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北戰爭的時候, 雙方都使用前膛裝填的滑膛步槍(musket). 持槍裝填的時候保持槍口朝上, 使用者將子彈(Cartridge)從腰帶上的牛皮盒中取出. 當時的子彈還是以厚紙片包覆的彈體, 包括直徑至少大於.50吋的鉛彈頭, 以及推進彈頭的黑火藥.


使用者必須一付很豪邁的樣子把彈頭(bullet)從彈體上用牙咬住, 然後右手一拽把彈體完全撕開來.




然後把彈體裡頭的黑火藥都全部到進槍膛中,這時候再把嘴巴上咬的彈頭分清楚前後然後塞進槍管, 最後用附著在槍管下方的通槍條把彈頭跟彈體冲到底, 順便把火藥粉壓實.(編按: 彈體的用處是提升氣密程度並且止滑以免彈頭滑出, 並且在發射後會跟著火藥一起燃燒.)


最後再用小指頭把通槍條壓回原位. 這個動作看起來最不重要, 卻是戰場上最烏龍又致命的一個小細節!! 186371日到3日的蓋茲堡戰役中(Battle of Gettysburg, 有許多士兵在排放對射中, 糊塗地將通槍條連子彈一起射到了敵人方向, 導致無法進行下一波射擊準備, 並產生對陣地火力衰退的嚴重威脅. 在事後清點戰場時, 發現許多槍枝和通槍條是分家的.




擊槌原來的位置是半待發(half cock)的位置; 這個設計是位了方便射手進行下一個動作, 就是把底火(又稱為雷汞; percussion cap)安置到鉆座(編按: nipple; 又稱為乳凸狀, 哪個要是翻譯作”奶頭”的我在此先聲明不苟同這種無聊的說法!!).


等底火安置好以後, 射手才開始將槍托抵肩, 然後把擊槌正式向後扳到擊發(full cock)的位置, 這時候使用者才開始進行瞄準依曹長口令待發.


最後聞開火(fire)口令時, 才扣下版機釋放阻鐵, 讓擊槌敲打底火, 底火爆炸引燃火藥燃燒, 請注意, 燃燒, 劇烈的燃燒引發高溫讓氣體膨脹, 才產生推動彈頭的能量而發揮殺傷力.


附註:

當時的工藝技術使用鉛彈頭的原因是雙方都可以在交戰一天之後於入睡之前圍著自己的小火爐開始用坩鍋溶化鉛, 然後把鉛汁注入鑄模夾中, 再把夾子打開, 讓彈頭落入裝水的盆子裡.




彈頭鑄模夾


接下來自己再把火藥分裝到紙包中, 安上擦乾的彈頭, 完成子彈的製造.
鉛彈頭的優點又包括進入體內後會因為阻力與壓力而碎裂, 導致大量出血與救治困難…這也就是海牙公約訂定的背景原因.(1899年海牙公約所發表的《禁用入身變形槍彈的聲明》的規定中,目前各國軍隊都不得使用這型彈頭。其宣言如下:
『締約國同意放棄使用容易在人體中擴張或扁平的彈頭,例如像是外面堅硬的包覆層沒有完全包住彈體、或是有割痕的彈頭。 』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agree to abstain from the use of bullets which expand or flatten easily in the human body, such as bullets with a hard envelope which does not entirely cover the core, or is pierced with incisions.
另外就是在南北戰爭中, 無煙火藥還未問世, 一直要到1889年英軍才開始採用線狀無煙火藥,1891年正式成為Mark I火藥, 所以在此之前, 所有使用火藥的武器在發射後, /砲口都一定會有一陣白煙冒出.
大家或許也注意到射手不只是要把彈頭裝填入膛室, 也要把紙彈體連同彈頭一起冲入. 這個目的與原因是為了要解決閉塞不全的問題.
因為當時工藝水準還未掌握克服口徑的公差問題, 加上前膛裝填本來也不容許精密度過高; 不然彈頭會因為公差小而無法裝填. 至於閉塞的問題則由最早用碎布片包裹彈頭的方式加強提升, 後來西班牙人發明紙彈殼, 碎布的使用才逐漸終止.
而火藥燃燒不全的原因一直卡在硫磺的關鍵上; 沒有硫磺, 碳與硝就很難發揮良好的作用, 所以透過硫磺受熱爆炸而點燃碳燃燒, 再產生硝受熱而產生氣體推動彈頭, 碳與硫爆炸燃燒後就會留下酸性的渣籽; 最理想的狀況下, 滑膛槍能夠發射連續14次而不卡彈, 就可以算是上帝那一天對這把步槍顯靈.
所以說白刃戰一直到自動武器武器成熟後才不得不正式退出戰鬥的主流.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su1REg2CGxvbrgEA0l6./article?mid=21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Z.BLACKCAT 的頭像
    PZ.BLACKCAT

    S.Pz.Abt 502 E-COMPANY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