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44年的時候,蘇聯陸軍就損失了2.37萬輛的裝甲戰鬥履帶車輛(tracked AFV),值得注意的是這當中,輕型戰車僅僅佔了2.2千輛,一方面顯示東部戰場一直是個張力最高的戰場,戰鬥的猛烈性可怕到蘇聯已經減少採用防護力甚低的輕型裝甲車/戰車,一方面也顯示出即便厚重的裝甲也並非是生存的憑藉與保障,同時所隱含意謂著重大的人員損失;如果我們將2.37萬車輛減去2.2千輛之後乘上0.58再乘以5,就是大約的裝甲兵傷亡數字,而這個數字,已經是目前台灣媽寶娘砲鳥陸軍的49%兵力人數了。


(事實上也沒別的國家有裝甲單位在一年當中「創下」這樣的傷亡與損失紀錄了。)


 


上面那個0.58,指的就是在這總數當中,T-34戰車,尤其是T-34/85戰車的損失就佔了總數的58%,在交戰的損失比例上,德軍每損失一輛戰車的時候,意味著蘇聯已經損失了4輛,這還是基數,如果是一頭撞上重戰車營(schwere Panzerabteilung),交換比甚至「隨便地」突破10以上,比如第502營,自己損失107輛,但是蘇聯陸軍這邊代價卻是1400輛,即便這算是個綜合性的統計,也高的嚇人;即使台灣都沒有1400輛戰車可以損耗!


 


所以每當那個養豬電視台播放那種評論T34『傾協裝甲具有良好的防護力,加上高出速的主砲,又有強大的越野能力,一共生產了84070輛』的時候,我就想到這又是一堆白痴對著這些資料意淫高潮的開始;這跟對著肉片尻槍是沒有什麼兩樣的,對著肉片可以洩精,對著T-34戰車可以認為自己天下無敵。


 


但是肉片女主角卸妝之後還會不會有男人想上她;其實這個不是問題,問題是沒有人想過,並且現實中的女主角也是人,也是個女人,會鬧彆扭會發脾氣的女人,有誰想過?


 


同理,有誰想過如果T-34這麼好,為什麼T34/76型就生產了35120輛?


如果T-34/85有這麼好,為什麼就生產了48950輛?


不是說有傾斜裝甲?


不是說有高初速主砲?


不是說有強大的越野能力?


不是有具被擊中不會爆炸的引擎?


(甚至養豬電視台沒說到那段評論出現在1940...)


 


那為什麼在1944年的時候就損失了T-34/85戰車總數的25%,不是說它是T34戰車中最優秀的一款?


 


 



所以當圖片中的老先生懷念同袍跪地慟哭的時候,都只是演出,甚至是偶然?


 


 


 


附記:


T-34跟薛曼戰車,甚至跟其他的美國戰車有著同樣的特性,就是採用鑄鐵裝甲。這種裝甲的優點就在於塑形快,容易生產與加工,焊接容易;上面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砲塔側邊有一條痕跡,那個就是指砲塔是上下接合組成的


當然鑄鐵也便宜,便宜到戰車可以用「萬」作為生產單位。


但是鑄鐵沒告訴你的是,它既然加工容易,也就表示它擺擺樣子裝個威風是可以的,但是耐打,卻是完全不可能的;老毛子讓T-34具備傾斜裝甲的原因就是要讓它用更少更薄的材料來對抗穿透攻擊,因為老毛子自己就很清楚沒有傾斜角,鑄鐵在動能穿甲彈的面前跟泥土沒有太大的差別。


然而以1930年代的角度來看,確實這樣傾斜角度可以讓大部分口徑跟倍徑都很低的戰車砲拿它沒輒,但是卻沒想到德軍用大口徑高倍徑的火砲就解決了大家以為沒輒的困擾不是雞頭不好剁,而是只有白痴才會想用小學生的「超級小刀」來斬雞頭,就是這個道理。


日爾曼民族的務實性也就從發現既然大口徑高倍徑的火砲這麼好用,那就通通都換成這樣的火力來對付老毛子,順便也把遠房表親英國牛揍一頓,因此蘇聯戰車的防禦力神話破功就從此開始,一直破到贏得這場戰爭為止。


這也就是老先生慟哭的原因,有誰知道「一吋山河一吋血」這句話不僅僅只是文學性的描述,甚至不是假的?如果我們僅僅將1944年損失的T-34/85戰車排列成頭接尾的縱隊,長度就足足有87公里,放在國道一號上,等於從基隆一路到湖口交流道還要再過去四公里都是毀損的T-34/85...


