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



由於當時T-64的自動裝填系統故障百出,又危及成員安全,前蘇聯當局只得暫時把T-64的大量生產計畫放慢,先生產性能較簡化但比較可靠的車輛來先行頂替。T-72就是這麼來的,而T-64就利用這個空檔,研發小組總算是把自動裝填系統的問題給解決了,也藉此測試以往未能完成的燃氣渦輪引擎T-80也就這麼誕生。




(連級規模的T-72B1/BV裝甲部隊)



(1983年蘇聯國慶,通過紅場的T-72部隊)



說穿了,T-80最開始其實是T-64的燃氣渦輪引擎版。而T-90其實也不是全新系列的戰車,這個編號只是對外宣稱,俄國的國內編號其實是T-72BM,換言之T-90其實是T-72的大幅改良版。


T-72/90自動裝填系統Specifications:


Designation(型號):不明


Capacity(最大裝彈量)22 rounds of any type


Min. cycle time(最快裝填)6.5 sec (ATGM - 8 sec)


Max. cycle time(最慢裝填)15 sec


Manual reload time(全系統人力再裝填時間)13~15 min



(T-72的成員配置簡圖)


T-72/90-style 2A46M Autoloader(T-72/90型式的自動裝填系統)


 (原文取自於http://www.russianarmor.info/Tanks/EQP/al-72.html加以消化增補)


就像T-64/80一樣,T-72/90也是採用2A46系列125mm滑膛砲(但是有內部材料的精緻度與型號的差異)。不過這兩型戰車的自動裝填系統略有不同,T-72/90用的是速度較慢但是比較可靠的機械式(mechanical,彈藥舉昇臂是固定式,以齒輪與鏈條驅動彈藥抓取器往復運作),而非T-64/80的液壓式(hydraulic,以液壓缸驅動彈藥舉昇臂與滑動支架開合運作)。再者為了因應T-72/90比較可靠的機械式裝填系統,帶狀裝填系統的砲彈/藥莢的安放方式也比較單純。彈藥放置在底層,而藥莢疊在彈藥上,兩者的擺放方向都是頭內尾外躺著放,而不是像T-64/80砲彈頭內尾外,藥莢頭下腳上的配置。


不過T-72/90之所以採用較簡單的機械式裝填還有一個原因:T-72/90的車寬比較窄,無法容納需要較大空間的T-64/80的液壓式裝填系統。所以T-72/90的系統其實是另一個系統,而且是重新開始。



(隸屬於亞美尼亞,悽慘的爆成殘骸的T-72)


T-72/90的系統在裝填時,由於彈藥與藥莢都在舉昇臂與彈藥捕捉器的層層保護下,所以在裝填時的安全性比T-64/80的系統較佳。推送鎚將彈藥與藥莢先後送入砲膛後,彈藥捕捉器才會降回彈藥輸送帶上,預備抓取下一發彈藥。不過彈藥排列的比較緊密(受限於車寬,也只能這樣子設計),而且有報告指出,射擊過後主砲後座複進後彈出的藥莢底座上殘留的火藥殘渣會掉入彈藥輸送帶內,若是殘渣的溫度過高就會有誘爆儲放彈的危險,而且是致命的危險。


所謂致命的危險下場只有兩個,先炸死再燒死或是先燒死再炸死


換言之,並不是自動裝填系統的問題,而是俄國將彈藥置放在戰鬥艙底部的這個構想,比起西方戰車的設計更容易危害到人員安危。不僅是T-72/90,連T-64/80都有相同的危險因子。再者,由於俄國戰車的設計相當緊緻,油箱與供油系統的另一頭若不是彈藥就是電路,而且兩者之間沒有什麼防彈裝甲或是防破片襯裡之類的東西存在。只要是大一點、快一點、貫穿力較強的子彈、砲彈、或是破片彈入車內,撞入其中一個系統,擦出一點火花,俄國戰車就會從最優秀的戰鬥機械化為三人集體火葬柴堆



(T-72BV,從反應裝甲所剩無幾與扭曲的側裙來看,部隊操得很兇)


而這個悽慘的景象,不僅僅是在歷次的以阿戰爭,兩次波灣戰爭,俄國內部諸多共和國的衝突與內戰,都歷歷在目。


基於這些血淚,俄羅斯的設計小組在90年代末設計一款新型自動裝填系統,可以容納40發砲彈。而且系統一改以往的配置方式,安裝在砲塔後半部(關於黑鷹戰車,詳見紅色帝國的夢之鷹)。無獨有偶,烏克蘭的莫洛佐夫設計局也推出了一款新型自動裝填系統的新型戰車:彎刀式(http://www.morozov.com.ua/eng/body/oplot.php)。但截至目前為止,烏克蘭的彎刀式無人過問,至於只有兩輛的黑鷹也已停擺多年,無人聞問。


T-72 Autoloader Schematics and Operation(T-72/90裝填系統簡圖)



