥電腦, 相當於車長的第二個大腦只是專職於戰鬥的部分, 隨時將目標的偵測數據與大氣環境變化還有車況回報給車長以及建議發射彈種等戰鬥勤務協助. 如果功能強大的話車長理論上是可以言聽計從的. 不過這個牽涉到一個時態差的問題.


所謂時態差就是在執行指令前所需要的評估期. 這個以phase來區別, 首先是情報的吸收; 情資是即時性的, 困難在於電腦並不是要提供數據, 而是要把數據演算好, 在指數中是偏向某個維度, 而維度是否偏向所謂的贏面, 例如擊中率, 是否在反反偵測上顯示自己已經曝露, 附近是否障礙物多, 障礙物的可利用的程度以及障礙物限制行動能力的程度等等.


電腦必須先換算好之後建議車長是否行動, 以及車長執行後的後續動作如何等等.


比較好的作法維持4人的編制並且每一個成員都有專屬自己職務的戰鬥電腦, 車長的電腦系統可以參照所有人的系統, 而砲手專職管理射控讓車長專心作為一個觀測與監督的角色, 裝填手則維持給彈系統的管理, 負責故障的緊急排除還有協助砲手與駕駛的維修保養, 理論上比較像是該車所屬的(系統)工程師. 而駕駛的電腦則專職管理車況, 包括受損情形與運作監督.


如果用落後的角度思考的話, 這個電腦無法存在的原因在於介面的流暢度. 用螢幕來顯示固然是視覺化的效果, 但是這還不夠高級, 我覺得高級的作法是利用神經工程的方式讓成像在腦部後方的視覺管理區成像. 把影像從瞳孔通過到視網膜成像的過程是不實際與緩慢的, 以及造成白內障的問題. 這個變成每個成員都要在後腦進行接點的附著程序, 類似一種外科手術, 讓訊息直接接入影像區; 成員不用再去透過""這個動作; 或者訊息直接進入左半球進行評估. 音效指示也可以透過接點提供, 這樣就可以縮減phase的階段.


這不見得能讓M61殺很大不過殺很快到是真的, 因為phase的階段時間已經縮短到以毫秒為單位, M61在掌控下變成人類的肢體延伸, 這樣戰力的倍乘效果就會很明顯.


同理當MS也具備的同樣的管理方式的時候, 戰局的變化有的時候只是彼此系統之間優劣相較而以.


劇情中的M61還漏掉關於奈米技術的掌控問題. M61理論上其實沒有想像中那樣容易被擊破. 奈米冶金已經是目前的新潮流發展, 理論上同樣重量的鋼經過奈米化的處理其實可以比原來的質量強度增加2000; 目前有一個"天梯"(Jacob's ladder)計畫就是利用奈米化的鋼材技術建造出可以從地面直接連結到與地球同步的太空站, 這樣透過一次性經濟達成對太空站的永續經營.


想當然耳這個計畫停擺的原因不外乎經費數字不只是天文般地龐大而已.


不過從計畫中所得到的啟發就是同樣的技術其實就可應用在製造M61. 想像M61的裝甲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厚重但是防護力卻是目前所有先進戰車的兩倍(含以上), 我倒認為那種ZAKU一副殺很大的樣子其實是很荒謬的. ZAKU的骨架必然像是M61的裝甲一樣堅實, 但是受限動力的問題; ZAKU必須是多軸傳動的結構所以不能承受過大的結構負荷; MS都有個強大的心臟與骨架, 但是對於保護的需求除非光索肌肉的發展達到理想的程度, 否則對外的裝甲保戶需求會一直有個限制程度.


既然裝甲都受到限制, 相對火力也會受到限制; 火力就是重量的相對, 火力越強整個系統就越重. ZAKU的輸出能力必須被自己的重量與火力系統的重量作分攤, 孰者優孰者後端看需求. 當然也可以用多點式動力法, 亦即以多個動力包負責各部位的動力需求因此強化對酬載的分擔, 這樣可以增加裝甲的厚度與火力的提升. 不過這又會讓MS淪為一個會走路的火把情形; 動力包越多對燃料的消耗也就成正比, 這同時還影響到作戰半徑與後勤的成本問題, 而且受到燃料附載的影響, 我說了, 一個會走路的火把(在遭到擊中之後)一定不是人見人愛的.


所以從MS的火力探討來看, MS(ZAKU)必然必須使用一種多用途的彈頭來應付一般性的戰況. 目前波佛斯已經在製造銷售一種多功能的.50子彈彈頭, 可以兼用在對人員殺傷, 穿甲, 弋光以及不可思議的"高爆". ZAKU的自動步槍能夠用的彈頭必然就是這種子彈的放大版; 口徑從75~125mm不等.


我之所以講的那麼死是因為戰車的彈藥攜载比ZAKU還多個彈性; 車長因為目標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彈種, 這是一種常識. ZAKU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 除非是狙擊型, 這要外接彈藥架, ZAKU像人類一樣依照要狙擊的目標靈活挑選彈種. 不過問題是, 彈藥有可能以曝露的方式掛載, 或者在胸腹的位置上加裝抽取式彈藥箱. 這個問題在於MS的射擊速率一定也就像人類狙擊手一樣下降, 這對MS的基本設定變成完全不相符的情形; MS等於是種放大的裝甲重型步兵, 依靠有限度的裝甲與火力執行對戰線的強行突入, 類似一戰中的Stormtruppe(暴風部隊; ZAKU所只用的電熔戰釜也合乎暴風部隊的標準配備之一).


