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如隔山,換言之就是”外行不懂內行的苦”、”白天不懂夜的黑”。
在軍隊裡也是如此,步兵單位會覺得機械化單位很爽,因為有車坐。實戰單位會覺得教學單位很涼,因為不用下基地。
單位裡頭,普遍認為越靠近長官的單位一定是最舒服的………
送你三個字:想太美!
軍隊裡沒有爽差,也沒有涼單位,只有”累掛跟還沒累掛”的差別。
因為”硬底子單位會有閒閒沒事的時候,而無事可做的單位就會有哭爹喊娘的一天”。
所以,通信這工作也不是大家所想像的”坐在椅子上,然後把面前的按鈕這個扭扭那個轉轉”這麼簡單。
尤其是戰車上的通信手,可不是說得一口簡潔的操作步驟這麼輕鬆的。
雖然現今戰車上已經沒有通信手這個編制(連裝填手都有國家裁撤了),無線電的性能也比以前好,但是那只是針對”收發訊息並進行加密處理”上,實際上進行無線電操控與訊息轉發,還是要靠人的雙手與腦袋。
試想,在瞬息萬變的戰場,光是要注意戰場上的任何動向,不管是轉角還是窗戶會不會冒出個拿著RPG給你連人帶車轟上天的傢伙,還是一個不起眼的草叢裡突然閃個亮光,整台車立刻天搖地動後,一陣錯愕下,才聽到轟的聲音(原來是被咻碰砲暗算了)。
這時耳機還不時傳來要求伙伴增員協助、請求火力支援、請求協助攻堅、伙伴被擊中後又被釘死在火網下需要掩護……再不然就是高層有命令下來要求轉進、迂迴、甚至是強行突破。
但這時伙伴的呼救聲與要求協助的電訊未曾停歇,其他的伙伴也在等候你的下一道命令以及決定……………
而且這絕對會在同一秒之內全部湧現到你的面前,而且你絕對無法每個狀況都處理好。
最後,你一定會被這龐大的情報與資訊,以及哪個要處理哪個該先放一邊的天人交戰下搞到崩潰。
無線電手,除了無線電的基礎維護之外,也負責車體前機槍的射擊與保養。但是無線電手必須耳機不離耳,搞清楚傳來的電訊是要給車長的還是同僚之間的碎碎念。也不能聽漏一堆雜訊裡的一絲重要訊息,因為這可能是關係到戰機的掌握與否,甚至是死中求活的一絲希望。
而且在聽取訊息的同時,可能要顧著右手的MG34不間斷的掃平蜂擁而上的敵軍步兵,左手要趕快摸到正確的旋鈕,扳到正確的位置,讓車長及時收到訊息。
以虎式戰車而言,"無線電收發機總成”就安置在駕駛與無線電手座位中間的變速箱總成上頭。
(雖然對”萌戰”的意淫頗有微詞,但在卷末附錄的虎式戰車操作教範部分的翻譯上,解釋清楚得無懈可擊)
(此為網路中文版)
虎式戰車的”無線電收發機總成”主體為Fu.2短波無線電受話機、Fu.5發話機、Ukw.E.e收訊機各一具,這就是一般車輛/排長用車所擺放的無線電收發總成。
除了這三個無線電收納區間之外,還需要數組給收發機轉換訊號用的變換機,車內通話用匹配器(上有耳機插座),以及每個成員的耳機/喉管麥克風的通訊按鈕盒,整個無線電收發機總成才算是完備。
而連長用車還必須移除裝填手前頭的MG34同軸機槍,安置聽取更高層訊息的Fu.8受話機,而營長用車可能還會安放可連絡友軍砲兵部隊的Fu.4受發話機(一至二具)。
也就是說,連長/營長用車的裝填手也要具備無線電操作步驟的基礎認識。
但是德國人是出了名的龜毛,即便是指揮官用戰車也要有一部分不同,那就是同軸機槍射孔的有無。以家喻戶曉的武裝SS王牌,衛特曼所操作的”指揮型虎式戰車”為例子,虎式戰車的砲盾上就沒有同軸機槍射孔。
其實這並不利於大量生產,雖然在砲盾粗胚上少切削一個洞或許較省事,但是這型指揮戰車就可能有一部分的零件無法與一般戰車共用,而必須另外撥補零件來維修,徒增無謂的浪費。
在外觀上除了砲盾上有無同軸機槍射孔外,另一個可區分一般車與指揮官用車的就是:指揮官用車在車體上除了左右各一鞭狀天線之外,砲塔上也會加設置一支頂端成六爪型放射的通訊天線。
因為這類特種車輛較貴重(總產量1500左右的虎式戰車裡,指揮型戰車只有48輛),裝甲部隊的營級以上指揮官多不搭此型車督軍作戰,而是以Sd.Kfz.250/251的通訊用車在後方坐鎮(但隆老爺子是個特例,會在戰線大後方看到隆爺爺簡直是天方夜譚),而身先士卒,親自上戰車帶領夥伴碾碎敵陣的悍將不在少數。
“裝甲牙醫”上校旅長法蘭茲.貝克Franz_Bake,502重戰車營少校營長維里.葉德都是這一型的悍將。
