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槳機.現在可能只存活在二戰電影中.以及私人飛行協會裡.
隨著渦輪引擎的出現.螺旋槳似乎已經不夠看了.
但是有款二戰海軍戰機的最後力作.活躍在韓戰.以及越戰.
而且它擁有擊落噴射機的紀錄.
攻擊機先生.艾德華海茵曼的力作.A-1.
有人說.努力與成功是不成正比的.這句話在飛機的設計上也很有用.
P-51.從設計到原型機起飛只花了三個多月.
而A-1當時只用一個晚上.就在海茵曼與兩位助手.在1944年.一間旅館中的桌子邊.敲定整個設計原則.
A-1......當時還不叫A-1.也不叫SKYRAIDER.
當時被稱為DUANTLESS II"無畏二式".明顯的是傳承SBD DUANELESS的名號.(SBD也是海茵曼的傑作)
XBT2D(當時A-1的試作機編號).是為了因應美國海軍的"機種合一(將魚雷轟炸機與俯衝轟炸機合而為一.成為一款有複合功能的攻擊機)"而出現的.在當時.也有很多廠商競標.
而且.當時其他廠商已經有原型機快完成了.
當時海茵曼決定.再為這架飛機作小小的修改.
1.符合人體工學的駕駛艙:儀表配置.顯示文字大小讓人一目了然.各式操縱拉桿配置位子都做過考慮.當然這可是找了好幾位海軍飛行員坐在無數個模型座艙裡所得到的無數寶貴意見所整理出來的.
2.單一大型油箱:考慮到多個油箱在切換油路時會造成引擎停機.也考慮到在高度緊張的作戰氣氛中飛行員也無暇顧及油路.所以才做此設計.
3.機身大型減速板:SBD的俯衝制動板是裝設在機翼上.雖然在俯衝時給予飛機足夠的操控性.但是在起降時.多孔構型的俯衝減速版充當副翼的昇力效果反而不盡理想.所以海茵曼決定做此更動.取消原有的俯衝減速版.換成機身左右兩側的大型減速板(後來在機腹又追加一片).事實證明效果不錯.
4.機身輕量化......事實證明這架飛機在強大馬力的引擎帶動下.可以當戰鬥機飛(和其他廠商設計的飛機相比.海茵曼的設計總是能達到推重比均衡的好效果).
而"機身輕量化"這個設計哲學.在海茵曼經手的飛機中都看得到.
1945年3月試作機升空.還比其他廠商的飛機早得到海軍的青睞.也得到了訂單.
雖然正式調派到航艦上已經是1946年的事情.但是在韓戰.甚至是越戰.都相當稱職.
甚至某些飛行隊還有擊落噴射機的紀錄.
正如二戰時許多捨不得換掉SBD的單位.越戰時也有很多單位很不情願把這款螺槳老兵換掉.
A-1的綽號很多:
"Spad" (a bi-winged airplane flown in World War I)
"Able Dog" (phonetic AD)
the "Destroyer," "Hobo" (radio call sign of the USAF 1st Air Commando/Special operations Squadron)
"Firefly" (602nd ACS/SOS), "Zorro" (22nd SOS)
"The Big Gun," "Old Faithful," "Old Miscellaneous," "Fat Face" (AD-5/A-1E version, side-by-side seating)
"Guppy" (AD-5W version)
"Q-Bird" (AD-1Q/AD-5Q versions)
"Flying Dumptruck" (A-1E)
"Sandy" (Combat Search And Rescue helicopter escort)
"Crazy Water Buffalo" (South Vietnamese nickname).
我稱為單人轟炸機的原因是.
一架A-1的總載彈量.相當於一架B-17.
導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