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我如死了,「就看不到奪回台灣了"當中,中研院院士許倬雲,中國抗日付出這麼大代價,意義究竟是什麼?許院士回答他:「中國爭到了國格。國格是一個國家對本身的肯定的一番自覺,及一分由此而生的尊嚴與自重。」他又極帶感情的說:「這是百年屈辱後,中國咬著牙吞著血,拚出來的國格。」
文章中也提到關於中國「百年屈辱」,應該沒有比甲午割台更屈辱的事;八年抗日犧牲了幾千萬軍民同胞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掙來的國格,今天還有多少人是否在意引發了一些回響。
這讓我想到關於228事件中的第21師,剛好也找到兩篇兩極化的說法,讓大家看看,仇恨要持續下去的理由。
鎮壓228 21師遭台籍共軍殲滅
歷史永遠是反諷的,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台灣行政長官公署陳儀電請兵援,國府調派廿一師於三月趕赴台灣,廿一師駐防台灣時間非常短,大約只有五個月時間,八月就被調回大陸,並投入淞滬戰役,在這場戰役中,與他們遭遇的解放軍,正是稍早陳儀部隊接收台灣的七十軍和六十二軍。
國共內戰被俘台灣兵變解放軍
兩支隊伍分別自基隆和高雄上岸,七十軍駐防台灣一年兩個多月,六十二軍則駐防一年不到,就先後調回內地,投入國共內戰,部分被俘後又整編成為中共解放軍的一員,這其中有不少是國軍徵調的台灣兵,二二八的憤怒,就在戰場上一次解決。
「我姐姐寫給我的最後一封信,提到了二二八事件,那個時候我在金鄉,所有的台灣兵都氣個半死。」七十軍的台灣兵戴國汀說,整編入解放軍之後,他們在上海,聽到廿一師也在高橋,「我們連上五、六個台灣兵都很氣,他媽的!當時真有報仇的衝動。」他說,當時步兵衝鋒九次都沒成功,第十次換砲兵衝到最前面去打,「他們投降的人跪在地上,我們拿著機槍還是把他們掃掉,沒辦法,太氣了。台灣兵都是為二二八而氣!」
戴國汀和其他台灣兵一樣,沒有想到會在上海碰到讓台灣人最無法忍受的第廿一師。而他的身分已經從國軍轉變為共軍了。
自台灣家書提及二二八慘況
從南洋到台灣、從台灣到大陸、甚至從大陸到朝鮮,都有台籍老兵的蹤影。日據時代,被拉伕從軍的台籍士兵,在戰場上打的是國軍;抗日戰爭結束後,主動或被動又投身行伍的台灣兵,在戰場上打的是中共的解放軍;然而在內地被俘後,不少人又轉而成為解放軍,戰場上槍口立刻得轉彎,打的是先前他們效忠的國軍;至於國府遷台,滯留大陸的部份台灣兵,若仍在軍隊中,甚至還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這下子他們打的又是美軍了。
人生一輩子,最精華的歲月就這麼在不斷轉彎的槍口下討生活,流離於自己不熟悉的土地上。來自花蓮、七十軍的徐騰光記得,從台灣剛調回大陸,到處支援受困的國軍,最遠到達河南開封,並在徐州集結準備決戰,這段時間還收得到來自台灣的家書。那時,家裡的弟弟給了他一封信,描述二二八的景況,「說鄉親死了很多。大家都氣憤,但在軍隊裡,講都不敢講。」
槍口不斷轉彎流離異鄉度餘生
