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管是什麼年代,什麼樣的文學作品,若是出現一段描述某件武器削鐵如泥,吹髮可斷,那麼這把刀劍,絕對是小說裡頭的角色必定爭相奪取的武器。


不管是西洋的尼貝龍根之劍亞瑟王的聖劍或是中國的干將、莫邪太阿、巨闕、錕鋙,這些傳說中的劍都多少都有削鐵如泥的本事。


當然能拿的也絕不可能是什麼阿貓阿狗的路人甲,若非神之選民就是武功高強的大內高手(當然也必須符合大眾所期待的忠肝義膽之正人君子能人志士的形象)


如果有人想提斬魄刀我也不反對,雖然我沒看過”BLEACH”內容說些什麼,或是早該漂亮結束的劇情卻被一拖再拖三拖,擺明要把漫畫家操到爆掉再也不能用為止。


 


對裝甲兵而言,各式各樣的戰防武器永遠是防不勝防的狗屁倒灶麻煩事。


反戰車飛彈、反戰車火箭、反戰車地雷、武裝直升機、敵人戰車………一堆數不清的玩意兒。但是這些東西都有跡可循,比如聲音、偽裝、還有氣味,還不是這麼難防。


真正難防的,其實還是反戰車砲。


而且是身為裝甲兵的我所認為最不想遇上的陣地防禦武器,為何呢?


因為,就算嗅到了味道,那就是一擊決勝負,先打先贏,後打遭殃,不是他死就是我掛。


反戰車砲與戰車砲一樣,都是系出同源的直射型火砲,彼此用的彈藥其實相去不遠,但也有這麼一點不同,也基於這個,戰車的裝甲也是能用上經過驗證後最可靠的科技增強防禦力就是優先選擇。


不管是傳統的厚重裝甲、表面硬化處理過的高硬度鋼質裝甲,以傾斜角祈求談飛砲彈得傾斜裝甲,或是內藏空間或是機密材料的空間裝甲、複合裝甲,都是為了抵抗傳統砲彈而出現的。


而事實上,世界上有一型反戰車砲,即便是拿到現代這個當下,也沒有任何戰車能夠承受得了這台裝甲切割機的肆虐。


在這門砲前頭,可以看到M1被開罐,豹二被打得肝腦塗地,挑戰者淪為湯米烤箱,馳車連引擎帶車頭當場爆破,ZTZ-99被隨後的車內彈藥殉爆炸飛,T-80變成火葬柴堆,90式被一發貫通……剩下我沒提到的就不用提醒我,因為不寫的都算不上威脅。


 


介紹尼貝龍根之劍”PaK44


 


TypeHeavy Anti-Tank Gun


Place of originNazi Germany


In service1944—1945


Wars World War II


 


DesignerKruppRheinmetall Borsig


Designed1943


ManufacturerKrupp


Produced1944


Number built51 (approx)


 


Specifications


Weight10,160 kilograms (22,400 lb)


Barrel length7.023 metres (276.5 in) L/55


Shellsemi-fixed


Shell weight28 kilograms (62 lb) (HE)28.3 kilograms (62 lb) (AP)


Caliber128 millimetres (5.0 in)


Breechsemi-automatic horizontal sliding-block


RecoilHydropneumatic


Carriagecruciform


Elevation-7° 51' to +45° 27'


Traverse360°


Muzzle velocity935 m/s(3,070 ft/s)


Maximum range24,410 m (26,700 yd)


 


之所以出現


12.8 cm Pak 44(Pak為德文Panzerabwehrkanone之縮寫)為德國於二戰時期開發之重型反戰車砲,於1943年進行設計,44年決定設計案後量產,直到1945年結束為止,PAK44一共生產50門左右,但是這數量可不包括獵虎式重驅逐戰車上的PAK80(PAK44的修改版)


因為,獵虎式連同試作車一共88輛,如果連數量不明的運用擄獲自敵方重火砲之砲架製作的12.8 cm Kanone 81/1(以擄獲自法軍的155mm GPF-T 加農砲砲架安上K44)12.8 cm Kanone 81/2(以俄軍的152mm howitzer model 1937 ML-20 152mm砲架改裝),或是以自身試做的武器搬運載具Waffentrager Gerat 579為底盤的12.8cm Kanone 81/3 一起算進去,PaK44這個族系的總數少說有100門上下。


PaK44之所以會出現,說坦白話,其實是相互恐懼之下產生的產物,雖然8.8cm PaK43反戰車砲已經可以料理掉所有的盟軍戰車(JS-3倒是未知數),但就在相互恐懼對方可能有更大更恐怖的重戰車的思維下,開發比PaK43威力更強大的反戰車砲提案就這麼丟了出來。


放棄舊提案另起爐灶,終究全打回票


最開始PaK44是以”Kanone 44”的型號附諸提案的,換言之最開始這門砲是以新型加農砲的名義設計,除了作為砲兵的新型火砲之餘,一併考慮反裝甲兵的新反戰車砲。


