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星條旗的”8.8,國府的掃天雷



90 mm Gun M1/M2/M3


性能諸元(M1A1 90高砲)


Caliber(砲口徑/倍徑): 90 mm L/53


Total weight(砲總重): 8,618 kg (18,999 lb)


Barrel weight(砲身重): 1,109 kg (2,445 lb)


Length(): 4.60 m (15 ft)


Width(): 4.16 m (13.64 ft)


Height(): 3.07 m (10 ft)


Length with the carriage(運輸狀態時長度): 4.73 m (15.5 ft)


Weight of the projectile(砲架展開時寬度): 10.61 kg (23.39 lb)


Rate of fire(射速): 25 rounds per minute (at most)


Muzzle velocity(砲口初速): 823 m/s (2,700 ft/s)


Range(最大射程): 17,823 m (20,585 yd)


Ceiling(最大射高): 10,380 m (34,050 ft) (limited by 30 second fuse)


Elevation(砲俯仰範圍): +80 to 5 degrees


Traverse(射角): 360 degrees.


 


概要


美軍的M1 90mm防砲在防空部隊,從20年代開始,中間還撐過了二戰,一直到50年代為止,最後才被新武器防空飛彈所取代。而90高砲在美軍的地位就像早年德軍的8.8(88 mm gun)砲一樣,在二戰中期被更改設計變成戰車砲,裝在M36驅逐戰車(90mm Gun Motor Carriage M36)上,以及M26潘興式(Heavy Tank M26 Pershing)上頭,也陪著美軍裝甲部隊渡過戰後一段不算短的青黃不接的歲月(M46/47/48),直到M68 105mm戰車砲接替為止。


歷史與發展背景


在二戰之前,美軍的防空砲主力是M1918三吋高砲(3-inch M1918 gun(76.2 mm L/50)。這款口徑的防空砲不僅是在美國,英國與蘇聯等其他國家都有類似的武器。由於在部隊已服役超過10年,這款防砲在30年代做了幾次性能升級,還包括了兩款實驗砲:T8T9


然而,陸軍對於新型防空武器的火力比起現有武器的性能提升來的更感興趣,在193869日,陸軍公開一份武裝需求報告書,內容裡提出兩款新型防空砲的規格,一款是90mm口徑,這是陸軍認為能以手動操作,而且能以最大仰角射擊的最大口徑火砲;而另一款120mm火砲則採輔助操作,人員操作區與火砲是分開的。


這麼看起來,這兩款防空砲都明顯的優於年邁的M1918 3吋砲,最後M1918的性能提升案T9就在1938年生產線都已準備就緒的情況下取消了。到了1940年,90砲的T2試作樣砲通過測試並制式化,成為90mm M1防空砲。而120mm防空炮也跟著通過測試成為120 mm M1


1940年底進入量產的90mm M1防砲,在生產了數百門後再做部分改良成為90mm M1A1,並於1941522日投入量產。而M1A1在生產線上又做了生產零件的簡化與砲閂彈力簧片的改良,使得射速提升到每分鐘20發。爾後美國正式投入二戰後(1941128),數以千計的M1A1就是美軍防空部隊的主力防空砲(AA Gun),在戰爭期間M1A1的生產線速度提高,每個月最低生產量都有一千門以上。


就如同二戰時德軍的8.8砲,以及英軍的3.7吋防空砲(QF 3.7 inch AA gun)一樣,配備M1A1的部隊也在戰場上以自己的火力擊退了敵人的裝甲部隊(由此可知M1 90mm防砲的初戰可能在太平洋島嶼)。基於這個緣故,陸軍在1942911日發表一份新的規格需求:可以平射。所以M1A1的射擊輔助瞄準系統換成了可以瞄準到仰角10度以下,甚至是0度或是俯角的目標。


