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以色列的拉特崙博物館(Yad_La-Shiryon),擺放著一輛特別的車輛。


這輛車,看起來像是倒著開的SHO’T,但引擎蓋卻像極了現在耳熟能詳的馳車,但仔細一瞧,SHO’T的砲塔卻斜放著安在原本的車頭位置,砲塔的位置安上了方形結構物。


這輛像馳車的玩意兒,就是馳車的一切開端。


 


血腥競賽的一絲曙光


時間拉回到1960年代的中東,因為希伯來民族回到了四千年前的故土重新建國,而招致被趕出居住地的阿拉伯民族,以及周邊國家的圍剿。希伯來民族豁了出去,把每一個兵臨城下的外敵一個個打回去,就這麼斷斷續續的鏖戰了十多年。周遭的阿拉伯國家接受了俄援,除了T-54/55外,也有部分國家接收了T-62


而以色列的裝備,除了以老邁的薛曼(除少數就地接收,大半是以廢料名義七拼八湊才完成的)為基礎,全面大改而來的M50/M51,還有法援的AMX-13輕戰車。這些戰車可想而知不足以威脅阿拉伯國家擁有的戰車。而英國的百夫長(Centurion),美國的M48戰車,都才剛剛簽下合約送到台拉維夫,數量少到根本還不能成為主力。


即便如此,以色列還是硬著頭皮維持這些得來不易的裝備的妥善率。


1966年,英國向以色列提出了一項提案,合作生產並改良酋長式(Chieftain)戰車



除了這個提案外,甚至還提出要將原本交給以色列的數百輛百夫長整個替換成數百輛的酋長式,並敲定後續的改良與維修可在以色列就地處理(換言之就是整個生產線移植過來)



(與隨車軍官合影的塔爾先生)


http://www.supervideo.com/MXCD-ROMOS.htm


同年十月,兩輛酋長式來到以色列作為性能評估。


 


六日戰爭勝利後的苦果


但是敵人不會等你一切準備好再堂堂正正的策馬南下,趁你病要你命就是血腥戰場的生存法則。


1967年,周邊的阿拉伯國家開始蠢動。但是這場後來稱為六日戰爭(Six-Day_War)的戰鬥,以色列空軍就在65日,算準了瞬間的空檔,將周邊所有國家的空軍全部葬送在地面。在西奈半島上,以軍裝甲部隊將埃及勢力整個踢出蘇伊士運河東岸,北邊的戈蘭高地、東邊的耶路撒冷以西約旦河以東地區也都成為以色列占領區。


就在短短的六天(6月5日~10日),以色列獲得全面勝利。但是勝利背後的776~983名殉職人員,卻有600多位是來自於裝甲部隊的損失。


這個數字,也等於警告以軍當局新型戰車的計畫要立刻進行與敲定新型戰車的性能要以裝甲防禦力為首要考量


但是原本與英國敲定的共同合作案,卻在阿拉伯國家揚言將存在英資銀行的所有資金全部提領一空,英國駐阿拉伯國家大使館被示威群眾包圍,甚至衝入使館暴動而開始動搖。而英國自身經濟疲憊,若阿拉伯國家真提領一空,英國勢必破產的諸多壓力下,英國放棄了合作案,而原本的數百輛酋長式與後續生產線也灰飛煙滅,換來的是最開始的數百輛百夫長


但以色列的裝備停滯不前不僅只於陸軍,空軍的新型戰機、海軍的船艦也因為周遭阿拉伯國家的壓力,賣方紛紛抽腿。


六日戰爭以色列的勝利,換來的是被國際孤立,而阿拉伯國家的失敗,換來的是更多的軍備經濟援助


 


決定自力研發


相較於海空軍很快就找到出路與對策,陸軍的裝備更新卻是難上加難。


除了盡可能將現有戰車性能提升(除將SHO’T柴油化,M48/60性能更新已火速進行),以色列高層也評估新型戰車是該繼續外購還是自力研發的提案。


1970年,這個事關300輛新型戰車的提案有五個選項。


1.向美國購買M48戰車,引擎重新翻修,主砲換成105(每輛車價值72萬以色列里拉)


