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會為這門人類史上絕無僅有的大口徑列車砲定下"魔女"這個名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80公分砲.緣自於1934~35年德國國防部為了考量能一舉破壞德法邊境的馬其諾防線.訂出一紙大口徑列車砲計畫.而承接這個計畫的克魯伯公司.則設計出了70公分.80公分.84公分.甚至是100公分的列車砲計劃書...
希特勒在爾後訪問克魯伯公司之時.就向古斯塔夫.克魯伯(克魯伯公司的執行長)表現出高度興趣(希伯伯的數"大"便是美的迷思在這裡就已經看得一清二楚).就在國家最高領導人的首肯下.80公分砲正式敲定.1939年開始製作.一號砲與二號砲在隔年完成.
80公分砲的大小.遠超越以往的列車砲.
全高11.6m.全長42.96m.單側就得由四個5軸台車所構成的平台來撐起.全重達1500噸(這已經是當時驅逐艦的排水量了).行走在4列特殊鐵軌(二重雙軌)上.
而光是砲架與砲身造價就高達700萬德國馬克.而這還不包括移動列車砲的專用鐵軌.裝備列車砲的特殊起重機.以及特殊口徑的砲彈.彈藥(當時的幣值來換算.13萬德國馬克就可以造出一輛豹式戰車).而克魯伯公司也投注了1000萬德國馬克來購置生產機具.
但是......這門巨砲始終沒有趕上該到的舞台.
征法之戰.德軍的閃擊戰術讓法國一個月內投降.
海獅作戰(一開始就注定是幌子).也因為制空權無法取得而無限期延後.
對英軍的直布羅陀海峽要塞的砲擊.也因為佛朗哥的考量之下而放棄.
直到1942年.這門巨砲才在曼斯坦的借調之下找到舞台.而這個舞台.便是蘇聯位於黑海的不沉戰艦"塞凡堡".
塞凡堡.位於黑海的克里米亞半島西端.為了攻下這個要塞.在去年(1941年)冬季重整位於克里米亞的戰線.將戰線拉直.重新佈署.也向其他單位借調裝備.80公分砲便是其中之一.
(而坊間所流傳的80公分砲的照片.也幾乎是這個時間留存下來的)
80公分砲就在德軍官兵不斷向前推進的同時.提供絕無僅有的火力支援.重量達5噸的榴彈.7噸的穿甲彈.合計起來共16發的80公分砲彈.讓塞凡堡的蘇軍體會到什麼是"來自天空的巨槌".其中一發.毀掉了塞凡堡港區的彈藥庫.而另一個位於岩洞內的地下彈藥庫.縱使有33公尺的天然屏障.也難逃80公分砲的威力...........
之後.古斯塔夫(1號砲)與朵拉(2號砲)替換.參與了對史達林格勒的砲擊.....但是沒有相關的記錄可以佐證.
往後.80公分砲.就不再出現在戰場上......直到戰爭結束.被盟軍發現為止.
在坊間雜誌中.80公分砲被稱為"重古斯塔夫(SCHWERER GUSTAV)".也有稱之為"朵拉(DORA)"
同一門砲.為何有不同的名字?是否是考據錯誤?
答案是....都對!!!
因為德國擁有"3門"80公分砲.一號砲就叫"古斯塔夫".二號砲之後就叫"朵拉".
為何會這樣改名?
原因在於.古斯塔夫.克魯伯就在1941年病倒.似乎是為了不讓武器觸霉頭.從二號砲開始.便以設計者艾里希.穆勒的妻子"朵拉"為名.
不過......改名也沒帶來什麼好運氣.
原因在於.巨大.複雜.所伴隨來的人力.物資的損耗.
光是一門砲.就要有著由一名將軍.一位上校.總數1500名官兵來操作.而這還不包括警備隊.防空隊的4200人.
光是要移動佈署這門砲.就要分解成25個包件.以鐵路運輸到戰區.還又另闢專屬的鐵路....而這還不包括成員運送車.炊事車.工作車.彈藥搬運車.
發射的位置必須事前勘查.確定後才能開始裝配.整個戰鬥準備時間長達3週到6週.(標準的戰略兵器.想必曼斯坦將軍在攻略塞凡堡中傷透了腦筋).而為了藏起這個像山一樣的的巨砲.......光是偽裝的掩體工程.就要綿延數公里.
(這是7噸的穿甲彈&推進藥包.和人相比較.....真是龐大)
這是80公分砲最風光的時候......希特勒親自前來校閱.(左邊數來第二位就是以研發害死人不償命武器為樂的斐迪南保持捷.)
希特勒的喜好就是"大就是好"."數大便是美".在他的認知中.只要大就足以粉碎敵人.
在希伯伯身後(右後方)的古德林將軍.想必是五味雜陳.
因為.這座砲.....
吃掉了數十輛戰車的預算.
數十萬名官兵的後勤補給.
許多性能可靠而且能迅速開上前線的武器的許多預算.......
只因為....這個人的迷思.造就了這門砲.
只為了創造出屬於他心中的"戰爭女神".
雖然粉碎了塞凡堡.
但也成為吃掉大筆研發經費.粉碎德意志帝國軍備.後勤的"魔女".
.................................................
英文資料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Schwerer_Gustav
日文資料參考:
http://ja.wikipedia.org/wiki/80cm%E5%88%97%E8%BB%8A%E7%A0%B2
http://ho-to-.hp.infoseek.co.jp/dora.html
...........
..................................
最近在舊書堆中翻出了100期前後的"全球防衛".找到了中文的列車砲專欄.
看來........
大家得到的手邊資料都是一樣的.
一樣的傳奇.一樣的神秘.也一樣的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