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片獻給1941527日殉職的2,200位陣亡海軍將士:




不過影片的配樂卻是"浴火赤子情"的主題曲,"show me your fire truc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g1IjbIBXZQ&feature=player_embedded



在找資料的時候看到這一段:


In terms of full-load displacement, the Bismarck-class ships were the fourth-largest battleships ever completed, behind the Japanese Yamato-class, the American Iowa-class and the Royal Navy's HMS Vanguard.意思是說卑士麥級(German_battleship_Bismarck)戰艦是當時全球海軍第四大的級位,第一名是大和級戰艦,第二名是愛阿華級戰艦,第三名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先鋒戰艦。


我突然就熊熊想到,如果卑士麥級卯上大和級的對決會是如何?所以我就先查詢卑士麥所使用的SK C/34主砲,它的規格如下:


Specifications


Weight: 111 tonnes (109 LT; 122 ST)


Barrel length: 18.405 metres (724.6 in) L/48.4


Shell: separate-loading, case charge


Caliber: 380 millimetres (15 in)


Breech: horizontal sliding block


Recoil: hydro-pneumatic


Elevation: -4° to 60° (as coast defense gun)


Traverse: up to 360° (per emplacement)


Rate of fire: 2 rpm


Muzzle velocity: 820–1,050 m/s (2,700–3,400 ft/s)


Effective range: 35,500 m (38,800 yd) (DrhL. C/34 turret)


Maximum range: 55,700 m (60,900 yd) (coast defense mount)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卑士麥級戰艦的主砲發射是用一體式藥筒來發射砲彈,這個有點像是把主砲變成巨大的步槍,但是先放入彈頭,然後才把藥筒推入後膛藥室,接下來水平閂門閉鎖待發。


 



(卑士麥號1941年的英姿。)


 


此外,卑士麥級戰艦的砲塔可以個別作全圓周迴轉,不受艦橋結構的影響。砲彈的初速可達每秒三馬赫,至少每秒2.4馬赫,有效射程35.5公里(最大可達42公里;上表的55.7公里射程為岸防陸基主砲的測試結果,不適用於戰艦上。)。至於卑士麥級戰艦主砲所使用的砲彈主要分作以下四種:


Shell name


nose-fused HE shell with ballistic cap (Sprenggranate L/4.6 m KZ m Hb)


Weight: 800 kg (1,800 lb)


Filling Weight: Unknown


Muzzle velocity: 820 m/s (2,700 ft/s)


Range: 42 km (46,000 yd)


 


base-fused HE shell with ballistic cap (Sprenggranate L/4.4 m BdZ m Hb))


Weight: 800 kg (1,800 lb)


Filling Weight: Unknown


Muzzle velocity: 820 m/s (2,700 ft/s)


Range: 42 km (46,000 yd)


 


base-fused AP shell with a ballistic cap (Panzer- Sprenggranate L/4.4 m BdZ m Hb))


Weight: 800 kg (1,800 lb)


Filling Weight: Unknown


Muzzle velocity: 820 m/s (2,700 ft/s)


Range: 42 km (46,000 yd)


 


nose- and base-fused HE shell with ballistic cap (Siegfried-Granate L/4.5 m KZ u BdZ m Hb))


Weight: 495 kg (1,090 lb)


Filling Weight: 69 kg (150 lb) TNT


Muzzle velocity: 1,050 m/s (3,400 ft/s)


Range: 55.7 km (60,900 yd)


一共分為觸發高爆彈,定時高爆彈,穿甲高爆彈,以及觸發/定時高爆彈[](從表格上至下)共四種,平均彈重0.8噸,除了第四種只有0.495噸重。這個表格的意思就是C/34主砲可以輕鬆的把一輛乘坐三個大人加一個嬰兒的英國迷你庫柏小車用2.4馬赫的速度丟到42公里以外,當然只要車內的成員能承受這重G力。



大和級戰艦所使用的94(46 cm (18.1 in))主砲規格如下:


Type: Naval gun


In service: 1940-1945


Used by: Imperial Japanese Navy


Wars: World War II


Specifications


Weight: 147.3 tonnes


Length: OA 21.13m


Shell: separate charges and shell


Calibre: 460 mm


Elevation: +45/-5 degrees. 10°/s


Traverse: 300°, 2°/s


Rate of fire: 2 rounds/min


94式主砲使用藥包與彈頭組合發射的方式,這種規劃在某些戰術條件下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射程主要依據藥包數量決定,其次為砲管仰角。然而94式主砲砲塔只有300度圓周的迴轉範圍,亦即在變換射擊方位上,94式主砲會顯得遲鈍,因為每一度迴轉需要2秒的時間。此外94式主砲初速只能達到大約2.3馬赫,最大射程為42公里,以45度角發射。(從直線距離42公里的射程來算,以每秒780公尺飛行的軌跡理論上大約長達65.94公里,換算成時間,大約要84.53秒。)


 


File:Yamatotrials.jpg
(
從外型上來看,大和級戰艦的線條可堪稱為全球當時四大主力艦第一優美外型。)


 


雖然說這兩個大傢伙的射速都維持在每分鐘2發左右,不過C/34主砲採用整體藥筒的好處在於只要測量計算距離依照射表參考決定俯仰角就可發射,而且如果採用固定距離的齊射,其實C/34主砲可以縮減到每20~25秒一發的射速,大約90秒內就完成4發左右的射擊。


