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nightarmco.com/bulletflight/index.htm
Bullet Flight is available in multiple levels |
BulletFlight Light Version BulletFlt L1 -- base version. $3.99 |
BulletFlight Medium Version BulletFlt L2 -- adds a full calculation screen where you may enter exact range and atmospheric details, the ability to generate a range-card, cosine-angle calculation, GPS functionality to get your location and download local weather information, a mil-dot range estimation feature, and the ability to use non-standard weather conditions in the calculation. Further, Level-2 and above shows impact energy, velocity, and flight time - but only on the full-calculation screen or range-card. $11.99 |
BulletFlight Military Version BulletFlight Level-M (Military) version further adds the ability to calculate an actual BC based on bullet drop, two velocities, or flight time. The ability to calculate bullet stability. Bullet spin drift is added to the computation, and the Coriolis effect (Earth’s rotation) may be factored in. $29.99. |
上面這個APP出現的時候,對很多保守硬蕊的射手來說是個嗤之以鼻的鬼玩意,因為大部分的射手都是苦學苦練出來的,突然出現這種東西,然後各訴大家,只要按幾個鍵就可以讓人打得很準,那不就等於宣告"苦練無用論"?
但是我以為,這種APP不是種壞事,事實上還是個很不錯,便宜,迷你的戰術顧問,提供一個經過綜合性計算的建議值給有需要的人。只是說在接受這個建議之前如果沒有先練過上千發上萬發,在各種中長距離以及各種天候還有地形下,這個APP能告訴大家的只是個數字,而不是本事。
所以,如果擁有這個APP就認為自己是狙擊王的,或者以為自己有本領用狙擊電翻別人的,我個人是非常以及極度樂意看到這種人的腦門上有一發5.56mm彈頭開的,竅;眼耳鼻舌身都開竅了,剩下"意"還沒開竅,而且總會有人動手幫忙。
因為這個APP只負責射擊的部分,但是不會告訴大家如何觀察,搜尋,接近,以及脫離目標與範圍,也就是說要先練過最基本的,從體能訓練開始,到據槍姿勢,到觀察目標與環境與畫面式記憶,到偽裝跟匿蹤,到野外求生與攀岩以及泅泳,到設陷阱,到格鬥術養成,才能有資格使用這個APP,幫自己,如果有空有機會計算一下,就可以知道這個數據跟自己的經驗有沒有吻合,而不是以為這個數據就是自己沒本領的真本事;用這個APP不怕真的打到目標,就怕沒打到,遭到被處罰的命運~
被對方反制的火砲轟炸處罰,被對方逮捕後用獵刀切開脖子處罰,被對方反綁之後在後腦中一槍處罰~。
………………………………………
(安上去就是這個樣,但說坦白話我不會把自己的步槍安上這煩人的玩意)
(因為這東西就只是裝在那裡,絕對不會與你的手臂腦袋連動)
最上頭的介紹,可以看出分成三種規格,”輕型、中型、軍規”。
但是,看過的人都心知肚明:這只是個玩具(很炫並不實用),只能在一切狀況都很OK的靶場才能用。
狙擊小組不會大喇喇的帶著這個東西走,遊走於密林深山的獵人、巡山員,也不會隨意帶著這個相形之下很耗電的玩意兒給自己添麻煩。
螢幕的亮光就足以讓自己暴露行蹤,讓任務告吹身陷危險或是準備要到手的野味飛了跑了。
關於這個小玩意的這段文字,是源自於和虎大的回應提到”射擊距離”的當下,虎大靈光一閃,才有段介紹文。
不瞞虎大,也不瞞諸位:
我就是所謂的”保守硬蕊的射手”,我是真的對這玩意兒不以為然。
也不喜歡有個腦殘新兵拿著這個東西來和我炫:”你慣熟一年多的射擊訓練,我一個月就超越你”。
我心裡浮現另一個畫面:
我和這個新兵各自在自己的戰車裡,相互較勁看誰打得準。
我就看著那個傢伙的戰車,到處亂飆,砲塔一直轉,好像在找敵人。
但我壓根都沒動,我只是躲在某個建築物的斷垣殘壁裡,大老遠看著他就這麼撞進我的視野裡。
當然我不會笨到大老遠就射擊示威,我會等他推到絕對獵殺距離………”1500~1200”
“放!”
一秒鐘後就會有個現成的烤箱,正在烘烤天兵。
當然,我不會告訴他為何我能躲的這麼好,為何能一砲轟爆他,為何他找不到我……?
我更不會告訴他………………
我也偷偷在用這個APP。
APP這玩意兒這是給受過紮實訓練的老練士兵,節省時間用的,不是來給新手菜鳥拿來當嗆老兵聲用的。
戰車砲並沒有這樣的APP…………
應該反過來講,戰車裡的”彈道計算機”,縮小精緻化後,就是這個APP呈現的模樣。
只是計算機並不會計算風偏,因為以高初速火砲,橫風不會對彈著造成太大誤差(除非是中度或是強烈颱風)。
不做計算的原因是,砲彈在破空時,雖然會穿越好幾道氣流,但不管是高爆彈還是動能穿甲彈,都是動輒穿音速甚至超音速,穿越氣流就如同筷子搓穿衛生紙一樣,無關痛癢。
所以所謂的”橫風感測器”,只是計算戰車週圍的風向風速,但是對於終端彈道,橫風感測器的功效是”有等於沒有”。
因為決定彈著的因素是:火砲是否確實對正目標,車體是否停妥(抑或是定速移動),以及砲手,車長這一對”射擊組”是否沉得住氣。
戰車在射擊時,不光是砲手,車長也會操控彈道計算機,確定彈種數據是否正確。要不然,以高爆彈的數據來打動能穿甲彈,那絕對是百打不中,浪費彈藥不說,頭上還會挨棍子。
演習場頂多挨一頓排頭,在戰場上就是死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