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出處:http://www.diic.com.tw/comment/20020121-4.htm(加以編註)


馳車導讀:馳車之父&為何馳車賣不出去


BTMP-84相關導讀:RUSSIAN MERKAVA


裝載大兵的戰車---BTMP-84與馳車三型


作者 / 全防軍事論壇網友聯誼會-小邱(原作者走戲謔風格.我轉載.加註.潤飾最後痛批)


大兵與戰車---長久以來的合作夥伴


諾曼地戰場上,聽到雪曼戰車車長最愛抱怨的話:「那些步兵到底又死哪裡去啦?」歷次中東戰爭在平坦的戰場上,阿拉伯與以色列戰車的殘骸散落一地,述說著沒有步兵保護時戰車的命運(大規模裝甲部隊在衝殺的時候.步兵根本插不上手.何來保護.不想被碾死就給我乖乖待在壕溝陣地裡!!);換個角度,在更北方的高加索地區,俄國戰車由於身陷都市,一輛一輛的T-80在單打獨鬥之下被車臣人輕鬆的摧毀。這就是現代戰車的脆弱點,不管戰車性能多麼優異,還是需要步兵的關愛,才能遂行任務,但是該如何去裝這些多出的阿兵呢?


第一個解決之道,是叫步兵坐在戰車上,這種又省錢又省力的方法聽來不錯,可是步兵不怎麼喜歡這麼作,除了容易`耳鳴`之外,還容易被一挺機槍搞定(敵人一挺機槍掃除戰車上所有步兵,掃完之後車內裝甲兵還不見得知道發生什麼事)。


於是,設計師想出辦法,就是把裝甲隊所需要的阿兵塞進一輛有裝甲防護的運兵車裡。但是,這也有缺點,裝甲步兵的速度還是一直無法跟的上這些主戰車的速度,而且這些裝甲車的裝甲較薄弱,在前線炮火猛烈之處,常常一炮就讓整台車翻了,還賠上一個莫名其妙的阿兵班(十人同住的鐵棺材!?)。

(IFV與APC的任務本來就是跟著戰車突穿之後放下步兵一同鞏固陣地.而不是一直載著步兵跟著戰車衝鋒!!)


更多聰明的設計師想,為何不能夠讓戰車裡面裝一些阿兵進去呢?只可惜看來看去,現有戰車內的空間好像永遠都嫌小,觀測儀器、油料、電子儀器、還有那該死的砲彈都已經嫌少了,還要再塞步兵下去?但是呢,精明且經驗豐富的猶太人,在馳車式上馬上就反映出他的經驗,而在去年,烏克蘭也在車臣戰事後,將自己的T-84改良出一個新的形式,就是BTMP-84


(戰車的功能本來就沒有搭載步兵.再者.馳車以人員安危為絕對優先考量.才做如此的極端設計.不要把特例當常態.而且馳車的載運步兵只是附屬功能.並不是隨時都要這麼搞.不然以色列為何還要設計出一系列的重步兵戰車?)



馳車三式---以色列阿兵的最愛


1967年的時候,由於宿敵埃及已經從蘇聯取得了T-62來補充前幾次戰役損失掉的戰車,於是以色列陸軍也決定將旗下現有的戰車改裝一下,讓它們在戰場上還能發揮功用並與埃及的各式坦克對抗,計有改裝M48提昇型(加裝M68 105mm炮以及AVDS-1790-2C柴油發動機)Ti-67(T-55改裝M68 105mm炮、各式美規機槍、射控系統....)、百夫長提昇型(M68 105mm AVDS-1790-2A柴油發動機)等舊戰車,並迅速向英國洽購酋長式戰車,但是英國受阿拉伯國家壓迫,沒有答應這件事,以色列只好自行研發了。


(編按:當時阿拉伯國家揚言把所有在英國的外匯存款提領一空.)