換言之一砲兩用


不過這個設計案卻不是從之前的五號驅逐戰車(詳見僅兩輛的頑強:頑固的艾米爾)”上頭那門61倍徑的128 mm Flak gun為基礎沿用而來,而是全新的設計。


說可惜也好說吊詭也罷,畢竟61倍徑的超長砲身,對於需要時間放列的拖曳式火砲,可是重到不像樣的超級大麻煩(雖然55倍徑也沒輕到哪裡去)


即便如此,高層還是批准了這個案子(不用想也知道就是那個該死的迷信大就是好的混帳狗養小鬍子批准的)。之所以選擇12.8公分口徑,是考量到可以和防砲部隊與海軍共用相同的彈藥。授予萊茵金屬(Rheinmetall Borsig)與克魯伯(Krupp)設計,雙方各自造出了自己的K44(當時還是稱為加農砲),於1944年底進行實測。經過初步測試後,萊茵金屬的設計案由於過度複雜以及日益高漲的開發成本而被駁回,選擇克虜伯的設計案。


雖然兩個提案都是以8.8防砲與PaK43相同構型的十字砲架為基礎設計的加農砲/反戰車砲,但是台車的設計卻是大不相同,而這個設計的不同,造就了天與地。


http://en.valka.cz/viewtopic.php/title/128-cm-Pak-44/p/321218



萊茵金屬的K44為六輪設計,前四後二,在射擊狀態時,後頭的二輪台車卸下,十字砲架張開下壓固定,然後前頭的四輪台車以人力舉升到上死點…………



然後台車就跟著火砲的砲架一起轉動!


換言之,砲盾前頭還有四個輪子!也就是說,砲手如果沒有坐好(或是瞄準具沒裝好),瞄準鏡上看到的不是敵戰車,而是黑洞洞的路輪。而且砲架要連台車一起轉動也造成砲手組員在轉動砲座指向的超量體力負擔,也加速砲座軸承的損耗,徒增複雜毫無戰鬥效能助益,被打回票是可想而知。



克魯伯的K44是前二後二的台車式設計,若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大了一號的PaK43。這個設計案由於較簡單,對於官兵的換裝訓練也不花太多時間,被批准也是理所當然。



但是調撥部隊實測後卻爆發了個測試就早該發現卻跳過不管的大問題:不是結構複雜,而是「太重」。


單單一門PaK44重量就超過10噸,而篇篇唯一能拖重這門巨砲的十八噸級半履帶車生產數量遠遠不夠前線官兵之需求。


換言之德國沒有任何一款可以拖動這門砲的牽引機具,所以克魯伯的設計最後也被腰斬,拖曳式反戰車砲的PaK44就在生產了50門後就終止。


以反戰車砲而言,這種噸位實在是重了些,其沉穩之程度甚至可以和同時期德軍自己的15公分K1817公分K18重砲相比擬,只比美軍M1/M59 155mm加農砲略輕(全重13)


山不轉路轉?未必


除了這50門以十字砲架搭載的PaK44之外,也有以先前擄獲自敵方重砲廢物利用的急造反戰車砲。如以法國GPF-T 155mm加農砲砲架改裝的K 81/1,以及擄獲蘇軍ML-20 152mm榴彈砲之砲架改裝的K 81/2,但可想而知這兩型應急的反戰車砲並未受青睞。


一直到獵虎式重驅逐戰車(Sd.Kfz.186 Jagdtiger)的付諸實行與量產,PaK44才有一個算是比較堅固的自走載台,但是獵虎式這輛將近80(流通的數字從71~78不等)的自走裝甲碉堡卻因為引擎、變速箱、避震系統必須隨時超量運轉所伴隨的「慢性機械關節炎外加心律不整」之症狀:引擎容易因超轉速而拋錨、變速齒輪磨耗過度必須縮短維修周期、扭力桿因車體過重再加上越野而加速彈性疲乏……等問題下,獵虎式並不如外表所見的如此頑強,加上戰局已定,成果並不圓滿。


即便如此,兩款不同承載系統的獵虎式還是量產了88輛,搭載其上的PaK44依舊是打什麼就開什麼,轟什麼就爆什麼,也讓日後的二戰德軍迷為此狂熱不已。


只是………這輛連M88A2都要全力運轉才能勉強拖動的裝甲碉堡,是絕對不可能再出現了。


彈藥


如此兇爆的破壞力,使用的砲彈自然也不輕鬆。


(以下是指拖曳型PaK44所用的裝藥)


砲彈是以彈頭與藥莢先後送入砲膛,由於PaK44最初的設計是「具有砲兵火力支援的反戰車砲」,所以砲身的仰角最高可以到45度,所以為了搭配兩種用途,PaK44有三種不同的藥莢「輕中重」。輕裝藥與中裝藥是為了遠端火力支援時,讓28公斤的高爆彈頭以845~880m/s的秒速朝面目標進行火力壓制,但是德國火砲有著強調精準度的特長,所以PaK44若交給老練的砲班來操作,摧毀點目標這種現代砲兵才做得到的事情,那是當成下午茶在喝的。