2.M48戰車換裝新型柴油引擎與NBC系統,砲塔翻修改裝以求安置110mm


3.向美國購買M60戰車(每輛價值82萬以色列里拉)


4.像英國購買酋長式(每輛價值119萬以色列里拉)


5.自力研發新型戰車(每輛價值91萬以色列里拉)


 


註:


里拉為以色列的舊貨幣,現行貨幣為新謝克爾Israeli_new_shekel,但國內仍統稱為謝克爾,1以色列謝克爾相當於7.99229112台幣。


 


選項1~3是除了向美國購買戰車之外,自身還要繼續進行後續的性能提升作業(即後來的Magach)。


選項4就是前文提到已經觸礁的共同合作計畫


既然前三個選項已經在進行卻只能救急,第四個選項已經觸礁,那除了第五個選項外沒有其他選擇。


當然這時內部也有不少雜音出來,不外乎就是我國才建國30年,也才300多萬人口,工業、技術、經濟這三個層面,是否能造出符合國防需求的戰車呢?”以目前的國力是否能開發比酋長式的性能更佳的戰車呢?”


即便有這些雜音,調查小組還是評估了以色列的一切資源,好消息是


19708月,新型戰車開發案正式進行,由當時官拜少將的以薩耶爾.塔爾先生帶領整個小組。


19714月,完成了1:1比例大小木製模型,也確定戰車的構形(引擎前置就由此敲定)


1972年,完成以SHO’T底盤改造的測試平台,與M48戰車的零件(砲塔)作為性能評估與後續的改進。


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Yom_Kippur_War),以色列分別在西奈半島與戈蘭高地換得血淚的經驗後,新型戰車的圖紙又做了更大的變更(在砲塔構型、車頭部分做了變更)


由於引擎前置,在加上車頭與砲塔前方都是最易被彈的區域,所以在防禦力與引擎散熱上,這部分是錙銖必較。


1974年,設計小組在馳車的預量產車的兩側擋泥板上設計了進氣口,左大右小,並以鐵網/格柵板保護,引擎排氣則是由右側擋泥板側的格柵板排出,至於引擎運轉所需的空氣,則是由安置在砲塔環兩側的大型空氣濾淨器導入。



引擎蓋則是一個由螺栓固定的裝甲蓋子,與鬆開扣具就能輕鬆拉起的雙層裝甲彈簧輔助檢查蓋所構成。


承載系統則是垂直螺旋彈簧的台車式車架,全系統以中碳鋼打造(設計小組將承載系統也當成戰車防禦力的一部分)


在前後拉長的砲塔構型內部,則是動輒二層甚至三層的空間裝甲(第一層當成雜物箱)


砲塔環整個隱沒在車體裝甲結構裡,除非俯瞰才看得到。


 


1976年,預量產車與測試平台的測試完成(射擊、野外機動、故障排除等雜項),馳車正式量產。


19775月,40輛先導量產車正式公開亮相。


197810月,這批先導量產車正式撥交部隊,自力前往戈蘭高地的駐屯地。


1979年,正式量產車撥交給第七裝甲旅(7th_Armoured_Brigade)


 


不惜一切代價的護土決心,就此確立。



(掛上除雷滾輪的MK 2)



(MK 3 Dor Dolet)



(MK 4)


往後的性能提升,新型馳車的研發,以馳車為基礎的再行利用與測試平台,也都是從此開始。


參考資料


http://www.primeportal.net/tanks/merkava.htm


 


 



僅以此文,獻給諸多為自己的土地、家人、朋友、夥伴、愛人而奮戰的以色列官兵們。


以及今年98日逝世的塔爾爺爺。


 


Israel “ Talik” Tal


September 13, 1924~ September 8, 2010



(以色列國歌Hatikvah)


願真正的和平早日降臨在這片土地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