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988月,動畫大師宮崎駿為了繪製泥塵之虎的短篇作品,專程到愛沙尼亞當地取材考察。爾後來到德國,拜訪卡留斯爺爺並詢問當時的狀況,而卡留斯爺爺也就在和宮崎大師的訪談與資料比對下,做了些補充,也作了”TIGER IN THE MUD(德文為TIGER IM SCHLAMM) ”裡頭的部分訂正與追加。


2008某日,買了TAMIYA虎式中期型”217號 奧圖.卡留斯特裝版,正式開啟了在下對於這位依舊健在的戰車王牌,待人溫和的藥劑師,以及其所屬的502重戰車營的研究……


自前年取得TIGER IN THE MUD開始,真正見識到何謂馬里納瓦之奇蹟,以及在卡爺爺眼中的德軍,從一開始的勢如破竹,到最後的奮戰,以及因為自己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扯後腿而扼腕的一連串憾事。


也在不知不覺裡,收齊了38(t)、中期型虎式、獵虎式。


 


卡留斯爺爺的一連串際遇,是傳奇;而502營的存在,也因為像卡留斯爺爺一樣勇於任事之士群聚於此,更成為傳奇中的傳奇。


 


僅以這篇結合卡爺爺的原作,宮崎老師的補述,以及身為戰車砲手,與戰車為伍一年多的歲月所學所整理的文章,謹獻給當年為夥伴、為自己而奮戰的雙方官兵們。


…………………………………………………………………………………


愛沙尼亞,一條連絡最東端都市,納爾瓦(Narva),向西行經拜爾瓦拉(Vaivara)、直達威塞堡(該地現地不明,可能為Kohtla-Jarve)的鐵路上。德蘇雙方曾以這條鐵路為界,展開一連串血腥的攻防戰。


雖然現在到該地,已是重新造林、開墾,早已不復當時的地貌。但當年,確實上演著一場無止境的戰鬥。


 


時間,退回到1944年的2月下旬寒冬,一切從一個以鐵路路基為基礎的蘇軍PAK陣地開始……


一小隊蘇軍士兵挖掘鐵路地基,構築一個掩蔽程度極佳的PAK陣地。蘇軍士兵的頑強已是大家耳熟能詳,即便是二月寒冬的凍土,這群高舉著鐵槌與鐮刀的士兵們,依舊能一鏟一鎬,甚至就算是只用雙手也能挖出一個陣地來。


將僅剩的凍土撥開,謹慎將咻碰砲慢慢推入,讓砲口緩緩的伸出砲眼,就等著獵物來。


沒過多久,果不其然,這群蘇軍士兵期待的獵物如同乘著他們的心意就這麼出現,而且是兩輛。


這獵物可不是什麼薄鐵皮的三號、四號戰車,而是皮粗肉硬到這門咻碰砲在500公尺內還未必能一砲解決的虎式戰車。蘇軍士兵喜出望外,正招呼著裝填砲彈時,卻發現砲眼開得不夠寬,根本搖不了砲。而且,面前的景象已讓他們倒抽一口氣。


因為虎式好像就算到他們已經就在那裏,砲塔早已向著他們大致的方向指著。


領頭的虎式停了下來,8.8砲爆出火光與怒吼,這個花了一天才構築好的陣地就這麼隨著PAK灰飛煙滅。好在蘇軍士兵眼明手腳快,沒隨著咻碰砲共存亡。


領頭的虎式發完這砲之後,一副沒事兒似的,無視蘇軍的迫砲阻絕砲火,帶著僚車掉頭回到自個兒的陣地去。


「這裡是卡留斯,奶奶的掃把又折斷一把了。」


向後方傳達摧毀敵方PAK的暗語後,兩輛虎式戰車停妥,除了兩位車長打開艙蓋探身出來之外,成員留在車內休息,以備不時之需。這兩位帶著一身髒,散發著五味雜陳味道的車長,不是別人,正是日後在馬里納瓦村重挫蘇軍攻勢的奧圖.卡留斯少尉與阿爾伯特.柯舍士官。


他們之所以會出現在PAK前方,也是多虧了一位眼尖的士兵及時通報,才避免更大的傷亡。


……………………………………………………………………



(攻下列寧格勒,終究是一場夢)

 


稍微把時間回推到1943年的3月,整個502正式編成的時候。


502的初戰,是1942年冬季,而當時502還只是個重戰車試驗連,已經在列寧格勒南側的占領區和蘇軍周旋了相當時日,也累積了許多寶貴的操作經驗與疑難雜症排除紀錄。說得誇張些,若非是進行著漏洞百出的包圍戰,502與北方集團軍也幾乎要看到列寧格勒的大門了。但隨著1943年七月,衛城作戰以雙方折損大量人力物資,德軍開始後撤,整個東部戰線開始朝著德國本土縮回,502終究沒能帶領著北方集團軍撞碎列寧格勒。


 


