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代戰車…………更正,只要是有砲塔的車輛,除了主要武器(戰車砲、速射砲、機砲),同樣位在砲盾的一個小角落,會有一個小小細細的棍子,或是在一個小小的圓洞中突出一丁點長的圓筒。


這個毫不起眼的東西,正是同軸機槍(coaxial machine gun)



最開始,第一輛發配實戰的戰車上的武裝,砲是砲、槍是槍,有各自的射擊範圍,完全湊不到一塊。甚至還以槍砲的搭載方式的不同,分成雄型(六磅砲與路易士機槍各兩挺)、雌型(搭載四挺路易士機槍)或是雌雄同體(一側有火砲、另一側只有機槍)


一直到了確立戰車外型的FT17出現後,戰車才總算從像大刺蝟般的活動碉堡,有效縮小成頂著一個砲塔的裝甲車輛。



爾後,戰車取消了雄型與雌型的分類後,火砲就成為戰車的主武裝。但是在當時由車長兼任的「砲手」只能靠最古老也最簡單的管狀瞄準鏡觀測,要注意周遭還得先拉直身子看著防彈玻璃外的景色。當時的玻璃工藝並不像現在這麼高超,玻璃裡頭沒有氣泡就該行三跪九叩大禮,還奢望看到的東西外型是正常的?


發現東西之後,又得壓回身子用管狀鏡看,用肩膀頂著火砲,用雙腳的力量移動砲塔(當年的戰車就是這樣搖砲的)。好不容易把砲塔轉到大致方位後,猛一看是敵人,趕快喝令駕駛停車。


這時肩膀要頂著火砲,一手要拿起砲彈、另一手拉砲閂,送完彈之後還要記得手動推回砲閂,不然你就等著看砲彈掉回戰鬥艙間裡,運氣好底火夠穩定沒因為撞擊而起爆,運氣不…………好,記得飛上天還是掉下地之前,準備香檳先去和法軍裝甲之父尚.巴提斯特.奧根.艾提安(Jean-Baptiste Eugene Estienne)賠罪吧。


 


回到現實。


就算你看到了,瞄到了,扣動板機,這枚砲彈是不是能如你所想的「打中目標」,那只能靠演習場裡不斷的射擊訓練,才能有一丁點成效。


第一發,一定會打過頭,下一發,也一定會打到前頭,揚起的沙塵會遮蔽住目標。


那麼…………前兩發這樣下來多少也該掌握到肩膀要頂多高,要用多少氣力去頂,心裡都該有底了。


再裝上一發,上砲閂,肩膀頂好,扣板機,咚!~~~~~碰!


恭喜你,第一次命中目標!


給你拍拍手,給你放煙火………………繼續機動,還有九個要打!


 


隨著火砲的口徑威力開始要以齒輪與液壓系統才能操控方位後,也就代表著砲彈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重,所以也等於越來越貴、越來越少。也更代表著:一發沒擊中,等於多一個敵人活下來、還放費納稅人的錢,同袍還會以看廢柴的眼光看你。



(M60A1的砲手席..........懷念的視角)

 


要怎樣既不浪費砲彈又能夠在觀測的時候測到更確實的射擊角度呢?


如果火砲與管狀瞄準鏡之間,有一門比較小口徑的火砲做為彈著測試不就成了嗎!



(M60A1/A3戰車的M240機槍)


所以,同軸機槍就是這麼來的。


其實嚴格講來,應該叫同軸武器才對。但是所謂的「同軸」,其實是要安置在火砲裡頭才叫做同軸,但是若真的這麼裝,火砲就等於無用了,所以小口徑火砲多半安置在主砲俯仰系統旁邊,與主砲同時指向(少部分車輛的同軸武器有自己獨立的俯仰機構)



(AMX-30的同軸武器為20機砲,有獨立俯仰機構)



(AMX-56的同軸武器為.50機槍)


(和其他戰車相比,法製戰車的同軸武器明顯的都比較大)