首先,以色列在歷次戰爭中,體會到一件事,如AMX-13這種輕戰車在沙漠戰場上,雖然機動力良好,表現不錯,但是也損失慘重;反觀慢的像龜的百夫長,卻發揮出它裝甲厚實的好處。所以對下一代戰車的要求順序:首先要有在戰場上打都打不死的防禦力,其次就是令人生畏的火力,至於機動力嘛,可能只要比鼠式坦克(Panzer Maus)快就行了(能夠穩定的前進,不要在戰場上出現太多意外跟莫非定律即可。)


(莫非定律永遠都會因為腦殘的自大愚蠢而大幅增加發生機率)


目標既然已訂出,設計出來的就是現在大家所看見的馳車式,在以色列損失不起人的狀況之下,馳車式將引擎調整到了前方,前方來的砲彈若想要傷害戰鬥艙的話,得貫穿裝甲之後再貫穿引擎,才有可能去動到位於後方的戰鬥艙,但是引擎前置的狀況之下,使得整個車身得拉長,重量只好增加,而承載系統為台車式,不利於高速機動,但是易於更換以及維修。而一開始所裝備的引擎竟然是908hp的AVDS-1790-6A(編按:此為訛傳.因為以軍並沒有採用此型引擎.應該是AVDS-1790-5A才是),在馳車Mk160ton的情況之下,竟然出力/重量比僅15hp/ton,最大路速46km/h(編按:48km)(至少真的比鼠式坦克來的快)(不但快還快到讓大老鼠哭爹喊娘!!)

(編按:鼠式戰車是一輛連戰車都不曉得該怎麼用的小鬍子與醉心於最高科技的實驗室白癡共同創造出來的悲劇產物.只能算特例不能算常態.拿鼠式跟馳車比.簡直就是侏儒與巨人的對決.鼠式是侏儒.而馳車是巨人.)

(如果鼠式無法在一般接戰距離秒殺掉馳車.那麼馳車就會以相對較佳的機動力.一路殺進鼠式的射擊死角.若鼠式不可靠的砲塔迴旋系統挑在這時故障.鼠式的士兵還是棄車投降比較快!!)



在防護力方面,馳車採用的是間隙裝甲,而間隙中填充柴油,柴油燃點低,較不易燃燒,但卻會吸收HEAT的能量,在炮塔上更是使用到3層的裝甲以增加其防護力。而超低矮的車體,跟非常良好的避彈角度(大約在10度,炮塔大約15度,這種避彈角度大大增加馳車的防護力)。炮塔背後甚至還有錘鍊以提前引爆HEAT呢!


(編按:事實上馳車的車身還比當時同時期戰車還短上些許.而且在設計動力包件時.還特別要求低速起步與爬坡性能.結果就是誕生一輛性能跌破大家眼鏡.強悍到爆表的怪物)


至於馳車Mk1/2是使用了M68 105mm炮,而後部寬大的空間最多可使其攜帶87發砲彈(這個數字大概只有WW2的戰車可以看的到!)如果正常情況,可以攜帶62發砲彈與3名步兵協同戰鬥,也可以拆除炮架裝10個步兵進去,不過這種情況較少。由於馳車重視步兵支援與近戰,所以其上最多可有27.62mm機槍、1挺同軸機槍以及112.7mm測距機槍,和一門制式裝備--60mm迫擊炮,這種步兵支援火力,可是其他國家的阿兵無法享受的呢!(帶一輛馳車在旁邊好像來了個重機槍連還外掛個迫炮組,別忘了還有105mm.....(馳車的本質依舊不變.只是在既有功能中特重城鎮作戰的火力支援)


馳車Mk3的改良主要的就是換了個AVDS-1790-9AR(編按:以軍實際採用的是"9A"型) 1200hp柴油引擎(讀者看到這裡一定會吐血,不管怎麼改,好像有永遠都說不完的AVDS-1790)(美製空冷柴油引擎雖不如歐洲同級柴油引擎精緻.但是可靠耐操的強悍正好符合以色列的要求.所以只有寫這文的腦殘會吐血),還有改成那雄雄的120mm巨炮(嗯!120mm對以色列各型戰車來說...的確算巨炮......)(人家用140還是155也不關你的事);裝甲部分則是沿用了Mk2的附加裝甲外,還改成模組化複合裝甲設計(2型與3型是完全不同的車.裝甲根本不能通用.何來沿用? ),在改良與修護方面便利很多。承載系統也改成獨立液壓+彈簧支撐(此為不詳細檢閱資料所犯下的致命錯誤.馳車3的懸吊依舊是臺車式懸吊.只是從原本的兩輪一組改為單輪獨立運作),但還是為了維修方便&防護下將其裝在車體外側。這一系列的改良讓馳車有了適當的火力,超可怕的防護,以及55km/h這個稍微合理的速度。


(你當馳車是50cc小綿羊啊.55km對於近70噸重的巨獸而言可是很恐怖的速度.這不叫"稍微合理".而是叫"殺人不償命".)


