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因為一篇文章而引起部分回響("噩夢級"人員運輸車:NAMER)


但是看了當中的回應,我是有點不爽………更正,是超不爽。


因為呢…………裡頭的一些回應不外乎就是扣著一點:如果能安上砲塔就好了,而且要越大越好(還有人來跟我提M5516吋砲)



(在國家訓練中心度過餘年的M551)


(唉......躺著也中槍)


換言之,在這些人眼中,APC的火力要「強」一點才行。


但我一直在納悶:有這些論調的到底是選擇性失憶還是擺明討罵?



(MERKAVA與NAMER,兩者的防禦級數是後者大於前者) 


MERKAVA本來就是一款具有IFV運用彈性的MBT,而NAMER是以此為基礎將MBT的特性(砲塔)移除,將人員運輸的性能特化到最極限,只不過是補足而已,沒有為了安射砲塔而再一次犧牲成員空間的必要。



(馳車是全世界唯一有尾門的"戰車")


馳車移走了車尾彈藥艙就是現成的重甲IFV,了嗎?


還要再為NAMER設計三小啊,另一輛馳車?


 


虎大一段話是這麼說的:


IFV的兵員載運量本來就很低,最多不超過兩個伍或者一個火力組,這種規劃的出現是因為從來沒有人向以色列人那樣具有"瘋狂的經濟邏輯",也就是直接把結合MBT/IFVMerkava直接轉變成IFV/APC,這樣共同底盤的規劃就會讓量產的成本再度下降,但是軍備規模卻倍增,並且省去參三作業的麻煩,因為兩者的機動力是對等的,在自力轉進調動下,不需要費時計算規劃集合點,讓裝甲與裝歩還有自走砲同時到位。


所以回過來說西方國家反而在這一點上犯了不聰明的錯誤,過分地讓IFV/APC嚴守份際,同時又因為屬性不同讓資源作不同的利用而產生巨大的開銷。



(西方國家裡唯一配備中口徑快砲的IFV:Combat_Vehicle_90)


也就是說,IFV實際上是個高不成低不就的玩意兒。載不了多少人,砲也不夠大,裝甲又沒APC厚,機動力更沒比APC好到哪去


說來更淒慘,西方國家的IFV是因為蘇聯的BMP的出現,產生了一個「你有我也要有」的心態而來的。俄國的建軍方針,除了大還是大,所以就算是上頭頂多載6~7名步兵的薄皮步兵戰車,俄國是以營為基數來計算的。



(芬蘭陸軍的BMP-1)


而且俄國還很夠意思的為BMP安上大口徑火砲,西方的IFV除了機砲還是機砲,雖有中口徑快砲(40~76mm)提案但也只有CV90採用過!


西方國家沒有本錢與俄羅斯玩這樣的數量遊戲,因為「人貴車貴維修貴」。



(人家是隨時隨地要作戰的,沒時間聽你胡思亂想) 


對於一個四周都是戰場的國家,根本不能出錯,連任何一點出錯的遐想都不行。


以色列沒有本錢也沒有多餘的時間異想天開,去符合某些熱血到缺血的人類的期望去為NAMER設計一個大型砲塔安放,去排擠自己設計出來的「馳車」的地位。  



不要再來給老子興致旦旦設想一個「狀況題」。


也不要再來跟我異想天開要為NAMER架砲。


 


因為:


事實上根本就不用假想什麼,沒有什麼人有資格替一個身處四戰之地建國以來的歷史就是寫在硝煙中的民族假想他們的IFV/APC需要主砲;人家打的仗還有經歷的衝突要比你尻的槍還多人家流出來的鲜血貢獻出來的是生命,你噴出來的不過是洨,擠出來的不過是找不到卵子的精蟲


居然說要給它裝上主砲?


 



…………………………………………………………………


裝備是要妥善利用到最極限的,不是一點點不足就要再開發新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Z.BLACKCAT 的頭像
    PZ.BLACKCAT

    S.Pz.Abt 502 E-COMPANY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