一九四八年底,徐騰光所屬的七十軍在徐州被解放軍包圍,圍了幾天幾夜,「連飯都沒得吃,好些人不是被打死的,根本是被餓死的!」徐騰光說,當時解放軍的宣傳就是「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他們想想都接受了,「當兵幹嘛呢?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嘛。」看看大勢已去,子彈沒了,糧食沒了,什麼都沒了,「不必人指揮,自己就垮了。」被俘士兵有人離開戰場,有人跟著解放軍南下,一路渡過長江,來到上海外圍。
劉明和是台東人,他跟著七十軍到了山東,卻跟著解放軍到了上海。共軍包圍上海整整一星期,五月廿四日晚上,國軍指揮官湯恩伯下令,讓蔣介石嫡系的五十二軍先上船,留下廿一軍接替防務,面對共軍的強力攻勢。廿五日,廿一軍軍長王克毅丟下部隊,逃了!廿一軍被棄留在戰場上,大部份被殲滅,廿六日解放軍包圍廿一軍所剩無幾的殘部,倖存的士兵列隊投降。讓台灣半世紀走不出二二八陰影的廿一軍,從此徹底消失。
無法選擇命運承擔戰火苦痛
劉明和沒有消失,他還在戰場上。一九五○年韓戰爆發,加入解放軍的劉明和被改編入抗美援朝志願軍,接受蘇聯的訓練,成了砲兵,他在北韓整整八年,才回到大陸,卻再回不了台灣,他選擇距離台灣很近很近的福州,直到一九八○年代末期兩岸開始互通訊息,他才知道家鄉早已人事全非,父母走了、兄弟沒了,自己則成了「失蹤人口」。兩岸能一笑泯恩仇嗎?現在的劉明和每個月領著大陸的退休金,還有台灣政府給的一萬多元就養金,生活堪稱安逸,沒有人再計較他當年幫誰打誰?因為承擔戰火痛苦最多的人,其實是他─無法選擇自己命運的台灣兵。
原載於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20114+112009022600175,00.html,網頁已失佚,改由http://blog.sina.com.tw/learnhistory/article.php?pbgid=69985&entryid=584626收錄。
誰信『鎮壓228的 21師遭台籍共軍殲滅 』這種報導?
這幾天媒體炒作一則新聞,說什麼在參與228大屠殺中的國民黨四川部隊21師(師長劉雨卿)後來在1949年上海會戰中,被原為國民黨軍,變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31軍的氣憤台灣士兵全殲! 筆者當然不能否認,當時確實有台灣士兵在中國人民解放軍31軍中,國民黨的部隊21師也確實在上海戰爭中被擊敗,但也有部份經舟山島退回台灣的。如果硬是要解讀21師是遭台灣籍解放軍殲滅?這樣的說法,顯然與歷史真相不符。另外,也似乎是另有政治目的,好像是說,228的元兇都已經在戰場上被殺,得到因果報應?所以台灣人不必再強求228真相?所以可以一笑泯恩仇了?
那請問228元兇如彭孟緝、柯遠芬、劉雨卿、張慕陶 、史宏熹等,怎麼都後來還能陞官晉爵的?21師師長劉雨卿完成鎮壓228後,回到中國晉升為重慶警備司令,1949年走路來台,還在1969年遞補為國大代表。像是彭孟緝死後,還可以進忠烈祠,其子彭蔭剛還有臉歌頌其父一生,更指稱當年228受難者為「暴徒」 !更不說,立在建中門口那尊「黑人」,還是受人公開「崇敬」!
