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灰燼中鍛鍊
蘇聯對於自家戰車的防禦,與其說”無微不至”,或許該說是”戒慎恐懼”比較貼切。在數次以阿戰爭,自己引以為傲的戰車卻被人數遠遠不足的敵對國家的正規軍,打得哭爺爺喊姥姥。
以軍憑藉著嚴格訓練、護土決心、所有資源都妥善運用到最極限、擄獲裝備都編列成自用裝備……打得繳了蘇聯大筆學費的阿拉伯裝甲部隊被以軍悽慘的總驗收。
蘇聯開始在增加裝甲上下工夫的同時,除了汲取反應裝甲的技術之餘,也開始進行”主動防禦系統”的設計與測試。而“畫眉鳥”就是蘇聯最早量產的主動防禦系統。
從”0”到”10”
畫眉鳥主動防禦系統
“DROZD (Thrush)” Active Protection System
(此文以http://www.russianarmor.info/Tanks/EQP/drozd.html為藍本加以修訂增補)
Drozd (內部代號為1030M)主動防禦系統由A.Shipunov的KBP設計局(KBP design bureau)於1978年所設計,是安裝在砲塔兩側的數組火箭發射管(發射架),搭配著砲塔頂部的都普勒雷達(Doppler radar),也是蘇聯第一款實用化的”主動防禦系統”。
當雷達波掃描到威脅(反戰車火箭或是反戰車飛彈)出現時,接戰系統(安裝在砲塔後部)會發出訊號,將發射架上的小型火箭啟動,小型火箭便會依循著雷達的追蹤掃描朝目標飛去。逼近到一定距離內(距離約7m),火箭便引爆,爆出破片與自身的殘骸撞擊來襲目標,使目標失控、墜毀或是直接爆破。
性能規格概要Specifications:
Designation(名稱):Drozd(1030M)、Drozd-2
Layout on each side of the turret(系統安裝數量):(Drozd)兩個區塊,區塊內兩枚火箭,共計8枚、(Drozd-2)一邊5枚,共計10枚。
Protected angle(防禦角度):Drozd左右各40度(一說左右各60度),Drozd-2左右各120度,俯仰角皆為-6度~+20度
Rocket designation(防禦火箭型號):3UOF14
Rocket caliber(火箭口徑):107mm
Engagement rate(啟動時間):0.35秒
Threat speed range(擊破威脅距離):70~700m
Reload time(系統再裝填耗時):15分鐘
最初量產必經的不受青睞
不過這個系統的防禦角度與一般的煙幕彈差不多(車前頭左右60度),重量也較重,系統也比較複雜,而且又貴(以當時的物價折合約3萬美金)。而且攔截成功時所造成的破片與震波雖保護了戰車,但也傷到了外頭的友軍與卡車、運兵車等軟裝甲單位。縱使在阿富汗戰場上有80%的優異的攔截統計數字,蘇聯陸軍還是選擇不採用。
不過蘇聯海軍步兵(Naval_Infantry_(Russia),相當於海軍陸戰隊)卻對這個系統高度重視。
(安裝畫眉鳥系統的T-55)
1.反飛彈火箭發射架
2.高頻率雷達系統
3.雷達與控制系統總成
(可以看到這反飛彈火箭滿大的)
1981年至82年,海軍步兵將自己保有的250輛T-55安上了這套系統,而之後撥交的T-72也用了這套系統。不過受限於船舶裝載重量限制,安在T-72上的是較簡化較輕的系統(但兩者還可以互通有無)。
當時負責安裝此系統的工廠是位在烏克蘭的利沃夫(Lviv),這些安裝了畫眉鳥系統的T-55是被當作戰略預備物資封存著。安裝了此系統的T-55被賦予T-55AD/AD1的型號,並為了抵銷增加的重量而換了新引擎。
(安裝畫眉鳥系統的T-80繪圖,也畫入了簾幕系統)
(簾幕系統是2.5.7.8,畫眉鳥系統則是6.9)
寶刀未老
後來畫眉鳥系統在做過更新改良後,與Kontakt-5反應裝甲,簾幕系統搭配成一整套防禦系統。
雖然這個系統的防禦效果,彈藥數量不如競技場系統,但是俄羅斯也沒就這樣終止改良,相反的”畫眉鳥二型Drozd-2”反而因為科技的進步而縮小體積,也增加了儲彈量。
畫眉鳥二型系統的防禦角度大幅增加(左右各120度),彈藥重量減輕,所能搭載的數量也增加,成為外銷時買家的選配系統之一。而且畫眉鳥二型的效果不輸新系統”競技場”。
(陳設在庫賓卡的T-55AD,這就是畫眉鳥系統的發射架)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畫眉鳥系統的外銷紀錄是掛零的,雖然有傳言說中國有少量採購,也有某個中東國家願意購買,但這一切終歸是傳言。
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Drozd_active_protection_system
http://defense-update.com/products/d/drozd-2.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