換言之,美軍防砲部隊有了自己的”8.8,而這個更新射擊系統的M1A1更改編號成為M2,並於1943513日量產。


防空射擊操作


File:90mm-aa-gun-okinawa.gif


(1945年,位在沖繩的射擊陣地內的90高砲)



(M7射擊指揮儀)


 


一般而言M1 90mm防砲部隊是由一排共4門防空炮,與一具M7或是M9射擊指揮儀聯動(Director or Kerrison Predictors),進行對空射擊。而最開始配備的雷達是1941年的SCR-268,但由於雷達精準度不佳,使得火砲對空射擊時的精度不夠準確,但是大範圍的面射擊還算可以。在夜間射擊時則必須先依照雷達的波束來判定目標高度與速度,然後等到目標抵達到距離防空陣地射擊範圍內(要在十拿九穩的射擊範圍內,而不是在最大射程時就胡亂開火),一口氣打開探照燈(searchlight)照亮目標隨即開火直到目標被擊中墜毀,或是拼死掉頭逃離為止。


File:SCR268-radar-guadalcanal-19420807.jpg


(SCR-268雷達)



(SCR-584搜索雷達,兩者相比較不難看出次元的不同)



(M3彈道數據計算機)


到了1944年,原本的射擊系統與雷達都被更新更可靠的系統替換。SCR-268搜索雷達替換成SCR-584微波雷達(microwave radar),其精準度可以達到方位0.06(1 mil密位)的微小差距。搭配SCR-584雷達的是貝爾實驗室(Bell Labs,貝爾公司的前身)M3彈道數據計算機(M3 Gun Data Computer)。這一套新系統再搭配原有的M7/M9射擊指揮儀,使得M1 90高砲排的4門砲可以自動接戰自動射擊,而防砲組員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迅速裝彈。在這場戰爭中,搭配SCR-58490高砲成了頗為優秀的防空火砲。


 



從防空砲、高平兩用砲轉變為戰車砲


M1 90高砲的反戰車砲衍生型:M3,最開始是以一款反戰車用途的實驗砲T7為名進行測試。這些測試最開始是在1943年,安裝在一輛經過改裝的M10驅逐戰車上(3in Gun Motor Carriage M10),爾後通過測試的T7就成為M3戰車砲,安裝在M36驅逐戰車上與M26潘興式重戰車上。




(M10驅逐戰車,這張照片也意外的拍到了一部分的MBT70,以及貂鼠自走反戰車砲)


File:M36-GMC-Danbury.0004zx4t.jpg


(M36驅逐戰車)


File:US-tanks-korea.jpg


(韓戰時駐紮在釜山的第73重戰車營73rd_Heavy_Tank_Battalion的潘興式戰車)


File:Marines-tank-Korea-19530705.JPEG


(陸戰隊的M46"巴頓"戰車,動力大幅更新,加裝一對小型履帶張緊輪,在韓戰的表現可以說不錯)


File:M46-Patton-Korea-19520708.jpg


(這個角度可以看出M46與M26的大不相同)


還有相當數量的M3作為後續的性能測試。比如測試砲口制退器(muzzle brake)T14,測試火砲駐退系統(muzzle velocity)T15,經過測試後,T15的砲口初速高達975m/s。若是在1200公尺外,被T15打中的戰車,會先看到閃光,然後車子轟然巨響大震盪後,才會聽到T15的砲聲。



(其中一款M3 90mm測試砲)


而比T15配備更佳的火砲駐退系統的T18在射擊表現上更加恐怖。而T19則是測試如何減少火砲的磨耗,T21則是裝設在輪型車輛上測試機動火砲射擊,而T22則是安放在105mm榴彈砲 (105 mm M2,也就是後來的M101) 的砲架上,改用該砲的砲尾部(breech)以容納較大的推進火藥莢(charge cartridges)