實實稍微瞭解國共戰史的都知道,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場上,特別是在大會戰後,傷亡慘重,缺人缺壯丁時,都會盡量收編國民黨的部隊,再以之打擊下一個國民黨的部隊。像是守北平投降的傅作義幾十萬大軍,後來就派去打蔣介石的把兄弟閻錫山。能參加上海會戰的解放軍31軍中的台灣士兵,他們原來隸屬國民黨的70師,可是血戰餘生的少數。
在馬騜2008年520就任那天,還記得一個台籍老兵許昭榮自焚身亡?他曾經是日本軍伕、國民黨軍醫務員、人民解放軍,參加過「日中戰爭」、「國共戰爭」、「韓戰」, 在1995年出版「台籍老兵的血淚恨」一書,網路的資料相關可參考『寧願燒盡,不願鏽壞 』。其中一文『戰後被國民政府軍拐騙的台籍老兵』指出,被國民黨以各種手段「拉夫」而當國民黨兵的:70師(原70軍)有約1萬人、62軍(含獨立95師)約有3千、21師約有8百人、海軍技術大隊約有300人,其他約500人。而這些台籍士兵的遭遇則是:
『62軍、獨立95師於1948年在東北戰場戰敗。投效陸軍第六十二軍及獨立九十五師的台灣子弟兵,大多數都橫屍於東北錦西的「塔山戰役」。投效整編七十師的台灣兵,則大多數犧牲於山東金鄉的「羊山集戰役」、河澤的「柳林集戰役」及徐蚌會戰的「陳官庄之役」(隸屬邱清泉的第二兵團)。徐蚌會戰後隨國民黨政府平安撤退返台的台灣兵只有四百多人。 』
即使是後來成為解放軍31軍的,『有些台灣兵獲悉二二八事件,對二十一師的戰俘狠狠報仇,卻不知道當中可能有一些無辜的台灣兵。』(許昭榮)
中國歷史黑洞加諸給台灣的,豈只是228歷史悲劇? 228屠殺所帶來的,可不是演幾場戲、寫幾篇文章,就以為可以化解的。在歷史真相未明前,兇手的責任未定前,心靈未被洗滌前,說「原諒」會不會太廉價?
文自:http://drspieler.blogspot.com/2009/03/228-21.html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什麼叫做無獨有偶的話,南方人,大約是田納西州,喬治亞州,阿拉巴馬州北部,南北卡羅萊納州,還有維吉尼亞洲,都還憎恨這個名為威廉˙提康薩˙薛曼的北方人,從1865年以後到現在(情形反映在民主黨在南方的票源相較於共和黨,算是鐵票比較多)。
威廉˙提康薩˙薛曼/William Tecumseh Sherman
1864年到1865年間薛曼在田納西州,阿拉巴馬州,喬治亞州的戰役階段與攻擊路線。
21師在鎮壓中與鎮壓後早成許多台籍人士與民眾的傷亡,薛曼認為擊敗南方的最好方式就是進行焦土政策("scorched earth"),也就是把南方重要的戰略能源,例如棉花,玉米(人畜共用的資源),以及居住地,進行人為破壞,務必使其在短期內無法恢復機能。
這個觀點其實就某種道德層面來說,比較像是專門對人民下手,尤其父老在前線作戰,看家的都是婦孺,即便薛曼"敦請"婦孺不得抵抗,也難免有傷亡,以及留下無依的民眾因為缺乏生活資源而不幸自然死亡。固然這個策略也同時動搖在前線的聯邦軍隊的信心與士氣,包括類似後門失火無以為據以及家屬傷亡的不幸惡耗使得官兵質疑統帥的能力與戰爭的正當性,其效果之佳,由戰後所流傳的憎恨至今不難得知。
薛曼將軍也是眾多名將中獲得英國裝甲之父貝希爾˙理德˙哈特(Basil Liddell Hart)的高度贊同,由於其"間接路線"(indirect approach)策略充分發揮機動戰略的效果,使敵首尾不能相救,陷入攻守皆難的困境而戰敗,適合發揮在機械化作戰上。
理德˙哈特的論述由於受到德國裝甲之父海恩茲˙古德里安將軍的高度重視與認同,同時予以研讀並且發揮;受到古德里安將軍啟發的隆美爾將軍又將機動戰在北非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程度。至於美方這邊的傳人也並非沒有;他在放長假的時候並沒有懈怠過,在家裡的地板上放著大地圖,上面畫著喬治亞州與南北卡羅萊納州,同時身邊的理德˙哈特著作被他寫的密密麻麻的批注,同時他自己化身為薛曼,設身處地假想著進攻方式以及想出更超級的具有薛曼色彩的戰略。
他在30年後以這套方式縱橫了歐陸,這就是喬治˙史密斯˙巴頓將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