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啞唬從來不提示字數超過限制)


從這五輛還是工廠中的一堆零組件的時候,戈培爾就已經在紀錄它們的"成長茁壯",用來宣揚國威,鼓勵人心士氣,甚至在1939年於柏林舉辦的國際車輛大展(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Exposition in Berlin, 1939)上,都不惜把它推出來曝露在鎂光燈下,讓全世界了解德國的工業與軍事實力。



Neubaufahrzeug


http://www.lonesentry.com/ordnance/tag/neubaufahrzeug


戈培爾這麼做儘管只基於這是他份內的工作,然而就專業的角度上來說,雖然不到要不得的程度其實沒有太大的必要,因為這五個大傢伙的名號已經被打響了之後,自然就會得到期盼的眼光,民眾也好官兵也好都會希望這五個大傢伙能夠上陣來個百戰百勝,所以德國陸軍不得不把入侵挪威的計畫中納入這五個大傢伙。


又因為它們太特別,加上古德林將軍一再地強調,"要集中,不要分散!"這個裝甲作戰的原則(真的,英法戰車是相對地被步兵數量所稀釋),所以它們又被編列成一支獨地的裝甲縱隊(Panzerabteilung),然後浩浩蕩蕩地被運輸到奧斯陸,像觀光客一樣到處跟當地的地標攝影留念,然後才開始參與一些不大的任務,例如清掃前鋒通過之後的殘敵,反正75砲再這個時候最好用。


但是有一輛大傢伙在挪威安達斯尼斯(Åndalsnes)附近的沼澤中被自己的重量陷在裡面進退不得,德軍工程師最後用一個除了需要一些技術細節之外的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把它整個炸燬。而這一輛被炸燬的戰車就由萊茵金屬的其中一輛替補上陣。


後來在整個挪威都落入德國的掌控之後,這些大傢伙就回國了;沒有一輛留存到戰後,1941年被高層下令進行報廢拆解,隔年開始進行拆除工程。從1945年戰後被英軍俘獲的文件來看,文件上並沒有記載的很清楚確切的拆除日期,不過相當於那兩輛裝甲終極殺手(Sturer Emil;請見"豬頭"馬克思跟摩里茲! )的誕生時間。


[]MG 13機槍在北京軍事博物館中有不少典藏。先不問怎麼來的,光是擺一堆MG系列,甚至老MG 08(國產的稱為廿四式機槍)也有,卻都沒掛上解說牌,不知道該說它們貴為泱泱軍事大國,還是完全無知?!


[]帝國軍這個招牌要到1935年以後才被國防軍所取代。


[]


·    neu=new


·    bau/bauwerk=building


·    fahr=driving


·    zeug=stuff,或者thing


 


話說回來在現代戰場上多砲塔戰車有沒有復活的機會,說實在的如果沒有日內瓦公約這回事的話,是有可能看到這種車輛從博物館跟書本還有網頁上復活的機會,而且是以UV(unmanned vehicle;無人駕駛自動車輛)為主。


這不是說這種車輛不能由人類所駕駛操控,而是人類的接戰反應還沒有電腦快,就純粹的殺戮而言並且不考慮對象是平民還是軍人,電腦的執行力都比人類快而且持久,加上多砲塔在不同方位距離多目標之下,也是電腦的並聯計算能力最強;這跟遊樂場裡的"打土撥鼠"很像,但是人類只需要面對一個機台但是電腦可以面對應付三個或者更多個機台,依照距離跟方位還有角度選出威脅性最大的目標進行攻擊,但是對於一個車長要指揮兩個到三個砲塔,在激戰下是否心理能夠承受壓力,不難得知。


再打個比方,給你一個辦公桌,桌上有34支電話,有內線專線,可能同時響起可能此起彼落,有的是客戶來發飆,有的時候你要跟同事協調但是另外一支電話又響起,上面是大老闆的分機來電,然後這個狀況持續好幾個小時,甚至有email進來有MSN在敲,然後助理說有訪客/廠商來找;這也是我個人生活的某一種寫照,只是來發飆的是我"內部客戶"。甚至我們說號子裡的交易員,甚至是華爾街的交易員好了,他們除了電話之外還有數字,數字還有至少八個零在後面,但是又不能犯錯;沒有"抱歉,我key錯數字"這種話...


所以在這種戰車當中,經歷激戰的時候差不多就像是前面說的那樣,一直有戰情訊息進來,不管是車長自己搜索到的還是副砲塔砲手看到的,車長都必須很快進入"接收-分析-指令"的狀態,而指令又必須明確清晰簡短,再加上確認的覆頌與執行,


這台車應該距離被擊毀沒剩幾毫秒了。




http://www.achtungpanzer.com/leichte-traktor-grosstraktor-i-ii-iii-neubaufahrzeug-pzkpfw-v-vi.htm


再者如果車長的職務不能調整為一個純粹指揮職,而是必須兼任某一個職位的話,這更確定就是走向完蛋的第一步。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比較看好電腦能夠做的比人腦好原因在這裡,前面說到的交戰程序都能被壓縮在毫秒中完成與執行,尤其目前在毫秒狀態下完成的程序在過兩年到五年之後就會進入萬分之一毫秒的階段,因為光纖要開始主導傳輸的功能。但是這個矛盾就在於電腦不會區分平民,尤其老弱婦孺的差別,所以只要是光學儀器中的影像讓電腦判別這是具有移動能力的,但是沒有敵我識別訊號回傳與確認的,就會開火。




http://www.aviarmor.net/TWW2/tanks/germany/nb.fz.htm


這也就是為什麼目前來說軍用無人遙控載具的技術原則上成熟但是沒有大幅廣泛運用的原因;你看它殺很大很爽,改天對方也以彼之矛攻爾之盾還治其身,那就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談判桌上。


另外就那個時代來探討被淘汰的因素,我個人以為主要是不夠力的引擎所造成的,古時候引擎效率不高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德國在這一點向來偏好高出力的汽油引擎,而非可靠簡單耐用扭力有如滔滔黃河之水自天上來的柴油引擎,因此造成了這個悲劇。然而即便是汽油引擎又因為缺乏燃油供給的良好設計與使用鑄鐵當材料,因此更加突顯這個案子的悲劇色彩。


假使這五輛大傢伙能夠再加長一米,多一組路輪,但是使用T-34的鋁合金柴油引擎,我相信這五個大傢伙第一個產生毀損的是懸吊系,光是動能太大因為煞車就能導致第一組跟最後一組的路輪扭力棒提早破裂,因此要重新設計,甚至加上簧圈/簧葉。


第三個問題在於不管是萊茵金屬或者克魯勃都缺乏相對的製車經驗;製作火砲它們是箇中行家,但是,對,這也奇怪,軍方為什麼會找這兩家火砲公司製作戰車?


這兩家的設計優勢在於它們塑造了一個高聳而狹窄的正面沒錯,但是這有個相對問題,就是爾後要在更換成威力更大的主砲,就有很大的不可能,不然你側射試試看,先傳好保修單位架好弔架跟吊車再開火,你就會看到戰車側翻的大笑場面。


所以這也就是這兩家外行的原因!




http://www.aviarmor.net/TWW2/Photo/germany/nb.fz.6/nbfz6_24.jpg


我個人只能說這五個大傢伙真的是生不逢時;科技沒有進步到早一點讓它們加入一戰,但是科技又不夠進步讓它們後來能夠揚眉吐氣,說是威風,但是卻也窩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Z.BLACKCAT 的頭像
    PZ.BLACKCAT

    S.Pz.Abt 502 E-COMPANY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