94式主砲在於測定距離之後,射控這邊會先決定藥包數量,然後由砲術長作最後定奪確認,回報給砲塔長,在下令給各砲共三個砲手。基本上這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問題就在於發射程序還是有無法簡便的問題,甚至巨大的彈體使得給彈,裝填,閉鎖的程序也無法更進一步縮短時間。


此外,如果目標持續運動中,但是距離比較遠,每一度迴轉的速率缺陷的缺陷還不會曝露出來,但是相對距離拉近,對方又作之航的情形下,砲塔就會反硬不過來,再加上如果海面有霧,雙方出現的方位變化會更大,這會讓砲塔更難以招架。


再回到砲口初速來看,雖然彼此相差0.1馬赫,但是對於觀測來說,先到達的砲彈形成的落點觀察就能縮短後續觀測的時間與程序,平均每發射一次,德方這邊就可以減縮3(如果同樣以目標距離定在35公里的範圍上,德國砲彈抵達時間理論上是67秒,日方砲彈抵達時間則要70),德方艦長有更多的時間決定戰艦的運動方式與方向,甚至預測下一次日方反制炮火的時間差,甚至落點。


如果要打個比喻的話,這比較像是個重量級與輕重量級的拳王爭霸戰,當然是重量級拳王的拳重,但是輕重量級拳王的出拳速率與拳速都比重量級拳王快大約2%;不過要請注意一點,這個2%是累計遞增的...


如果說大和級戰艦希望發揮機動性來佔取更好的位置;這個意思是發揚大和級戰艦的火力,例如以最小的之航方位角度發揮砲塔最好的迴旋射角,而不是指能夠進入卑士麥級戰艦的砲塔迴旋死角,這是不可能的,某些情形下C/34砲可以昇舉到60度角讓砲塔就地迴轉而不會受到艦橋的限制,然後再放下,對著目標就是一記。


大和級戰艦一共用43俥葉的螺旋槳推動,卑士麥級只有3具,但重點是,德方的軸馬力還多出日方170(150000shp150170shp),我們倒不是從最大量來看,而是這個最大量提醒我們的是德方戰艦在動力的傳輸上的效率又比日方好;大和級吃虧的因素在於多了2.1萬噸,這個多出的30%重量造成機動力與戰術靈活性的下降,所以即便大和級戰艦希望用之航動作來接近目標,毋寧說乾脆直接對著開過去還比較快也比較簡單,反正前面兩個砲塔六座砲,,加上一座三管併聯6吋副砲,等殺到25公里以內,我看大顯神威的反而是副砲~(包括大和號可以用質量慣性的優勢把對方撞沉;反正日本人永遠分不清楚戰略的重要性大過戰術的成就性)


理論上是雙方都以拉短距離為主,但是如果是雙方都以比較小的正面接近,大和級還是有點吃虧,因為卑士麥級戰艦的副砲從正面來說總共48管正對前方,更不用加上說4管主砲,而加上之航的話,至少還有24管副砲能對著目標。


如果用日本劍來說的話,大和級戰艦像是個太刀帶太多,偏偏脇差(わきざし)才是最好用武器的武士,德國則是想通了把雙手劍(Zweihänder)縮短,讓揮舞砍殺之間提升效率,當然,也包括突穿。


所以說這一場對決,說大和級戰艦吃虧也不是全然的事情,比卑士麥級多出2.1萬噸的意思就是好歹還耐的起揍,甚至在挨揍之下,用重拳,還是像用太刀斬馬一樣把對方KO掉,問題就在於要能撐到那個時刻之前。


當然,雙方的艦長與官兵素質重要性也佔有決定的因素;何蘭中將的運氣可以說是敗在胡德號上的成員距離烏合之眾只差一步,同樣的如果這一場對決,日方的艦長與成員是後來信濃號上的人馬移駕過來,我們可以把賭注放在德方這一邊;阿部艦長分不清楚保守與沉穩的差距,自然就會決定一艘戰艦一半的命運,如果官兵當中又夾雜民間技術人員,那麼另外一半的命運,只要用等待就可以決定。



(胡德就在冰島外海爆沉後沒幾天,卑士麥也在皇家海軍的優勢火力下自沈)


 


[]第一種觸發高爆彈就是當砲彈上的罩杯迅速破裂讓引信接觸到堅硬物體上,利用機械的壓發引爆砲彈,藉此殺害戰艦曝露在外戰鬥崗位上的人員,第二種砲彈則是利用時間等於速度的原理,等砲彈飛行到目標上空附近,依照訂定時間再起爆,第三種砲彈則是藉由穿甲原理讓砲彈帶著炸藥深入到敵艦/目標內部深處後再引爆。第四種砲彈則是有觸及堅硬物體就觸發引爆,如果沒有,等定時到也會引爆。


在卑士麥號的遺跡上發現艦橋就有個乾淨俐落的穿透孔,就是由英艦羅德尼號(Rodney)上發射的16吋穿甲高爆彈所造成的,這一砲當場炸死了卑士麥號上從艦長林德曼以降的一票高層軍官。



(被譽為史上最醜戰艦的"Rodney",任誰都無法想像就是他朝著卑士麥打出失去戰鬥力的"關鍵一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