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載戰車時,可以看到載運的平車之間夾著一台不載任何車輛的空車,是提供緩衝空間以防不測)
在淺談"虎式戰車更換履帶總成步驟"此文當中有講到德國國鐵一型專門運載重機具的”80噸級鐵路平台貨車”。
可能有人會問:為何不見台灣用鐵路運載戰車?
現在台灣是個公路比鐵路發達的地區。
而且以目前台灣現有的主力戰車,重量與規格都遠超越台灣鐵路所能承載的能力,即便是以標準軌規格的鐵路載運也未必可行。(註)
唯一可以用鐵路運載的戰車,只剩下日益稀少的M41猛犬式,以及較輕的M113/CM21系列裝甲車,還有各式輪型車輛。
受限於軌距和規格,台灣的鐵路也無法運載更重更大的物資。
以台鐵最巨大的”八軸轉向架式低平台貨車”,也就幾輛而已(而且已經消失多年)。
(30噸級四軸平台貨車)
(50噸級六軸平台貨車)
(我在車上用手機隨拍的,就別在意前景的諸位女性了)
比較常見的也只有30噸級/20噸級的4軸平台貨車,50噸級的6軸平台貨車比較少,但這些貨車的數量也都不夠。
(二重連R20型柴電機車頭拖著30噸級/50噸級平台貨車的鏡頭)
(台鐵30噸級平台貨車,載運貨櫃或是重機具)
(台鐵50噸級平台貨車,載運貨櫃或是重機具用)
(台鐵50噸級平台貨車,雖說能載運戰車,但M41恐怕已是極限)
(屬於軍方的20噸級平台貨車,搭載特種車輛)
(屬於軍方的50噸級平台貨車,搭載特種車輛)
在這裡不能怪罪台鐵不求精進,而是日本據台時最初規畫鐵路時,也是比照當時的日本的建造規格辦理,但誰也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再者以目前的台鐵的客貨運輸量早已是飽和到過量,就算有盈餘,也是優先買客車,已沒有餘力添購貨車,就算有也是水泥、煤、油料等等的特種貨車,因為散裝貨物的運輸以經由公路所掌握,一般散裝貨車與平台貨車已不再是採購的重點,更甭說為了運載重機具而特別設計的平台貨車。
海盜大的補充:
漸漸不使用鐵路運輸的另一個原因是:基本上,若使用鐵路運輸,戰甲車都必需自力行駛到車站,這個地方政府就會反彈了。
台鐵50噸級平台貨車,一票都在南部。之前高雄臨港線未廢線時,高雄港站旁可是有個一大堆35噸級及50噸級的平台貨車。
……………………………
我真的很想問這些地方政府一句話:
那麼敵人開進你家是不是也比照辦理啊?
哭呆大的補充:
黑貓大,我看過CM11/CM12上鐵板,也看過M109上鐵板,CM11給我的的印象很深,履帶都跑出鐵板了。
(看到這裡我倒是想說:遲早有豬頭會要軍方準備"運輸用窄履帶")
如果CM11可以上鐵板,那M60應該沒問題。
不過那都是早年,現在比較常見的都是用大型拖板車了。
還有以前工校在我家後面時,常常在晚上會被裝甲車、戰車移防的聲音吵醒,隔天馬路就可以看到一格一格的.......
在澳洲,戰車大多是用大型拖板車來運輸,有看過一個拖車頭可以拖兩輛M1,如果是裝甲車/戰術卡車一次可以拖三輛,拖到三輛時的總長度有50公尺以上,如果不是有限制拖車總長,應該可以拖更多吧?
…………………………………
哭呆大所說的大型拖板車,就是Road_train(公路列車),說到公路列車,這應該是另一個專文的起源了。
(這以澳洲的標準還叫小兒科)
(公路列車載運澳洲陸軍LAV裝甲車的鏡頭)
http://www.flickr.com/photos/potenzh/1052338371/
(公路列車的編制可以到這個樣子)
當然,這只是我的淺見。
註:
台灣鐵路的軌距有1067mm,以及阿里山林鐵/糖鐵/鹽鐵的762mm,以及更小的礦業鐵道的610mm,甚至有更小的。
目前台灣鐵路最大的軌距也只有1435mm標準軌,而這個標準軌也只有台北捷運/高雄捷運,以及高鐵採用,這三個鐵道都自成一系統,不與台鐵接軌。
國外有更寬的1524mm軌距,這個軌距是俄國鐵道的規格,當然也一定有比這更寬的。
照片出處(看不到圖請點選此處,若有侵權煩請告知,在下立刻移除)
http://a.blog.xuite.net/a/4/b/3/11964874/blog_210049/txt/21677750/30.jpg
http://home.so-net.net.tw/chih_wei_1118/images/TRA-Trains/TRA-FV/FV-F/TRA-FV-F.htm
http://home.so-net.net.tw/chih_wei_1118/images/TRA-Trains/TRA-FV/FV-PF/FV-PF.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