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說老爹運氣好的原因是因為老爹不是被MP-40就是被魯格P-08或者瓦特P38PP系列(PPK, PPK/S, PPK/E)的子彈打到,而且是9 X 19mm老帕。


因為從孫子把打火機翻過來的畫面上,可以看出一個淺淺的撞擊痕,頗符合老帕的水珠型彈頭,要不然如果是7.62 X 22老帕,撞擊痕就會更深,而且打火機會有整個攔腰的永久性凹摺痕。


這兩種彈頭的穿透性都不深的原因是基於普通的黃銅包鉛彈頭,有質量但是密度低,容易變形產生擴張與碎裂,對低密度的組織有很好的動能擴散性,但是碰到密度比較高的物體,就有擴張的侷限性。


然而這又跟距離有關,彈頭的威力其實在彈道中段上是比較弱的,因為這時候的慣性與引力已經快到平衡的階段,而慣性在彈頭自轉爬升的階段受到引力的影響而又有損耗,加上如果風阻太大,慣性會進一步地衰退,所以彈頭在進入爬升階段前與過中段後的威力比較大,前者是因為剛剛飛出槍口,慣性最高,而後者是因為這時候彈道呈現往下的曲弧,原來造成困擾的引力這時候又變成加持的助力;


重力加速度有沒有聽過?


但是老爹的情形並不是因為只有他剛好在彈道中段上的位置,而是最大的可能是對方的槍枝剛好在復進的狀態中受到操控,也就是說對方確實是對著他打,但是槍機的往返作用讓槍枝產生些微的上揚,因此彈道跟者產生更大的曲弧,造成彈頭的落點往這位老爹的身後交會,然後又因為機率的關係,打到打火機。如果射手的操控沒有做好,老爹有很大的機率是被擊中腹部,頸肩,甚至面部。


話說在當時普遍認為衝鋒槍是一種"沒有大腦的武器",針對從步槍的概念來看,以及對手槍射程與威力有限的立場來說,各國陸軍對衝鋒槍的看法基本上只有保守,排斥;他們居然認為衝鋒槍是一種"不要臉無恥"的武器,因為它"以量取勝"。


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步槍確實是一種對精準度需求相當高的武器,而這一階段的訓練上,如果照子彈的規格特性來安排,一個合格的步槍兵其實花費一年的時間來完成大部分小口徑武器射擊訓練實在是既不為過又,有些不足;因為還要學輕重機槍,手槍,迫砲,槍榴彈,甚至火箭筒射擊的交換訓練,而今天甚至包括反戰車飛彈的射擊訓練。


而衝鋒槍只要,上彈匣,上膛,對著放就好~。


比起步槍,你不難理解衝鋒槍真的是個"沒有大腦的武器";比起栓式步槍,確實它"以量取勝"。


而就在一片保守的氣氛下,衝鋒槍,它的始祖之一MP-18居然還遭到凡爾賽條約的限制,禁止德國進行後續生產,而其他西歐陸軍又因為凡爾賽條約限制德國生產以及戰後歷經死傷"失落的一代"對於和平的想像,而對衝鋒槍的研究與開發進入幾乎停止程度的遲緩狀態。



http://users.rcn.com/skmurphy/WBG%20O%200.jpg
MP-18


然而很玩的是,衝鋒槍最後在蘇聯落地生根,不要說當時全世界最好的衝鋒槍是老毛子在玩的,衝鋒槍成為常態性的主流,這也是全世界陸軍中所沒有的情形。也就是說,老毛子很清楚他們的紅色帝國才剛剛從沙皇限制現代化的桎梏中脫離,文盲佔整個帝國將進87%;很多人連前後左右都不分不是笑話,所以如果有人拿著莫辛納甘步槍這種"高科技"武器去教文盲射擊這回事,那個人才是天大的笑話!!


這也就解釋為什麼當年甫開戰,蘇聯兵敗如山倒的根本原因;黨性化的僵硬教條掐死軍官的主動性加上都是文盲的士兵。


所以,至少高層中少數概念甚佳的人才,很清楚地明白給文盲的武器就是不用大腦的才是最好,也就是看到老德,給它一梭子火上西天就對了,打死一個算一個,幹掉兩個算一雙,這樣需要大腦嘛?


"同志,殺就對了!"

Товарищ, просто убить.” (Tovarish, prosto ubitʹ.) 



