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6日諾曼地登陸紀念日,參戰國的老兵總是齊聚諾曼第灘頭,憑弔或思念陣亡的戰友。
而所謂的參戰國僅看到盟軍,例如英國,法國,波蘭,美國等。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想過,德國老兵都到哪裡去了?是有什麼法規勒令德國老兵不准參加,還是德國官兵在1944年6月6日全部被消滅了?
所以每逢紀念日,總是獨缺德國老兵。
當然必須從"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個定律來看,這放在西方價值觀中也通用,因此久而久之,大家在不自覺下認為理所當然。
然而在2006年,一位德國老先生帶著鮮花出現在紀念會場,前來諾曼第海灘憑弔早已亡故半個世紀的戰友。
說稀奇嘛,確實是有哪麼點意思,但是當被得知老先生的背景之後,用勇敢來形容大概不為過;
老先生以前是納粹德國黨軍第17師官兵。
第十七師的組建從1943年10月在法國珀伊绨埃(Poitiers)成立的。這邊我們要注意一點就是黨軍的成立,例如人力,一切都是靠自己,當然,也就是說加入的都是自願的,相較於德國陸軍或者其他軍種,則是有法源可以依據的。因此第17師就是在召集其他單位的老兵跟幹部(包括把部分有功勳和資歷老兵升上士官),又從新兵單位中徵調,以及就地徵招的方式,用"湊"的完成全師的組建。
不過再後來的時期當中,由於東線戰事吃緊的關係,越來越多的黨軍部隊其實,其實想要找到上唇長著陰毛的傢伙想要的"金髮碧眼身高178以上的",根本就不可能,因為不是在東線死的差不多就是其他單位不可能放人;就算自己想去,部隊官還可以用逃兵來法辦。
所以第十七師的兵員,大部分是由會說德語的(到後期連德語都聽沒有的人黨軍也要,因為傷亡慘重)德裔羅馬尼亞人(Romanian Germans)充任。ㄟ~,不要瞧不起人家是因為來自吸血鬼的故鄉喔,這血統純正可是重要的咧~!即使假設像我們也希望加入黨軍好了,頂多能混到食勤兵跟洗衣勤務兵就該偷笑了,這些羅馬尼亞人的血統是經過家譜考證過的。從這點你就不難看出來德國會打敗仗的原因跟鄧小平同志偉大的因素在哪裡;"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但是並非只有德國人才會打仗。
另外在當地也有很多具有種族主義的法國青年,這種人,國仇家恨忘的很快,但是以自己的膚色為傲,所以跟納粹這種極端主義一拍擊合,二話不說就入伍。所以說17師是個夾著德國標準,羅馬尼亞文化,跟法國嘴炮精神的一個單位;機於這一點,我相當佩服該師的師長。
(武裝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徽章)
番號成立之後,第17師就被授與部隊頭銜:"葛茨˙馮˙貝里辛根"(Götz von Berlichingen)師 ,"17th_SS_Panzergrenadier_Division_Gotz_von_Berlichingen"。
既然提到"貝里辛根"這個老粗型的老先生,就不得不提一下。
貝里辛根先加入斐特烈二世(侯爵,但不代表他只是小喀,而是布蘭登堡的諸侯)的麾下,然後跟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麥克希米連一世的大軍,遠征到今天法國與瑞士交界處,例如勃根帝地區跟洛林省,還有位於今天比利時的布拉邦公國。
1500年他退伍之後,又成立一支連級的傭兵部隊作為生財,為許多的大公,侯爵,甚至男爵"服務";這讓我想到艾立克˙普林茲跟艾爾˙克拉克(Erik Prince and Al Clark),你不認識他們,但是你知道他們的人在伊拉克搞的天怒人怨。
1504年,貝里辛根替巴伐利亞大公亞伯特四世"服務",攻打南部一座城鎮"蘭茲胡特"(Landshut)。大家都知道老德最喜歡揮著碩大的雙手劍;因為太巨大了,光是刃部就動不動長達1.2m,,寬2.5吋至少,所以一定要兩隻手握著揮舞,既可以當斧頭大刀砍,又可以當劍刺,又具有半徑三公尺範圍的壓制能力,頗受當時老德歡迎,各各人手一把在戰場揮啊砍的。
大概是貝里辛根再戰場上握持著雙手劍太有架式還是威脅過大,以至於守城方毫不猶豫用加農炮對著他就放,這一炮沒打著他但是可擊中了他握持揮舞的寶劍,於是他的寶劍也就毫不遲疑倒轉回來,
順便把他的右手給砍了。
從此失去右手的貝里辛根在傷勢痊癒之後依舊重操舊業,只是在也沒辦法親自上陣了。貝里辛根另外又用生鐵作了一支義肢套在右手腕上,作為形象加分的工具,表示威武凶悍。目前這支義肢安放在亞克斯陶森堡展覽。
貝里辛根常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上,這句話,如果照分級制來翻譯,依照普級,就是全家親子和樂的程度來說,叫做"好膽就放馬過來"。
但是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沒那麼好...,好...,好他媽的天真和浪漫,貝里辛根常常說的是,
"Er kann mich im Arsche lecken!"
"來舔俺的屁眼吧你~!"(如果有本事的話。)
對不對,這才他媽的像是個真正的男人會說的話嘛!(所以現在娘炮多,都要感謝分級制度。)
Ok,第17師被授譽以此為名之後,當然,該師的徽章就跟貝里辛根的右手有關,"鐵拳"一枚;我以前還是很沒水準的小嘴炮時候,我還以為這個師是柯國隆組成指揮的...。(不知道柯國隆是誰的來問我就對了!!!)
