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星期前,奶奶走完了人生的道路,回家和分離了六十幾年的爺爺敘舊了,九十有三(1919-2012)。
上個星期和家人回去奔喪,和大伯與堂兄弟姊妹打理事情。
雖然家人彼此都告誡著奶奶是平靜的離開,所以要笑著歡送,只是到了最後小殮、大殮……到了最後的火化,大家壓抑的情緒還是崩潰了。
兩個星期前,奶奶走完了人生的道路,回家和分離了六十幾年的爺爺敘舊了,九十有三(1919-2012)。
上個星期和家人回去奔喪,和大伯與堂兄弟姊妹打理事情。
雖然家人彼此都告誡著奶奶是平靜的離開,所以要笑著歡送,只是到了最後小殮、大殮……到了最後的火化,大家壓抑的情緒還是崩潰了。
(以下文章得以成立的前提是:步兵與負責火力支援的裝甲單位素質均在上乘,而且相互信賴。)
戰車的觀測視野狹窄,只能依靠潛望鏡來注意周遭事物,而且是看遠不看近(這是絕對的)。這等於要你把擋風玻璃整個安上不透光,在你面前開了一個長方型小洞的窗簾,或是只把窗上的積雪推開一點點留個眼縫,你能看到的就是那麼一點點眼縫的東西。
然後你聽著打開車頂天窗的人喊著「前進、左轉右轉、停車、倒車」……
看完最近的漢光演習種種亂象後,真的覺得這個國家其實已經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了。「將帥無能,國無可用之兵」是我個人的感慨,也許有些以偏蓋全,對於認真的軍人來說,這種講法很不公平。
但是我想問的是何以當年傲視東亞的這支軍隊淪喪至此?不正是少數害群之馬幹的好事嗎?
這幾年,位在烏克蘭的卡爾科夫莫洛佐夫機械製造暨設計局提出了一些驚人的構想。
除了數年前以T-84為基礎設計有搭載步兵空間的BTMP-84,這幾年推出的「BMP/BMPV-64試作車」之外,以及以T-64BV為基礎的改良樣車:T-64E。
隨著敘利亞內戰圖片的不斷披露,我們看到了敘利亞內戰的激烈程度。
其中,那些被掀掉炮塔的步兵戰車(編按:IFV)相當令人關注,我們可以看到炮塔被炸飛的圖片;步兵戰車同樣被炸飛炮塔還真不多見。
考慮到一輛步兵戰車要搭載許多人,因此,這些圖片預示了敘利亞政府軍的慘重傷亡,這也許就是政府軍遲遲未能控制當地局勢的原因。
這一兩天,對於BMP/BMPV-64有著五味雜陳的觀感。一來是以自己的偏見認定這根本是個不能上檯面的玩意兒,二來是到別人的格子上胡言亂語,所以一面閉關思過,一面多搜集些照片做比對,做為訂正文的基礎。
這奇特的玩意兒在「卡爾科夫莫洛佐夫機械製造暨設計局Kharkiv_Morozov_Machine_Building_Design_Bureau」的官網裡查不到(或者說是內部人員才可參閱),書面資料也有限,所以目前只能以照片來研判這玩意兒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