換個角度想,全世界第一支火力全面自動化的軍隊,也就是這樣誕生的~。


至於老德的衝鋒槍主義,很像是基於馬基維利式的角度來思考的,也就是"要傷害一個人,就要重重地傷害",不過國防軍認為基於一戰中的城鎮與壕溝作戰下的情形,發現距離在1015M的距離內,是傳統的Gew98最吃虧的地方;Gew98和後來的98K槍栓在閉鎖的時候需要多一個確認的動作,就是槍栓軋入固定後,再用掌根多摁一下確定閉鎖完成,不然有很大的可能會不擊發,因為擊槌沒有確切打擊到撞針底端,或者甚至在擊發後產生回火引發嚴重的燒燙傷。


在這個距離上步槍的壓制性確實其差無比,而且回想起老美用雷明頓M1912型霰彈槍在戰壕中樹林裡城鎮間打的老德各各血肉糢糊的場景,國防軍越發第認定發展與使用衝鋒槍的必要。同時德國在重整建軍的道路上組建了空降軍,而基於空降設施的空間侷限性,又決定了衝鋒槍的靈活操作特質,也就是採用摺疊式槍托的由來。


從這邊不難看出日爾曼人的務實民族性與前瞻性的完美結合,從戰鬥中的經驗採取教訓,改為武器設計的依據,同時又影響到後來武器設計的方式;不然你以為AKMS的摺疊槍托是怎麼來的?


附記:


我個人以為當年還是PPsh-41最好,儘管PPsh-41MP-40都是沖軋製造的工法,但是就"沒有大腦"這個觀點上,MP-40未免太聰明,因為德國人沒辦法理解什麼叫做"沁蔡",也不懂什麼叫"會動就好",所以它的精密度仍然過高,而導致產量只有大約100萬把。



http://www.gunpics.net/german/mp40/mp4014.JPG


而且它的射速低,遠遠不能再度適應現在的需求,而PPsh-41的射速,即使到現在都還沒有衝鋒槍打破它的能力與紀錄,而即使是自動步槍,也輸給它,硬要比的話,搭配輕槍機的MG42或者MG45才有可能追過它,但是,又比它容易發生槍管膨脹引起的卡彈。



http://world.guns.ru/userfiles/images/smg/smg02/ppsh41-2.jpg


而且就它的機匣套來說,還可以全面廢除掉它的準星與照門,在槍背兩側一共有4個焊點,可以變成魚骨的固定鎖點,加裝內紅點指示器,或者其他的瞄準具。至於槍身可以改為玻纖手槍型握把配上摺疊槍托,大幅提升操作上的應用性。


但是我最愛PPsh-41的原因是因為它的7.62×25mm Tokarev子彈[],彈頭在180m之內具備全世界一流的貫穿性與精準性;M1A1湯普笙衝鋒槍號稱有125m的射程與精準度,也號稱據說有1500rpm的射速,然而前者已經是它最好的表現,後者則是據說,而PPsh-41每分鐘900發則是天性;請不要用天生的G罩杯來比用鹽水袋填充的DD罩杯好嘛,那跟懶教比雞腿是一樣的低級無恥丟人現眼。


至於PPsh-41使用彈鼓這回事,其實是這樣的,裝它的子彈會裝到一個嚎袂目屎的程度,除非你都不睡覺,以裝子彈為畢生偉大的革命成就事業,為人民服務而感覺不到辛苦,那就儘管裝儘管用,等天亮開戰在第一回合就被打死,可以好好地長眠。(不過話說回來,誰也都擺脫不了那種打不完子彈的癮...)


[]還有7.63×25mm Mauser子彈,毛瑟彈是上面7.62托卡列夫子彈的設計基礎。托卡列夫子彈到目前為止對於I級,IIA級跟II級防彈背心以及一些功夫龍頭盔都還是嚴重的致命威脅(This cartridge has excellent penetration and can easily defeat lighter ballistic vests (class I, IIA and II) as well as some kevlar helmets)



7.62mm FMJ
托卡列夫子彈;注意它的彈殼是鋼質(steel-case)的。


其中有一種托卡列夫的初速可高達525m/s,這種設計的傾向是因為俄羅斯是個寒帶國家,冬季長,人們會穿著厚重的衣物禦寒,也相對造成對彈頭穿入的障礙,所以說俄羅斯的設計偏重穿透性是其來有自的。


…………………………………………………


以上是虎大的原文。


雖然現在有很多新型的衝鋒槍,比如說P90之類的。


也有人興致旦旦的對我推銷”BULLPUP槍械是很好用的。


但對我而言,還是給我個可靠耐用一般構型的槍械就夠了。


AR-18,芬蘭的RK系,捷克的VZ系步槍都行。


........................


若真沒得選,我才會選T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