至於貝里辛根的口頭禪,當然也復活了,可能是該師官兵想要表現頑強好戰的精神,使得第17師獲得"Die LMA Division"的渾名;"Die Leck mich am Arsch Divion","舔我屁眼"師!
(貝里辛根的"金剛飛拳")
1944年1月完成所有的組建規劃之後,就由維納˙歐斯登朵夫(Brigadeführer Werner Ostendorff)出任少將師長。該師歸屬第80軍團(LXXX Army Corps),就是那個在最長的那一天中,沒種沒膽調動裝甲師居然還能出任指揮官的西總倫德斯特D兵團(Heeresgruppe D)中的一部分。
到了該年2月,該師應該完成編裝;第17師屬於裝甲擲彈步兵師,是一種機械化步兵的結構。但是現在已經是1944年了,德國早就已經元氣大不如從前,劇烈的生產量不足讓這些官兵只好將就使用法國汽車作為部署與機動的工具,但是全師6個步兵營只有4個營可以免走路然後高唱"Jacky Cheung - 想和你去吹吹風~"搭乘卡車,剩下的2個營也不差,好歹還有這首歌可以唱:"Queen - Bicycle Race",因為他們只好騎喀打掐[註2]。至於本來還有裝甲兵力的17師,也同樣碰上這種補給量不足的情形,就是紙上說有,人員也湊出來了,但是,"說好的4號突擊砲呢?",卻沒出現;到後來才場面性地補上一些,剛剛好參加諾曼地反登陸作戰。
從6月6日盟軍全面入侵諾曼地起,該地附近的德軍全部就像鐵砂遇到磁鐵一樣被吸引過去,第17師的偵察營則在11日於加宏坦(英文翻譯叫做嘉倫坦)才遇上美軍101師,但是不幸失利,美軍成功堅守加宏坦並且一路往南推進。
打輸了當然要絡(ㄌˋㄠ)人來堵啊~,因此第17師的4號突擊砲說好了跟大名鼎鼎的海德特第六傘兵團一起上,討回一個公道。
說到這裡,稍微要解釋一下為什麼雙方在加宏坦打個你死我活的因素。法國馬子很正是真的,通常穠纖合度,既不高大也不矮小,沒有贅肉也不見骨,加上充足的女人味,不與以理會的男人真的一定是有問題。美軍跟德軍不是因為法國馬子或者罵國紅酒才幹架的,原因是因為加宏坦是猶他灘跟奧馬哈灘的樞紐,如果101師沒守住這座小鎮,那灘頭上的美軍可就要被德軍的裝甲部隊踢進海裡,像電影"斯巴達300壯士"裡面的波斯大軍一樣,搞不好後頭還喊著:"This is Germany!!"而美軍堅守住加宏坦,就可以讓後面灘頭上的援軍,例如太極師(第29師),第二裝甲師,還有遊騎兵一窩蜂地湧上來,然後再讓補給源源不絕地衝上岸;所以你不難明白加宏坦是個不折不扣的灘頭堡。
相信大家還記得"諾曼地大空降"影集中,有一段場景是威爾許少尉幫麥葛拉斯二兵裝上火箭彈,麥葛拉斯緊張的回頭喊說"你會害死我們兩個!"(因為他嫌威爾許手腳太慢),然後第二發就把豬頭(StuG IV Ausf. G)的底打了個洞,解救了E連被殲滅的命運;那一輛豬頭就是第17師的。第17師差一點點就把502團打退,只可惜兵運是隨著勝利女神的心意而改變,因為第2師剛好來解圍,所以第17師只好倉卒撤退,沒機會讓美軍舔舔他們的屁眼。至於左翼落跑的F連的連長當場就被營長史崔爾少校拔掉,而麥葛拉斯跟威爾許的這一發使得營部又有了信心逼使落跑的F連和D連重新把左翼填補起來。
不過第17師也不是那麼遜喀,總能以局部優勢逼退美軍的推進,直到第二師正式推進之後,才只好後退到聖羅附近的玻卡基村("bocage"在諾曼語中表示小樹林,所以也可以翻譯為"小林村"),而玻卡基村即將又要上演另一段精彩"一虎當關,萬夫莫敵"的經典好戲。
不知道第17師創立的那一天有沒有翻黃曆,這個師元氣不足晦氣倒是充實,甫經一戰,萬把人就來個大遞減,只剩8500人不到,然後駐地剛好又衝到盟軍發動眼鏡蛇作戰的陣線上,首當其衝的結果就是再遭受重大傷亡減員,包括丟盔棄甲,把重裝備澇在後面讓美軍檢回去當紀念。接下來第17師的命運就成了厄運,因為那個上唇長陰毛的傢伙命令發動"列日作戰"(die unternehmen Lüttich/Operation_Luttich);他只想賭一口氣,而這一口氣,就是用底下官兵的生命做為代價,甚至以物資的消耗做為代價,他逼迫德軍用寶貴的戰車往西迂迴包抄盟軍的後方,而不是利用局部的裝甲優勢往東打出一條血路。
列日作戰中不幸殉職的官兵。
列日作戰很快就被美軍擊潰;透過Ultra監聽小組的協助,德軍的攻擊意圖其實不過就是隔著一張透明玻璃檯面下作業而已,所以美軍總在正確的地方攔阻德軍。這時候第17師也已經早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師建制,勉勉強強湊成四個戰鬥群(Kampfgruppes),分別為:KG Braune,Gunter,Fick,以及Wahl(戰鬥群名稱是以指揮官的大名為準)。而這四個戰鬥群也只剩下一個共同的作戰任務,就是殺出法萊茲包圍圈。
(未完,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