ZAKU的自動步槍由於必須以射速進行壓制, 這個在不談論彈藥的後續補給上, 同一梭彈鼓所使用的彈種只能使用多功能彈頭; 如果用4:1(四發高爆彈配一發穿甲彈)的方式, ZAKU對上M61等於是一個拿彈弓的小孩遇上比特犬一樣, 而後果除了某種重演大衛對決哥利亞的奇蹟以非常低的機率下會發生之外(就是剛好以多取勝, 希望其中的穿甲彈剛好擊中M61), 只要M61的時機比ZAKU, 那就是唯一不需要再打嘴砲的結果.


不過ZAKU的全自動發射也只能再修改為三發點放; 理論上ZAKU的自動步槍上的制動器是一種劇情中設定最符合現實的想像. 它的制動器讓瓦斯從左右排放; 排放口來可以切削成內寬外窄的梯狀排放口以增加排放的壓力讓槍口在發射時好像有個座鉗夾著那樣穩定, 而上下兩片擋板又壓制槍口不會上下跳動; 如果下檔板比上擋板略長, 或者上擋板增加排孔, 槍枝在發射的時候幾乎連跳都不跳一下~


如此ZAKU就能夠更有效率的發揮火力; 全自動的掃射有浪費彈藥的可能問題, 三發點放雖然過猶不及, 但是在萬一聯邦軍動用到M61對抗的狀況下, 憑藉兩發高爆下一發就跟一發穿甲彈來說; 最好的假設是這三發都有優異MOA的情形下, 前兩發已經將M61的裝甲表層進行過兩次破壞, 以致第三發的穿甲彈提升發揮貫穿的效果機會. 不得不說在M61 vs ZAKU的情形下雙方都是P2P的射擊方式, 如果ZAKU使用4:1的編排方式必然對自己有不利的影響, 包括對彈藥的不當浪費.


彈藥浪費還會牽涉到戰局的拓展速度, 固然對後勤單位來說是一種撫額稱善的情形; 不用跑太遠就可以進行補給, 但是ZAKU為了等待補給而導致戰局推展不開, 這不是吉翁軍高層能夠接受的狀態; 聯邦軍的逆襲永遠會在下一分鐘發生, 這種類似反過來的諾曼第登陸就會在灘頭上結束...


...................分隔線.......................


 


以下是我的回應:


在寫"M61在人員配置上遠不如FT17"的時候.我心裡頭浮現的畫面是:

FT戰車雖然也是兩人.但是駕駛與車長可沒有遠到要用""的才能互相支援.


動畫設計者.只是設計了一台戰車.但是沒有仔細參考一下目前世界現役戰車的設計.配置.以及裝配自動裝彈機的戰車的人員配置.


說到"M61 vs ZAKU之我見 "裡的設計風格.有一個設計有"俄國風".就是"自動裝彈機".偏偏俄國戰車最要命的就是這個........


砲塔弔籃內部全是彈藥.車長砲手幾乎是坐在彈藥上.搞不懂這個日本佬.哪個裝填系統不選選這個?


選了這個要命設計就算了.又不把砲塔無人化.好讓人員集中管理.兩兩並肩坐著也好照應?


真的是擺明了要設計來做砲灰的!!!


雖然說"要摧毀強力的戰車.才能彰顯MS的厲害"........但是好歹設計個好一點的東西.才能建立點架空世界的公信力吧?


說這些.我自己心裡有底了....."這個日本佬.根本沒鑽進去過戰車.只是一股腦的把自己的工業知識.強加在這個要當砲灰的玩意兒裡"


也正應驗了你說的"為悲壯而悲壯".....好個"為賦新辭強說愁".


.........................


寫的時候有一點火氣上來.沒辦法.因為自己當了一年半的戰車兵.體會到一點當戰車兵的辛酸.實在無法忍受一台設計不良的戰車.


因為.自己人會還沒被打死之前.就會先被"設計不良"給搞死.


 


這是老虎的回覆:


自動裝彈機遲早會是王道~


這就像速克達一樣, 從最初的結構不良作功率低落到現在比檔車還剽悍, 自動裝彈機遲早會突破材質與結構的瓶頸, 成為輔助彈鬥的最好器具.


從現實面來說, 我還比較相信M61; ZAKU/MS的存在其實還有必要性的爭議. 首先是到底人力操作的戰鬥機器人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火力是否能夠壓過戰車或者能夠實行強襲, 甚至也能堅守陣地到救援前來為止??


還有就是戰鬥機器人是否有必要巨大化到動輒6層樓高?? 我常常懷疑的就是這一點, 而且非常懷疑. 懷疑的理由第一就是機動性; 動畫中已經顯示出ZAKU連補給卡車都追不上; 如果M61的射擊位置變換都能以流利來形容的話, 想必M61的機動性能有勝過M61一籌.


既然機動性不如人, 防護力也不如人, 火力自然也不如人, 那麼MS也不過就是個會走路的偵測儀罷了, 而且是不怎樣的偵測儀; MS不能加掛雷達因為這會曝露自己的訊號發送位置, MS只剩下被動式的紅外線與星光夜視系統可以用. MS頂多只有射控系統可以使用最好的, 但是受限於火力造成對結構的要求與限制, MS只能限用滑膛機炮, 而且口徑還不能太大~


從前面的條件來評估顯然巨大的MS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對於巨大化戰鬥機器人的興趣實在不高; 我個人比較欣賞的是: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因為他們的尺寸與設計還有戰術規劃才是最接近現實的.


我比較不懂的是為什麼MS神話一直不退而像機甲獵兵(又稱為裝甲騎兵, Votoms)這種成熟又現實的想像反而被驅逐到主流市場的邊緣~難道華麗而虛幻不實才是真正的想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Z.BLACKCAT 的頭像
    PZ.BLACKCAT

    S.Pz.Abt 502 E-COMPANY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