 



BMTP-84---T-84的加長豪華版......(豪華的裝甲運兵車)


講到BMTP-84,就要談到T-84;既然要談T-84,那還真的得從T-80提起。T-80是由T-64改良而來的,而T-64是當時蘇聯較為精密的一種戰車,而且各項性能也較為出色,是典型高低配中高等的產品。T-80完成初期預量產型在1976年,主要的改良在於車體,炮塔部分沿用T-64較多,引擎則換為SD-1000燃氣渦輪引擎,這在蘇聯的主力戰車系中,還是第一種用燃氣渦輪引擎的呢!


1978年,蘇聯推出了中期量產型T-80B,而且在使用一陣子之後就將發動機改為GTD-1000TF燃氣渦輪引擎,馬力為1100hp,這當然是有原因的,原先的那一具問題多多,除了燃氣渦輪`吃油如牛飲`的老問題外,這具引擎的壽命與可靠度相當的糟糕;而新的這具GTD-1000TF修改了很多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使用時限,於是大量生產就開始了。當然,對於蘇聯而言,這種高技術的戰車常常出現機械式的問題,就像當初的T-64一樣,所以大幅改進型T-80U便在1985年推出了,在T-80U上面,幾乎改的可以算是一輛新車子了。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引擎的可靠性問題,就算是改進的GTD-1000TF,可靠性的問題卻還是一直存在著(那個時候的蘇聯軍方想法:只要不用SD-1000這具會讓後勤人員上吊自殺的引擎就好。),所以T-80U換裝了一具GTD-1250燃氣渦輪引擎,這具新的發動機終於較為可靠了,至於其他的改裝還包括將炮射飛彈改成9M119狙擊手系統+AT-11反裝甲飛彈,然後再把前面的裝甲加以厚實,再加上第二代的反應裝甲,並在主炮方面換裝為2A46M-1 125mm滑膛炮,威力較2A46稍大。不過還不是沒有缺點,畢竟燃氣渦輪引擎比起一般引擎耗油量要大很多,一場戰爭的高耗油量大概也只有美國能夠承受的起,很明顯,外匯不多、而高加索的石油又必須供給三軍尤其是陸軍那一海票的二線戰車的蘇聯沒有辦法負擔每個拳頭前進部隊都配上T-80/T-80U這種把石油當水喝的東東,於是乎,T-84的祖宗出現了-----T-80UD


T-80UD與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把原本大量消耗國家能源的燃氣渦輪引擎改成6TDF柴油引擎,這具6TDF引擎是由原本的T-645DTF五缸柴油引擎發展而來,在增加了一個汽缸後,由原先的700hp變為1100hp,雖說1100hp跟燃氣渦輪的1250hp有著一段差距,但是它的可靠性跟維修便利性都優於後者,那也由於換了個引擎,所以T-80UT-80UD在車尾動力艙部分外觀並不相同。


在蘇聯解體之後,各個戰車設計局都分開了,生產T-80U/UD的各部零件製造廠也分開了。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由於擁有卡爾可夫莫洛佐夫機械製造設計局(Kharkov Morozov Machine Building Design Bureau 就是它設計T-80UD的)但卻苦於零件工廠多在俄羅斯,70%的零件仰賴進口,便利用這個設計局設計T-80UD的經驗,於1993年自己開發T-84,改善什麼東西都必須跟隔壁的俄國佬拿的困境(台灣可以看看烏克蘭的經驗……),但是開發是開發出來了,零件倒也還是拖了一陣子,這些生產問題直到1997年才改善掉,使T-84進入量產時期,而在自製率已達98%的情況之下,也終於可以推出這台步兵戰車---BTMP-84