但可惜的是,直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關於”虎式指揮戰車”的內部陳設照片公開,所以裝填手前方的無線電究竟是如何擺設,以及擺設哪些無線電收發話機,依舊是個謎。
(無線電是要內部通話還是接收外界資訊,是由匹配器的選擇桿的扳動方向排列組合而定)
回到無線電的操作部份。
車內通話匹配器(圖說翻譯為配電箱)上的選擇桿,一共有兩個(上下各一)。選擇桿扳左扳右,代表不同的模式,兩個選擇桿的排列組合下共有四個通話模式組合。
無線電手將匹配器的上選擇桿向右扳,便可打開車內通話模式。
在這個模式下,車長可以直接向駕駛與射手發話,但是與無線電手通話就必須按壓發話紐才行。
無線電手要與車長通話,也要按壓通話紐才行,而為了專心聽取進一步消息,無線電手的耳機是不會收倒車長與駕駛、射手之間的通話。
砲手與駕駛可以直接收話,但是要回應車長,也必須按壓通話紐。
相反的,上選擇桿往左扳,就是啟動外部收話模式。
這個時候,車長可以對駕駛、射手、無線電手發話。
無線電手也可以直接向車長、射手、駕駛通話,也能讓外界通訊直接傳達到車內乘員耳中(若是這輛戰車排第一班夜哨,無線電手可能就會接收經典晚安曲”莉莉瑪蓮”讓大夥兒放輕鬆一下)。
射手與駕駛雖然能接收到所有通話與外界通訊,但是若要發話和其他人溝通,就得按下發話紐才行。
但是這還只是上選擇桿扳左與扳右的不同,如果連同下選擇桿的扳左扳右算在內,那又是分成兩個模式。
簡單的說就是,車長與無線電手共同收訊模式與車長與無線電手個別收訊模式。
而用數學的排列組合來講就是:上右下右、上左下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左。
進行”車長與無線電手共同收訊的模式”的時候:(分成上右下右&上左下右)
上右下右(車內通話模式):
無線電手可能會關閉與車內其他成員的收發話,專心聽取外部通訊,而車長就專心觀察周遭環境,隨時通知駕駛與射手待命,並等候無線電手收取到的訊息。
如果這時有長官發訊要車長接收新命令,無線電手會打開與車長的收訊,並將車長與其他成員的通話暫時關閉,以便接收清晰的任務說明。
而這個時候,車長若要與無線電手通話,就必須按下發話器,而無線電手向車長通訊也是一樣。
上左下右(車外受話模式):
這個時候,車內成員彼此的對話都會一清二楚,不管是閒聊還是碎碎念都是又大聲又清楚,不過駕駛與射手要發話,還是得按下發話紐才行。
但這時無線電手必須專心聽取外頭發出的電訊,所以這個時候其他成員"嚴禁閒聊",以免聽漏了訊息(就算是有也先拿開喉部的受話麥克風再聊)。
(雖然在介紹上寫得很雲淡風輕,但是背後的訓練,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
進行”車長與無線電手分別收訊的模式”的時候:(分成上右下左&上左下左)
上右下左(車內通話模式):
在這個時候,車輛必須收取不同單位傳來的訊息,所以兩部無線電收信機會調成不同的頻道。
無線電手會為了避免訊息混雜在一起無從確認,會把其中一個頻道交給車長聽取。絕大多數是自上級單位的電訊交由車長接收,而無線電手會聽取與僚車通信的頻道。
駕駛與射手的通信就與”車長與無線電手共同收訊模式”相同,原因很簡單:這兩人並不是做決策的人士,不需要聽取大量電訊。
上左下左(外界收訊模式):
在這個時候,無線電手會把上級單位傳來的訊息切給車內其他成員聽取,而自己專心聽取另一個收信機的電訊。
總而言之,無線電手必須迅速判斷這個訊息是該立刻轉給車長聽取,讓車長迅速做出決策,但不是自行篩選電訊重要與否,因為無線電手不是車長,只是協助車長任務執行的”秘書”。而且必須在關閉戰鬥照明一片漆黑的艙間裡,一手壓著MG34的扳機,另一手摸著無線電收發總成的旋鈕、選擇桿,扳到正確的開關,轉到正確的位置。
並且在平常的維修保養裡,要善待這個內部全是真空管,怕電流過大而燒壞,也怕氣溫過低預熱不足的嬌弱機器。
………………………………………………
寫到這裡,其實虎式戰車有一個成員是完完全全不用聽取任何訊息的,那就是裝填手!