(但是在同軸武器當中,最大的還是BMP-3以及ZBD-97/04所配備100mm砲旁邊的30mm機砲)


所以實際上應該被稱為「偏離軸線武器」才對,但是以彈著而言,只要確定小口徑武器能擊中目標,火砲的彈著也是八九不離十,所以大家依舊慣稱為同軸武器,沒有必要為了區區的誤差而咬文嚼字。


 


同軸武器的口徑並沒有限制,小到7.62mm機槍或是大到30mm機砲都行。


但為何被稱為同軸機槍,原因還是在於,為了獲得較清楚的彈道弧度,能夠短時間迅速投射大量子彈的機槍就被列為首選。


機槍子彈的種類,一般子彈與曳光彈的比例是51(各國自己的子彈比例不同)



(同軸機槍的給彈裝彈是由裝填手負責)


砲手在射擊同軸武器時,就看好曳光彈的軌跡,調整好瞄準鏡倍率,確定好火砲射擊仰角就行了。


所以,同軸機槍最開始的用途就是「測距」、「測量火砲彈著的替代品」,爾後才在戰場上領悟到「掃蕩軟裝甲目標」、「驅離步兵」等額外效果。在戰後隨著車頭機槍的廢止,同軸機槍便更顯重要。



所以,以軍戰車上與主砲同時俯仰的.50機槍,最開始也是火砲射擊演練的替代品,後來也是在幾次戰爭後才發現到這樣意外的效果(在1200~1500的射距裡,.50機槍的彈道表現和戰車砲是一樣的),以軍便讓每輛戰車砲根部都安上.50機槍槍座(也有部分M109自走砲安裝上固定座)。


台灣的「精是槍架」也是為了讓戰車在縮距離靶場中,仍然能讓學員練習操控砲塔射擊的手感,做出的權宜之計。


5.56mm口徑子彈對於軟裝甲目標都很勉強,所以精是槍架純粹是部隊訓練學員與調整主砲與瞄準系統的輔助用裝備,不會拿去前線打仗的.


 





(即便是飛彈無敵論的當時,MBT70,M60A2,甚至是第一次波灣戰爭的老兵M551,可沒因為以飛彈為主武裝,砲盾裡就不裝同軸機槍)



(即便是唯一的飛彈戰車:IT-1也是有機槍做為次武器的)


 


還記得自從飛彈出現後,飛彈無敵論也就跟著出現,所以有一段時間的戰機是沒有機砲的。但是也就因為雙方都裝備飛彈,在加上飛彈有「最近距離發射限制」的保險,結果雙方拉到纏鬥的距離時,誰的飛彈都沒法射出去,只能一直纏鬥………所以,看似毫不起眼的機砲依舊裝回戰機裡,做為雙方纏鬥時的「最後一把預備小刀」。


飛機該不該裝機砲,到現在一直都有人在討論,不過那已經是從未搭過飛機只玩射擊遊戲的腦包彼此吹鬍子瞪眼的耍冷段子了。


 


更有意思的是,戰車的主砲雖然越來越大,火力也越來越驚人,射控系統也越來越精良,卻從來沒有人爭論「為了縮小砲塔的投影面積,同軸機槍是不是還需要安在砲盾或是砲塔內」。


不過也確實沒什麼好爭論的,因為陸軍的接戰距離是以公尺來算,不像海空軍是以公里來算的。


都已經近到能用公尺來算的話,有常識的人應該明白:


直接把手邊的子彈全部一口氣全部砸向敵人,會比較安心.


所以……………………………



在戰車上,砲彈永遠都不夠,恨不得能裝多少就拗多少。


但是車上的機槍以及子彈…………………我們永遠都不嫌多。


http://www.primeportal.net/m-60.htm


http://www.primeportal.net/m60a3_action_and_interior_shots.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Z.BLACKCAT 的頭像
    PZ.BLACKCAT

    S.Pz.Abt 502 E-COMPANY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