當然,這些測試砲都沒有量產,但也提供了不少寶貴經驗給後來的火砲設計上。


在戰後,M3戰車砲依舊持續改良,新型彈藥包括鎢合金(tungsten)鋼芯穿甲彈用以提升火砲的破壞力,而M3戰車砲也就跟著M26M46M47、直到M48,還有一款較不為人知的反裝甲載具:蠍式反戰車載具(M56 Scorpion)渡過了大大小小的戰鬥。



(服役時間並不長的M56)


M3也有一款搖架式砲塔的衍生型:T15,安裝在T54測試戰車上。當然隨著美軍對搖架式砲塔的退燒,T54戰車與T15戰車砲也就嘎然而止,沉睡在亞伯丁的一角。


90砲衍生型


M1


拖曳式防空砲,於1940年服役,爾後經修改成M3,服役於岸防砲兵部隊(Coast Artillery)


M1A1


拖曳式防空砲,於1940年量產,砲閂彈力簧片更換成較佳的M8A1,使得射速提升到每分鐘20發。



(韓戰的M2 90高砲,可以看到保護組員的大型防盾。由於北韓沒有足夠能威脅盟軍的空中武力,所以被當成野戰砲來使用,也出乎意料的頗為稱職)


M2


一次絕佳的重新設計,使得M1A1這門專門對空的防空砲,擁有了反戰車砲的功能,成為高平兩用砲。加上彈藥的推進火藥更新、新的擊發信管,以及可接收新型射擊指揮儀的指令的電擊發擊槌的新型砲閂M20,使得火砲射速一口氣提升至每分鐘24發。而火砲射角也因為換裝新型射擊輔助瞄準系統,而讓射擊有效角度能壓低到俯角10度,也追加了能夠保障砲組員不被砲火破片波及的大型金屬防盾。


M21943513日量產,可以在3分鐘內由射擊姿態轉換成拖曳狀態迅速轉進,也能在7分鐘之內從拖曳狀態轉換成射擊準備。


到了1944年,近發引信砲彈(proximity fused shells)成為M2的新彈藥,使得防空效能更加完善。


M3


M36驅逐戰車與M26潘興式戰車的主砲,也是戰後M46M47M48的主砲,一般較為人知的編號是90mm L/53(53倍徑90mm),衍生型為加裝排煙器的M3A1。


 


結語


很多人都知道虎式的8.8cm KwK36戰車砲是從Flak36/37改良而來,但卻很少人知道,美國的M3 90mm戰車砲也是從自家的M1 90mm防空砲改良而來,而這一系列的重砲也是個傳奇。


之所以傳奇,並不是因為在二戰或是韓戰期間有什麼亮眼的表現,而是這門砲相當可靠。默默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無身無息的伴隨著老美軍防空部隊與裝甲部隊,渡過那一段青黃不接、要什麼沒什麼的歲月。


而老國軍隨著美援(或是自美軍熱裝備除役接收)也陸續獲得這門砲,而見識過M1A1/M2兇悍對空火力的國軍防空部隊前輩,還給了這門砲一個敬畏的外號:掃天雷


File:M47.jpg


(M47"巴頓"是美軍最後一款配備車頭機槍的戰車)


File:M48A1-Patton-tank.jpg


(其實國軍的M48A3是由M48A1一路改良而來,並非一開始就柴油化的M48A3,若要說國軍的戰車老邁,那應該是CM12莫屬)


(而M48也被命名為"巴頓",而美軍戰車的"巴頓傳說"一直延續到M60系列,才由M1"艾步蘭"接替,而有意思的是,艾布蘭是當時巴頓第三軍團的裝甲部隊營長)


M1A1/M2的戰車砲版本:M3,也陪著開著M48戰車的老裝甲兵們度過周而復始酸甜苦辣的服役歲月。一直到開始換裝配備M68 105mm戰車砲的M48HM3 90mm戰車砲慢慢才隨著老M48A3退伍。


http://en.wikipedia.org/wiki/90_mm_Gun_M1/M2/M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Z.BLACKCAT 的頭像
    PZ.BLACKCAT

    S.Pz.Abt 502 E-COMPANY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