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型店外,偶會聽到有人說哪個模型不好組很難組,我是左耳進右耳出。
原因:沒有很難組的模型,只有靜不下心的玩家。
段數不足,又不想靜下心來,更不想準備充足的器具,當然組不起來。
說真的,隨著模子與材料的改進,以往很多為了出模方便不得不省略的細節,現在都可以辦到;以往需要蝕刻片才能表現的細節,現在全塑膠也能完成。
當然換來的就是一堆細小的零件等著以微量的膠水黏上模型主體,置於要怎麼拿捏膠水的量,先買TAMIYA綠標籤的膠水(可以滲入隙縫黏合),再來就是考驗自己的點功。
我的組裝習慣是,先把車體結構完成後才安上細節,這樣比較好拿也比較好「點」。
這種組裝感就活像是身在車輛生產線的組裝工人,而車輛本體安在全向懸架上,按個鈕把車體旋轉到自己要的角度後,把部分細節「焊上」。
但是細小零件必須用鑷子拿,這又考驗著自己拿鑷子的力道,稍微一用力……啪!
就會聽到那個細小零件彈到房間的某處,然後就隱藏在房間某個角落,然後就找不到了。
但模型還是要組裝下去……怎辦?
基本上細小的零件都無關於模型本體的完整,都只是細節上的小點綴,也就是說這些小零件要嘛是把手不然就是螺栓,所以可以歸類在「不影響作戰效能的裝備外觀瑕疵」。
所以我到現在一直想不透的是:為何保15-002表連「外觀上的瑕疵」都要登記成缺失。
有沒有我覺得最難搞的模型?
有,還沒組的(並不代表我從此不組),組一半後收著的(基本上是先組好車體後換個心情)。
還有履帶。
我常自嘲:當兵沒換過幾輛戰車履帶,做模型倒是組了十幾二十對履帶。
這種周而復始的「剪下、修邊、連接、點膠」的工作最能讓腦子沉澱。
然後不知不覺的,面前的履帶變成全比例,而自己正做著履保士最基礎的工作:檢查履帶、登記多少履帶要更換,多少橡膠塊要申請……。
唯一不同的是:真的履帶部件光一個就足足50KG(履帶總成光一條就足足三噸近四噸),塑膠履帶部件總成頂多十幾克。
只是履帶組件還是簡單容易裝為優先上選,有模型廠的全像真活動組合履帶……是高階玩家取向,我組了一小段便宣告放棄。
有模型廠的履帶雖說組合後可動,但活動度太高,隨便一碰就脫鏈斷履帶(裝甲兵最幹的事)……我索性就一段一段都黏死,改成「半連接履帶」。
我並不求履帶組完後還可以動,只要能夠表現出真實履帶的安在陸輪組上的「繃緊之餘還略略下垂」的微妙感便足以慰藉。
如果組裝完成之後真的還可以活動,還能聽到塑膠履帶活動的摩擦聲,那也算是一個小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