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備中的以軍裝甲部隊)
所有人對戰車的印象就是:由一連串金屬塊包著輪子的東西,慢到不行。
一定有人會問這樣的東西到底有何用處,為何不直接設計成輪子直接接地,速度說不定更快。
有一好就絕對沒兩好。
現代戰車動輒50噸起跳,厚重的裝甲,沈重的彈藥,長倍徑的火砲,構成戰車的二元素:火力與防禦力。
那機動力呢?很抱歉,以目前最佳的選擇,戰車還是只能選擇履帶這個看起來”不甚靈活”的玩意兒,輪胎這個選項永遠被屏除在外。
問題在於接地面積與接地壓力。
同樣是一公斤重的鐵塊,做成一根鐵釘與打成一張薄鐵片。鐵釘插在地上,鐵片平放在地上,兩隻腳就在這兩個上頭個別使勁採,鐵釘二話不說就戳進地面,而鐵片還是安安穩穩的平鋪在地上。
就算是把鐵釘橫著擺,使勁一採,地上一定也會有個印子,如果有人會說:釘子扎到自己的腳裡頭………我只能說你沒做過粗工,連釘子的頭尾都不分。
這個舉例就是要解釋何謂接地壓力。
不要看輪胎很大一個,實際上接觸到地面的,頂多就一張”明信片”,不然就最多一張”A4紙”大小,視車輛大小所配備的輪胎大小來決定。相較之下,履帶的接地寬少說50公分,接地長以”公尺”為單位計算。那這樣換算下來,要有多少輪胎才有履帶的接地面積?你就用明信片來貼貼看吧,包你貼到手痠眼麻。
但是一定有人會問,現在輪型車輛的技術這麼優,為何就是沒有輪型的”MBT”?
在一般鋪裝道路上,輪子比履帶快確實是如此,但是戰場上絕對不會只會在鋪裝道路上打,要嘛就泥地、河谷,不然就草地、農田,再不然就是丘陵、沙丘、森林,再多個城鎮地形。這裡頭的障礙可不是像路上的小小石塊輾過就算了,有可能是橫在面前的巨大樹木,和車一樣大的岩石,不知有多深的水潭,甚至是燃燒的車輛殘骸,更不用提敵人留下的各式陷阱等著你來啟動它。
輪型車輛不管上頭再包覆多強多棒的裝甲,就是有一個東西怎樣都不能裝上裝甲,那就是輪胎、避震系統、傳動系統。
輪胎裝上裝甲,你乾脆設計碉堡好了!
避震系統裝上裝甲,你最好請小叮噹拿出一個永遠不會壞掉的東西!
傳動系統裝上裝甲,那建議你設計反重力系統還比較快!
為了方便維修與替換,這些東西就是不能裝上裝甲,要裝,頂多只能裝上防破片的薄裝甲,或是像史崔克一樣整台車就掛著柵狀裝甲。
而且,輪型載具也有極限在,輪型載具只能在某個噸位上維持足夠的速度與機動力。這個極限在20~30噸左右,大過這個限度,就會龜到讓你想吐。
(Terex Demag AC100 100噸級輪型起重機,這傢伙本體重量足足60噸,不用按喇叭你就知道要閃邊)
(Terex Demag AC500-2 500噸級重型輪型起重機,重量上看90噸,馳車與豹二停在旁邊立刻變小傢伙,而且還能不費吹灰之力整個吊起來!)
(這是AC500-2整個展開的模樣,戰車要以輪型載具設計的話,要這樣才能射擊!!)
同樣是40~50噸級的,輪型起重機和M48/M60哪個看起來感覺比較輕快?這個時候還說輪子跑得快的人,絕對沒看過,也沒遇過開著輪型起重機的駕駛主動讓道給後頭的車龍先過!
而且這些車輛的大小都遠超越你的想像的大,車寬與車長都遠超越道路法規,車速也不能太快(設計時就不允許高速),因為這麼重的車輛一失控比什麼都危險!
(如果把馳車改成"輪車"...藍圖還沒畫好就會被塔爾爺爺丟進垃圾桶了)
所以,不是不能做輪型戰車,只是這樣的”戰車”會巨大到沒有任何一型運輸載具能夠載運,必須拆開分成數個包件才能裝載,或是”自力前往戰區”……那就完全喪失了機動佈署的要求,而且還未必裝得上同樣的火砲與裝甲。
戰車必須要與敵人正面對決,還必須搭載重火砲與重裝甲,機動力只是戰車的其中一環,履帶本身不光是傳動系統,也是承載系統的一部分,它必須分散接地壓力讓戰車有著比較平緩的”地面”可以行駛,以及火砲射擊時反衝回車身的所有應力。
既然戰車這麼要求接地壓力不能太高,那為何要把動輪與導輪各懸空在兩端,而不是和接地輪一樣貼在地上?
(不要看這台D9笨笨呆呆的模樣,這傢伙的重量比每一款現役所有戰車都重!)
因為戰車又不能像一般土木作業機具一樣,要求絕對的平穩而犧牲掉速度。像推土機一樣的路輪配置,其實是很難越野的。
戰車還是需要速度,只是他的速度要在某些地面上才能凸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