(自動裝填系統簡圖)



 


1.Stub movement(藥莢底座捕捉器運作方向)


2.Round movement(彈藥運作方向)


3.Gun(主砲)


4.Gun trunnion(砲耳軸)


5.Stub(藥莢底座取出器)


6.Charge(藥莢)


7.Main round(砲彈本體)


8.Main round ramming cycle(彈藥推送鎚運作流程,第一次推送是推送砲彈本體)


9.Charge ramming cycle(彈藥推送鎚運作流程,第二次推送是將藥莢推入砲膛內)


10.Carousel rotation(彈藥輸送系統運作方向,若從上往下看是由右至左迴轉)


11.Tank bottom(戰車底盤)


12.Turret floor(砲塔弔籃底板)


13.Loading angle(彈藥裝填限定角度)




(自動裝填系統3D圖)


http://www.dejawolf.com/steelbeasts/gallery/t72M1.html



(主要彈藥與備用彈藥分配圖)


http://tanktech.wordpress.com/page/2/



T-72 自動裝填系統大部解說(擷取自T-72技令,courtesy of A.Isaev)



1.Manual brake drive handle(彈藥輸送系統手剎車)


2.Bearings(軸承)


3.Manual drive(彈藥輸送系統手動模式驅動把手)


4.Distribution unit(彈藥分配位置運作系統)


5.Memory unit(剩餘彈藥數量記憶系統)


6.Loading port actuator(彈藥裝填作動桿)


7.Cover(彈藥輸送系統防護板總成)


8.Framework(彈藥輸送系統主架構)


9.Electromechanical drive(砲塔電力傳送迴圈護板)


10.Brake(砲塔致動器)


11.Link from manual drive to brake(砲手用彈藥輸送系統手動剎車)



 


(T-72/90的裝填系統示範影片)


 


(T-72/90的3D示意圖)



裝填系統步驟


T-64/80系統相同,當射手或是車長確定彈種並按下自動裝填紐,系統就會接管主砲的俯仰控制系統,將主砲導正回裝填角度(仰角3),彈藥輸送系統就會開始轉動,將需要的砲彈快轉到彈藥舉昇臂的正下方。


然後舉昇臂往下降,彈藥抓取器將彈藥抓起,並將砲彈與藥莢舉昇到推送鎚可以先推送砲彈本體的高度,推送鎚就先把砲彈本體推入砲膛,系統確認砲彈進入砲膛,推送鎚也退回原位後,抓取器往下降,將藥莢放在推送鎚前方,推送鎚再將藥莢送入砲膛內,砲彈的裝填才算完成。


完成裝填後,彈藥抓取器降回下一發砲彈的上方(但不會直接降到彈藥的位置),這時主砲的俯仰系統才會解鎖,這時主砲才能射擊。射擊之後,藥莢底座抓取器會將僅剩的底座取出,然後往後一拋,就朝砲塔後上方的拋殼口丟出去。


不過T-72/90的裝填系統因為結構較簡單,能提升的性能也很有限,自然也不具備後來T-64/80可以倒轉裝填步驟的功能。



(芬蘭陸軍的T-72)


小結


雖然才寫完兩個階段,但從這個裝填系統,我對俄國戰車的觀感有了改變。


俄國,不管是以前的帝俄,前一世紀的蘇聯,還是現在的俄羅斯,各個都是為了贏得勝利而能賭上一切,不惜一切代價拼鬥到底的國家與民族。


如果說西方的戰車叫做武器,那麼俄國戰車就是絕對的戰鬥機械


武器,還會設計到人的一部分,還會考量到人舒不舒服。但是戰鬥機械,是把有關人的所有一切全部放到最後一位,人只是融合在這個機械系統的一個螺釘。


說來或許吊詭,但是如果雙方的戰車成員都換成AI……俄國戰車可能會是這樣的表現。


即便沒有履帶沒有彈藥,俄國戰車還是會以僅剩的砲管當成鐵鎚,狠狠的朝意圖突破的敵人搥下去


 


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Autoloader


http://ja.wikipedia.org/wiki/%E8%87%AA%E5%8B%95%E8%A3%85%E5%A1%AB%E8%A3%85%E7%BD%AE


http://en.wikipedia.org/wiki/T-72


http://en.wikipedia.org/wiki/T-90



自動裝填系統花絮



http://www.militaryphotos.net/forums/showthread.php?125871-New-tank-in-2009-for-Russia/page3


一輛測試自動裝填系統的挑戰者I型戰車,砲手與車長分坐左右,但這不是英國人的傑作,而是約旦尋求合作而研發完成的Falcon砲塔。


(詳細請見http://www.military-today.com/tanks/falcon_turret.htm)


最終回紅色帝國裝甲"自動裝填"概說(其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Z.BLACKCAT 的頭像
    PZ.BLACKCAT

    S.Pz.Abt 502 E-COMPANY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