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就大多數的人的觀念."火砲越長.火力越強大"


對火力有些概念的人的觀念."火砲越長.彈道越低伸.砲彈飛的就越遠"


其實這些話都只對一半.



火炮的倍徑確實要夠長才能增加砲彈的射程.對目標彈種的選定正確.才能讓砲彈的威力不致於白費.但是決定火砲&砲彈威力強大的最大關鍵.在於:彈藥的推進火藥.也稱"裝藥"或是"發射藥".


砲彈的威力與否取決於"炮口初速(砲彈離開砲口時一瞬間的速度)".若是只單純的將砲管延伸加長.不但無法讓砲彈的初速提高.甚至會變慢.威力反而會減半.甚至無用.


發射藥的成分最初是使用黑色火藥.但是黑色火藥無法調整燃燒速度.才開始研發線狀無煙火藥.現在則是以硝化纖維為主.


發射藥的形狀.密度.藥徑.都會影響砲彈的速度.發射藥的形狀做的越小.表面積就越小.燃燒速度就越快.如果形狀越大.表面積就越大.燃燒速度就越慢.


小口徑彈藥多採用小顆粒的發射藥.而火砲則是採用棒狀的火藥.而現行戰車砲彈裝藥則是"芯狀"(類似筆芯外型.不過比較短)的推進藥.



形狀真有這麼重要?很重要.而且非常重要.


在這裡就以做菜來做說明好了.


將菜餚原料切成丁.切成條狀.切成片狀.不切整個下去.這四個下鍋烹調的時間就完全不同.


切成丁.快火炒幾下就可以上桌.不然會焦掉老掉.


切成條狀或片狀.需要調整火侯.燜一下.就可以上桌.


整個入鍋.要調整火侯.還要適時翻面.不然就要小火慢燉.否則下場不是燒焦就是半生不熟.


所以..........形狀很重要.



再來是密度與藥徑.


如果發射藥填充的密度越密.燃燒速度就會慢下來.反之越鬆散就會燒得越快.


藥徑.是指棒狀發射藥的粗細.不是砲彈有幾公釐.


較粗的棒狀發射藥會比細的燃燒速度慢.而粗的棒狀發射藥會在中心開孔.藉以調整燃燒速度.但是燃燒速度太快的話累積在砲管的壓力就不夠.壓力不夠就不能讓砲彈以更快的速度飛出砲管.相反的燃燒太慢.砲管內部累積的壓力太大.可能會讓砲彈還沒來得及飛離砲管.而造成傷害.


而這個傷害有可能是砲管炸裂.膛炸.或是發砲之後的回火在砲塔內爆燃.......這些"傷害"下場都是死亡.沒有第二個選擇.


所以"發射藥"的成分如何調配很重要.製作發射藥的成份比例正確與否.而且裡頭可能放著不只一種形狀的發射藥.這個關係到火砲威力的關鍵.對每個國家而言.都是"機密".



而火砲.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冶金技術及鍛造.鑄造技術.如果這方面技術不夠專精.就無法製作出精良火砲.而目前能做出精良火砲的國家也不多.同時.這也是這些國家的核心技術.不能任意外流.


一般而言.開發出新火砲就會更著開發新的彈藥.發射藥也會跟著改進.更新.


所以就算是同口徑的火砲.如果倍徑不同.彈藥就有可能不同.


以二戰的虎式和虎王來做比較.虎式使用的是8.8cm KwK36 L/56砲(36年56倍徑8.8砲).而虎王使用的是8.8cm KwK43 L/71砲(43年71倍徑8.8砲).兩者倍徑不同.使用彈藥不同.自然也不能通用.


當時之所以會這樣.原因可能在於推進藥的技術和成分在當時已到瓶頸.所以只能加大裝藥量來提升威力.但也造成彈藥補給困難的窘況.而這個情形不光是在虎式系列的8.8cm砲.在IV號戰車與豹式的7.5cm砲也有相同的問題.更糟的是.III號戰車即便搭載的都是5cm砲.也因為倍徑不同.彈藥無法通用.


現行先進國家的120mm戰車砲.雖然有不同倍徑(光是萊茵金屬公司的120滑膛砲就有44與55倍徑.法製52倍徑120砲與英製120旋膛砲除外).但因為砲彈發射藥的性能不俗.所以問題不大.



至於現在仍為大宗的105mm戰車砲.本身的倍徑數都差不多.所以發射藥的問題也不大.其實說穿了105砲(法製105砲除外)幾乎都是師承M68旋膛砲.而M68又是皇家兵工廠的L7的授權美國生產版.


至於俄製戰車.早已全數通用125mm砲.彈藥已經不是問題點.唯一擔心的就是精準度.


火砲.要承受得了發射藥的燃燒所帶來的劇烈熱膨脹.才能把砲彈給"擠壓"出去.而發射藥的燃燒速度要足夠讓氣體膨脹產生的壓力大到能讓砲彈本體以最大速度離開砲口.而且還不能讓氣體壓力過大溫度過高而造成砲身內襯毀損.


所以火砲與彈藥.缺一不可.空有威力強大的彈藥卻沒有性能紮實的火砲.或是兩者反過來.都不行.


換言之.要製造出性能優異的火砲與威力強大的彈藥.就需要足夠的工業技術底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Z.BLACKCAT 的頭像
    PZ.BLACKCAT

    S.Pz.Abt 502 E-COMPANY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