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和虎大聊到戰車的未來發展,從少子化,自動裝填開始,到頂置遙控槍塔出現了分歧,虎大提出了”單人戰車”的構想。
單人砲塔或許有可行的機會,主要是如果光學瞄準鏡有12X或者以上的放大倍率,主/被動式溫感測儀,多重雷射標定儀;
標定砲管變形程度與標定目標與測距用,然後加上主動式彈道計算機,例如感測風偏,氣壓,溫度,在標定目標後會自動作微調,再加上自動裝填系統,砲塔上頂多再需要一個機槍手作環境/防空警戒;
如果安裝三聯管12.7mm火神機槍,配上同步迴轉機槍座與1200發彈藥箱,主動式光學內紅點瞄準儀,對一些飛行器來說不能算是可以忽略的威脅。
如果是整合式操作系統,例如駕駛盤上有發射鈕或者發射撥桿,有彈種變換滾輪,右腳油門左腳煞車,很可能連駕駛兵職務都要走入歷史~。
一開始這番話,我是不以為然。
我是屬於”老派硬蕊的戰車兵”,在我的認知裡戰車裡頭電子系統越少越好。
說坦白一點”要我信任電子設備,我寧可相信面前的士兵”。
但是最近取得一本”德軍輕驅逐戰車”之後,再回顧現代的科技進步速度,以及以往複雜的機械系統隨著時間的推移,材料更新,技術熟練而逐漸可靠……。
雖然我不樂見,也不想見,但我必須承認”單人戰車”是可行的。
撇開不樂見不想見的不爽,這個提案之所以可行,是因為單人戰車不需要太巨大,即便是”雙人戰車”也只需要像”追獵者”一般小巧就好。
因為”重力戰線”裡的”M61”大到毫無必要可言。
“追獵者Hetzer”是以38(t)底盤改造而成的德軍驅逐戰車,之所以設計的緣由、戰史以及後續請諸位去翻書,或是製作模型做比對,網路上的資料請做參考就好,這邊不做贅述。
這邊就以”追獵者”作為”新世紀高速驅逐戰車”的狂想研發平台,因為大小真的太適合,長寬高就只有6.38m/2.63m/2.17m。
先把火砲射控與動力放一邊(因為很早就有解),重點在於”裝填系統”、”任務處理諮詢電腦”上。
因為人員變少,裝填系統就必須更可靠。必須聽取”駕駛/砲手”雙手的操縱桿上的”彈種變換滾輪”作迅速的”裝彈/退彈/迴彈機構運轉到適當彈種再裝填”。
但是任務處理電腦………就比較麻煩。
因為這部電腦除了與後方指揮部連結,聽取任務概要之外,還要擷取位於上空的無人觀測機的戰區即時景像,協助車內成員作任務路線判定的諮詢,而車輛在行進間,立刻過濾周遭威脅究竟只是花草樹木還是雷射警告,甚至是一顆要把戰車轟上天的ATM,都要立刻判定是該警告駕駛機動迴避,或是不待命令自行投放欺敵誘餌。
換言之這台電腦要有足夠的”人工智能”,才能協助駕駛遂行任務。
……………………………………
寫到這裡,竟然想起”攻殼機動隊”的TACHIKOMA。
撇開TACHIKOMA不知以何種動力系統所帶出的"暴力級超機動力(飛簷走壁)”,光是這個裝了裝甲火砲的電腦竟然能靈活到能和駕駛員聊天、拿翹、甚至否決駕駛員的提案要求重新研擬…………。
”任務諮詢電腦”靈活到這種程度,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時間,而且如何對抗EMP這個問題,也是很重要的課題。
……………………………………
回到”新世紀高速驅逐戰車”。
射控上,虎大已經有見解,便不再增筆(因為也確實夠用):
光學瞄準鏡有12X或者以上的放大倍率,主/被動式溫感測儀,多重雷射標定儀;標定砲管變形程度與標定目標與測距用,然後加上主動式彈道計算機,感測風偏,氣壓,溫度,在標定目標後會自動作微調……………
這麼豪華的射控系統總成,目前也沒有多少主力戰車裝過”全配”。
在機動力上,以柴油引擎為中心的”動力包件”,是要以傳統變速箱,或是連接電力馬達的”機電動力車”都沒有限制。(70年前在象式發生的笑話,現在已隨著技術層面進步而消除)
而履帶部分,目前雖有”全橡膠履帶”研發(美國已取消的AAAV,Expeditionary_Fighting_Vehicle採用的便是橡膠履帶),但目前尚未有更進一步的消息。
(在這我不提反重力引擎,那太科幻也太遙遠)
之所以採用追獵者的外形,是因為這樣比較能迅速量產又能獲取足夠的掩蔽性/防禦力。
如果要將主砲固定,那麼Strv 103是很棒的借鏡。
若是將砲塔設計進去的傳統構型的”雙人戰車”,”FV101_Scorpion”系列的砲塔再加以緊緻化也是一個現成的平台。
(大型傳統戰車若要持續服役到這個世紀結束,至少要像馳車一般內部空間運用彈性廣泛才行)
但是如此一來,戰車是否會再度兩極化發展?
“小型的單/雙人高速驅逐戰車,無人偵蒐戰車”與”大型的傳統多人砲塔戰車”?
甚至關係到戰術戰略的演變與運用?
這是少則二十年,長則五十年的演變,會怎麼變,也只能留待科技與後人來處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