原因很簡單,如果裝填手戴著耳機,一邊裝彈,就等著被自己的耳機線纏繞摔倒。
再者,你要一個負責簡單勤務的人,聽取一堆他聽也沒用的訊息幹嘛。
而現代因為人員縮編,裝填手也必須聽取訊息協助車輛妥善運作,但隨著少子化與自動裝填系統得出現,裝填手雖是車內成員最晚戴上耳機的,但也可能是僅次於無線電手第二個被裁撤的車內成員。
但隨著戰場資訊的爆量,光是由車長來自行管理無線電分析判斷,可能會讓車長參與完一次戰役後就直接進精神病院。
往後的無線電,可能會與任務電腦整合成"任務情報處理系統總成",而裝填手的任務演變成”維持自動裝填系統妥善運作”,職務變成協助車長任務遂行先後順序,搖身一變成為”無線電/武器系統管理士”。
(德軍車長一個典型的習慣是:一耳聽訊息,另一耳聽外界動靜,發話時一手輕壓喉部受話器,另一手壓下發話紐,同時要注意動靜)
(車長,可是個超硬的工作)
回到德軍,很多人都相信德軍之所以早年稱霸歐洲,直到全面潰敗投降為止,都因為戰術妥當運用而為人稱道。
但是在戰術得以準確遂行,傳達無誤,相較於當時其他各國,還要依靠旗號,或是只有連長用車才有無線電的窘態下,德軍全面配發的車載無線電,以及能確實收音完全隔絕外界雜音的喉部收音麥克風,是戰術戰略得以確實下達的”幕後功臣”。
喉部收音麥克風,需要較高度的生產流程品管,單位成本也比直接從嘴巴收音的麥克風高。但是隨著生產技術逐漸到位,現在不管是喉部收音還是從嘴巴收音,都能送出清晰的訊息。
但是以無線電收發機來看,以喉部直接收音,也比較能生產較簡單不需要去除雜訊的無線電收發機;相反的,以嘴巴收音,就必須以另一個機器去除人的呼吸聲以及無線電另一頭的雜音。
但是老話一句,”隨著技術進步…………”,所以到底是哪個背後成本較低廉,哪個收信方式比較有效果,依舊是眾說紛紜無定論。
只能說:選自己慣用的,就是最好的。
註:
二戰德軍無線電收發訊機部份:
Fu.5(Fu.5 SE 10 U):
10 W.S.c.(電流瓦數為10瓦),發訊周波數為27.2~33.3MH.z。
Ukw.E.e收訊機(與Fu.5搭配)
為虎式戰車標準無線電通信裝備之一,竿狀天線2公尺高,天線座安置在車體右後方(動力區間右前方),而指揮車型則是安置在砲塔頂部、車長觀測塔右方。
Fu.7(Fu.7 SE 20 U):
20 W.S.c.(電流瓦數為20瓦),發訊周波數為42.1~47.8MH.z。
Ukw.E.dl收訊機(與Fu.7搭配)
地對空連絡用無線電,竿狀天線1.4公尺高,天線座安置在車體左後方(動力區間左前方)。
Fu.8(Fu.8 SE 30 U):
30 W.S.c.(電流瓦數為30瓦),發訊周波數為1~3MH.z。
Mw.E.c收訊機(與Fu.8搭配)
天線座安置在車體右後方(動力區間右前方),由於天線頂部成六角狀開花,故俗稱”星狀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