奧圖.卡留斯之所以成為戰車兵,也是因緣際會。


最初在後備單位受訓時,卡留斯與其他比他還高大壯碩的同鄉們一同受著最基本最基礎也是最能保命的步兵訓。身高體重都只在合格邊緣的小奧圖可是吃足了苦頭,但他還是撐了過來,也完成了訓練。而後有單位前來徵求裝甲部隊的志願受訓者(相當於國軍的第二階段訓),小奧圖是本著想接觸機械的心思加入,成為志願受訓的12人當中的其中之一,當然免不了被左右同袍報以同情又詭異的微笑關注。


但,幸運之神真的眷顧眾人眼中的小奧圖。


歷經了紅鬍子作戰時的38(t)戰車裝填手、初次負傷(除了皮肉傷之外也掉了幾顆牙齒),回本土受訓成為38(t)戰車士官後不久,再一次回本土受訓,爾後成為重戰車營的一員。父親擔憂成為戰車兵就此一去不回,母親親手縫出獨一無二的軍便帽,以及從502草創期就已在北方戰線作戰的諸多老士官長官的傳授經驗的不斷加持,以及自身的學習與夥伴的互助合作下,小奧圖,漸漸的成為不但能獨當一面,更能帶領夥伴打贏每場戰鬥並一同存活下來的卡留斯


 


就在1943年下半的列寧格勒前線,才上任為車長沒多久的卡留斯,歷經了維迪堡~聶維里的數次攻防戰,也在這一連串攻防戰裡經歷了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戰車砲擊落進入轟炸航道的俄軍轟炸機的紀錄,而這個充滿這天時地利人和的唯一記錄也附加了散開逃竄的兩架轟炸機互撞墜落的意外,很可惜無從得知當時究竟是哪一型轟炸機或是攻擊機被擊毀。



(這是當時蘇軍的作戰圖)

 


時間回到1944年初。


德軍遭遇蘇軍從列寧格勒周邊區域發起的總攻擊(Kingisepp–Gdov Offensive),戰線便不斷的後撤拉直。座落在那爾瓦河畔的納爾瓦市慢慢湧入了大批後撤的德軍士兵,愛沙尼亞義勇軍,芬蘭士兵,也代表著戰火即將降臨在這片都市上。


502重戰車營,移防到愛沙尼亞後,連整編補充人員裝備的時間都沒有,又被派到前線了。


502營三個戰車連的狀況不佳,連營部連,補保連,勤務連的人員與裝備都不足。卡留斯與柯舍所屬的二連,當時只有六輛虎式能夠遂行作戰。


即使如此,兩輛戰車還是滿載彈藥油料,在224日開入了在地圖上稱為摩薩克(Moisak)的據點,就在靠近鐵軌地基的三戶農家駐紮。一到據點,卡留斯就下車和先來到的步兵了解目前狀況。


兩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


兩個壞消息是:


步兵夥伴的人員裝備編額嚴重不足,經驗也不足,士兵年紀也太輕。開戰時的一支步兵連的軍士官兵總員額是142人,輕重機槍共15挺才算是滿編。但是北方戰線的補充兵額,優先配給中央與南俄戰區,致使北方集團軍面臨兵員嚴重不足,前線單位也不能輕易後送整編的窘況。卡留斯所在的戰區,61步兵師的步兵連平均下來只有20~25(不滿一個排),機槍只有兩挺。本是該繼續在學校念書的青少年,卻因為戰爭而來到這裡。


另一個壞消息是,隨著前一波攻勢來到鐵路地基另一頭的蘇軍,不但人員充足且老練,不斷強化控制區內的道路地基與防禦工事,隔著地基的德軍據點都聽得到蘇軍士兵的吆喝與挖掘土方的聲音。


而且,政委還不斷以心戰喊話對著德軍疲勞轟炸(主要是針對卡留斯)。



「奧圖卡留斯,你這個該死又一肚子壞水的法西斯豬,你這個社會主義的敵人、人民屠夫、納粹走狗!」


「對面的德國人聽好,只要你們把奧圖卡留斯這個納粹走狗抓來交給我們,我們願意把留在這裡的你們三十個德國同胞送回給你們,絕對向你們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只要你們把他帶來,你們要什麼就有什麼,要吃香喝辣上床打砲都行,隨你們要求我們都照辦!」



當然德軍士兵只是笑笑,毫不理會。


 


唯一的好消息是:德軍的年輕士兵們士氣正高昂,雖然寒冬讓每個士兵都只想好好窩在暖爐邊取暖,但士氣確實高昂。


 


卡留斯為了確實了解據點周遭的地形地貌地質,就帶著幾個夥伴與步兵晚上「一同摸路」,還友軍單位接頭確認其責任分界。而卡留斯排就在來到據點的這幾天,為蘇軍的PAK砲兵狠狠上了一課。