話又說回來,老先生雖然沒多少日子,還依舊為同袍慟哭,


 


 


 


身為後代的我們,又有誰為我們的 先烈悲慟過?


………………………………………………………………………………


D台還有一些事情沒講(想必查到了也不敢說),那就是T-34的砲塔上所有位置的裝甲也沒有帳面數字上所講述的那麼厚


不管是76砲型還是85砲型都是一樣的名不符實,雖然在大口徑高倍徑火砲下都是一樣的脆弱。


蘇聯當時唯二的兩座10000噸級鍛造衝軋機(都位在烏克蘭),都在德軍全面侵蘇之時,來不及搬出而「處分」掉,而且那還是當時德蘇交好時,德方贈送的。


以蘇聯工業力所能製造的只有5000噸級鍛造衝軋機。


當時T-34/76有一款一體成型的六角狀砲塔,由烏拉爾機械工廠製造,帳面數字上的側面裝甲厚度為45~52mm


五公分厚的鋼板……若明白金工的人應該明白,要以打造的方式做出砲塔這樣的玩意兒,至少要20000噸等級的機具才辦得到,所以以這樣的機具是不可能打造出如此厚重的砲塔。


既然是衝軋,那金屬必會延展,一延展,就會有一部分的鋼板比較薄……強度不足的砲塔,不要說是擋不住敵火的蹂躪,甚至連自己火砲的後座力都無法吸收。


 


5000噸級的衝軋機,能夠弄出個啥麼來,可想而知。


 


但是這樣的砲塔非但不是試作品,而是生產了好長一段時間。


為何?


有一段記載是這樣的:


烏拉爾機械工廠改用衝軋方式製造砲塔,來取代以往的鑄造方式,在戰車工業中是非常獨特的技術。在此之前,無論是蘇維埃聯邦還是外國,都未曾嘗試使用45mm厚的「大型鋼板衝軋製造的砲塔」



(波士尼亞衝突中,依然在役的T-34/85)


所以這個砲塔,是在黨的考量下,以生產速度為優先而默許的產品。


雖然在官方文章寫著「這類砲塔的耐用度比鑄造砲塔更佳……」的官話,但是T-34在東線的超量損耗,已經證明這根本是另一款「羅剎烘焙爐」。


(羅剎是清代對俄羅斯人的稱呼)


 


想必有人會問為何前線官兵沒人反應?


我也很想問為什麼,但那些「為什麼」,要嘛已經成為德軍同行的練靶子,不然就是被政委搞掉搞死了。


 


老先生的淚水,除了對夥伴的悼念,可能也多少包含著後來才知道有多少夥伴是因為劣質砲塔而被自家人蓄意謀殺而死於非命,而流下的憤恨不平。


 


 


 


File:KimmenBear.JPG

 


台灣的人們之所以還能這樣在島內扯得亂七八糟虛耗所剩無幾的精力,若非七十多年前 熊老前輩的戰車就這麼因為故障而就地維修,而他們的車就正好擋在金門古寧頭共軍搶灘後的行進路線上,而他們的戰車正好砲彈都滿載…………


 


不管你們喜不喜歡現在這個地方的模樣,咱們都欠 熊震球老前輩一個永遠也還不起的大人情。


 


http://en.wikipedia.org/wiki/T-34


http://ljfun.livejournal.com/137549.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ttle_of_Guningtou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Z.BLACKCAT 的頭像
    PZ.BLACKCAT

    S.Pz.Abt 502 E-COMPANY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