而反戰車用的則是重裝藥(藥莢重達11公斤),這時則是使用重達28.3公斤的覆帽穿甲彈頭(AParmor-piercing capped),而重裝藥所提供的壓力可以讓這枚重磅彈頭以935m/s的速度狠狠的貫穿放在1000m200mm傾斜30度均質鋼質裝甲,以及2000m148mm傾斜30度裝甲。


雖然在一般接戰距離的彈道與貫穿表現上與8.8 cm PaK 43相似,但是PaK44的恐怖之處與那門61倍徑12.8公分反戰車砲相同:在2500m之內,沒有任何戰車能在此砲前頭存活。


而且,這還只是射擊28.3公斤實心穿甲彈的效果,如果為此砲特別設計一款脫殼穿甲彈,不管是APDS或是APFSDS也罷,也不用管彈體材質是鎢鋼還是碳化鎢,甚至是衰變鈾,總之這個脫殼穿甲彈絕對能讓PaK441000m/s起跳的砲口初速打爆2000m的任何一切,即便是現代戰車遇上此砲也未必有能存活的機會。


但是如此兇爆的反戰車砲,也阻擋不了被日薄西山的納粹所蠱惑的德國,PaK44也只能忠實的陪伴著不願認輸的國防軍官兵們,為自己、同袍與國家,一同奮戰到最後一刻……


結語


看到反戰車砲等其他類似的戰防武器,倒讓我聯想到的歷史一位名將的奇策:


岳家軍的麻札刀部隊。


南宋初期的北伐,要說漂亮真得很漂亮,但要說可悲也很可悲。因為底下的人要拱上頭的回老家的大房子,但上頭的腦殘就是打死賴在南方旅館的小房間不回家


上頭人根本不想回家,下頭的人怎麼努力都沒用啊。


回到岳飛的岳家軍,最初面對金兵的拐子馬、鐵浮屠,也吃了不少苦頭。


拐子馬和鐵浮屠其實都一樣,三匹馬左中右連在一起,拴好,然後披上輕甲或是重甲,上頭再坐兩三個人,也是身批重甲,有的手持長矛、有的手持刀劍盾牌或是弓箭,然後周圍有單騎護衛與步兵護衛。


在十三世紀的黃淮平原,這樣的陣容等同於現代的裝甲部隊,在火藥沒有大行其道的當年,要破這樣的部隊簡直是難如登天。


直到岳家軍這一批蹲低身子專砍馬腳的麻札刀部隊出現,拐子馬部隊才真了被賞了一記大拐子。


麻札刀,是把刀口刀背都開封的雙面刀,刀身長且重。一段記載是這樣的:


《宋史·岳飛傳》:「飛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陣,斫馬足,遂大敗之。」


雖然只是一段文,但看得出來,要破拐子馬,就得斷其中一匹馬的腳,一匹馬一跛,剩下兩匹馬就被拖累摔倒,上頭披著重甲的騎兵這麼一摔,自然是爬不起來,岳家軍就這麼一擁而上,能砍哪裡就砍哪裡,只要能讓金兵膽寒到掉頭逃跑就好。


重點是,可以把馬腳砍傷甚至砍斷的刀子,換在人身上,人披什麼甲都一樣,砍在人身上就算不是一刀兩斷也是致命重擊,只要有其他人補刺一下就行。


當然這一群專砍馬腳的士兵,必定是折損慘重,但更是前仆後繼毫無怨尤的衝上前殺敵。


反戰車砲給我的感受,就像手持專砍拐子馬的麻札刀的步兵。


 


以現在觀點來看,要把PaK44這樣的重砲性能提升絕非難事。


第一個必須先讓火砲具有一定限度的「自走能力」,也不需要這門砲車載化履帶化什麼的,只要在台車上安置一個足以驅動這整座砲短距離陣地移動的動力包件就可以了,就如同FH-70G5一樣。



(FH-70)



(G5)


由於要大角度迴旋,輔助砲座轉向的發電機組也必須追加(整合在動力包件內),如果電力充足,也可以在砲手的瞄準具上下功夫(比如說裝上雷射測距儀之類的,不過我覺得裝在戰車上也許比較好)


再來,就是前文所提到的脫殼穿甲彈。


最後就是準備一型性能可靠的牽引車輛,不管是輪車還是履車都行,只要馬力與牽引力足以拖動它連同官兵與彈藥脫離陣地,越過泥濘地先行轉進就行。



最後,也是在不知不覺之間,把自己最景仰的卡留斯爺爺的歷戰座車全數收齊。


38(t)、虎式,到最後的獵虎,就在這不知不覺中完成。


 


話說回來,我倒想問問一些對衛特曼爺爺頗景仰的人們:


你們有收集魏爺爺所操作的三突嗎?


 


參考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12.8_cm_PaK_44


http://en.wikipedia.org/wiki/12.8_cm_FlaK_4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Z.BLACKCAT 的頭像
    PZ.BLACKCAT

    S.Pz.Abt 502 E-COMPANY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