可想而知晚上的「政委每日晚安問候」多了一些不爽,當然換來的依舊是德軍士兵的訕笑。


227日,蘇軍開始對據點轟炸。但是這幾次轟炸僅具騷擾性質,德軍方面沒有什麼損時。但是地上榨出的坑洞隨即被充滿泥炭的地下水灌滿,也讓剛到此地的士兵們開了眼界。


但是在轟炸後沒多久,一路挺進到平交道附近的卡留斯排發現了對面的蘇軍將要發起大攻勢的跡象:


蘇軍已經有戰車佈署在鐵道另一側,而且越來越多。


眼見大軍將要壓境,卡留斯排便立刻退下,遠離敵人迫擊砲的騷擾攻擊。


一般而言迫擊砲彈除非命中戰車砲塔頂甲,或是在承載系統附近的近距離爆炸,不然也只能給車子拍層灰。


晚上,卡留斯單車前往育幼院山丘(61步兵師據點指揮部所在地)報告狀況,但是身為據點指揮官的漢森上校並不對這個報告感興趣。並不是漢森上校對於面前這位「每天都來回報」,有著「戰車兵臭味」的菜鳥軍官卡留斯有成見,而是他所管轄的據點有著一堆焦頭爛額無法解的問題。


1.被蘇軍「東、西口袋」兩處防線夾成突出部的德軍防線正不斷的被蘇軍攻擊。


2.補充兵源從來沒到齊過,而人員損失的的速度遠超過補充。


3.步兵的裝備完全不足,連湊和著用都有問題。


4.這個「青仔叢」不先去找自己連上,竟然直接找老子我要人跟裝備,我要你們這個戰車連來支援是來幹啥的?沒法幫我越過鐵道把俄國豬打回納爾瓦河對岸也就算了,還要我派人增援你負責的東口袋戰線?那西口袋怎辦?也要比照辦理嗎?


漢森上校心裡不爽歸不爽,但卡留斯所通報的確實是事實,也只能要他先以現在的人力資源守好,而且要繼續通報。


 


228日,卡留斯排繼續朝蘇軍PAK陣地進行掃蕩,只要出現一個就清一個,來兩門就清一雙。


這段時間裡,有個士兵發現了躲在鐵路地基另一側樹上的狙擊手,才剛從遭到狙擊逃過一劫的噩夢中清醒,便沒命的跑回陣地。傳達到卡留斯這邊後,卡留斯排便帶著虎式疾駛而來。卡留斯要兩車都將火砲朝著步兵所說的獨立樹木,並決定自己親眼確認狙擊手在樹上的何處,打開艙蓋稍微探出頭觀察一番。


才探出半個頭沒半秒鐘,樹上稍縱即逝的小亮點映入卡留斯的眼角餘光。卡留斯才下意識地把頭縮回沒過半秒,艙門附近就「噹」的一聲。



(Mosin-Nagant,使用7.62x54mmR子彈)


俄軍的狙擊手射擊時機的把握確實有一套,但是把自己放置在無法轉進的死地則注定失敗。兩輛虎式戰車的砲手各自朝自己右腳右邊小踏板踩下,MG34槍口立即爆出火焰。就在兩門MG34的掃射下,俄軍狙擊手與觀測手連同這棵倒楣的樹木一同被打成碎片。


 


彷彿是要回敬白天的反擊似的,當天晚上,就在眾人最期待的放飯時間,俄軍的砲彈打進了他們的陣地。有一發砲彈,就不偏不倚打進正在等著領飯的隊伍裡,有兩名士兵捲入了爆炸,失去了性命。


31日晚上,又一波砲火攻擊的爆炸把據點內的三戶農舍全炸成廢墟,但是在火勢正旺時衝進去救援傷患,卻會讓對面的蘇軍循著火光襯托的黑影射擊。包括卡留斯排在內的所有德軍,只能一面忍受著夥伴的哀嚎,一面祈求火勢趕快受控制……


32日凌晨,火勢總算趨緩,士兵們箭步上前搶救還有生命跡象的同僚。這時的虎式戰車權充傷患搬運車,將傷患送到後方再由醫療人員接手。一路上戰車的成員們,耳邊圍繞的是受重傷士兵們的哀嚎,雖心如刀割卻也只能忍著。


 


隨著據點的三戶農家改名成為「三處廢墟」後,卡留斯排的勤務從原來的「火力支援」演變成「補給、連絡、搬運」。


主要是漢森上校的要求:


1.步兵的物資調配第一,而且陣地固守步兵是最重要的基礎。


2.戰車的彈藥已經見底,彈藥撥補抵達前,先將戰車充當物資搬運車來用。


所以虎式戰車在這個時間與地點,是載著口糧、無線電、經理裝備等物資的裝備搬運車。而卡留斯也因為神經緊繃,已經到了隨時會崩潰的地步,再不好好休息就會有問題。


德軍在修整的同時,蘇軍那頭也跟著沉寂下來,這個暴風雨前的寧靜雖讓人不安,但德軍還是持續固守陣地,即使每個營(162擲彈兵團)的實際人員編額平均只剩下10~12人。


 


下接1944年冬末春初.雪地之虎群的血戰(其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