去年(2001)的阿布達比防衛展,烏克蘭展出了T-84 IFV的模型、也就是現在要提的BTMP-84,同年10(阿布達比是3),烏克蘭製出了第一輛原型車。之所以要設計BTMP-84,是由於俄羅斯在車臣投入了T-80,俄國號稱防護最佳的T-80竟然沒有步兵的掩護在滿是建築物的地方被車臣戰士拿著RPG-7由頂部跟側面狂電,烏克蘭看到連T-80這種滿是反應裝甲跟複合裝甲的怪物在城鎮戰中都被輕鬆解決;在另一個極端,BMP-3步兵戰鬥車也在沒有戰車的掩護下被地雷或RPG-7轟上天,裝甲步兵的裝甲兩字好像在車臣完全失效。於是在隔壁鄰居的教訓與商機下發展出這種重型步兵裝甲車BTMP-84,希望在戰車需要阿兵的掩護時,不必再等鐵棺材開過來。BTMP-84T-84向後拉出了空間以增加步兵艙,所以戰鬥重量由原來的46ton增加到50ton,主炮沿用了原先的T-84KBA-3(烏克蘭一種似於2A46M-1125mm炮),炮塔、防空機槍與反應裝甲也沿用了下來;為了保持通用性,發動機的部分也未改動,為烏克蘭T-846TD-2柴油發動機,是由T-80UD6TDF改出來的,馬力也由1100hp變成1200hp,不過發動機倒是改放置到後面右側。BTMP-84的戰鬥重量加重,使得原來T-84 540km續行距離只剩下450km,而最大路速恐怕也會稍微降低。所增加出來的步兵艙可以裝進5位全副武裝的阿兵,不過也犧牲掉載彈量,使得新設計出來的BTMP-84只有30發的125mm砲彈跟6發炮射飛彈;至於步兵則有車尾頂部2個進出口跟後方一個出口,這些艙口看起來使得BTMP-84看起來像一個玩打地鼠的大機器。


(編按:和馳車相比.BTMP-84還是屬於急就章設計.再者.馳車是為了以色列自己的國土防衛而設計出這個防禦與生存性為絕對優先的戰車.而BTMP-84的設計則是把二戰蘇軍的戰車跨乘步兵戰術原封不動的移到現代戰術上.說實在的.浪費資源還白費了原本設計就不錯的BMP砲塔的高仰角優勢.事實上烏克蘭該做的是"提升BMP與BTR的防禦力".或是升級BMPT的武器系統.而不是"花大錢搞個四不像")



(我自己是這麼認為.馳車要秒殺BTMP-84是很給面子的)


馳車三與BTMP-84的小比較 .........(編按:我覺得這沒什麼好比!!!)


首先由火力、防護力以及機動力三方面來看:就火力部分,烏克蘭的KBA-3若配上良好的彈藥,在威力部分必會超過使用120mm炮的以色列,就算以色列用其自製威力較強的APFSDS也頂多打個平手,不過射控系統部分,雖然BTMP-84已經換上與T-84一樣是新的射控系統,但是在以色列大量接受西方科技之下,恐怕馳車三會略勝一籌,載彈量方面也是馳車三為多(同樣塞下5人的狀況之下)(編按:塞入步兵的馳車必須移除車後部的彈艙.儲彈會少到只剩21發),但是由於馳車三是用半自動裝彈機(編按:馳車從I到IV從來沒有這樣的設計.不知原作者從哪裡生來的!!!),所以射速會慢於使用全自動裝彈機的BTMP-84。防護力上,發動機在前方還擁有超可怕防護裝甲的馳車三式較為優秀,不過這是對戰車而言,對上反裝甲飛彈,恐怕是裝有盲眼一型干擾系統還有全身披掛著反應裝甲的BTMP-84防護性來的佳,而且BTMP-84的車身僅2.2m,比馳車三低了0.5m,雖然馳車的避彈性與裝甲硬碰硬皆較為優,但是比起隱蔽性,BTMP-84顯然來的好些;再來就談到機動力,這方面很明顯是BTMP-84來的好很多,推力比高達24hp/ton,路速也在65km/h附近,比起馳車僅19.35hp/ton的推力比以及55km/h的最大路速實在好了很多,但是馳車三的承載系統改為獨立液壓+彈簧,所以越野能力會比用扭力桿的BTMP-84來的輕鬆且舒適(編按:馳車一直都是台車式懸吊.從未做更動)。如果我們再延伸一下裝載步兵的情況,由於馳車三式並非真的主要是拿來載步兵,所以出入艙口也只有一個,在卸載步兵時,有著好幾個艙口的BTMP-84會較快,不過由於馳車式後方空間的組合方式較多種,甚至可以變成戰場的60ton級野戰救護車(可放擔架)與臨時指揮車,這種便利性是BTMP-84所不能及的,而最後,在支援步兵上,馳車三式的3挺機槍+同軸機槍、主炮還有60mm迫炮,能夠給步兵最多的火力支援,相對的,BTMP-84就稍微遜色了。



(這個被誤認為半自動裝填系統的玩意兒.其實是馳車4砲塔後部的"轉輪式即用彈艙".功能是方便裝填手拿彈藥.裝填還是要靠人力!!)




(馳車與BTMP-84的尾部.同樣是人員出入艙口.就不難看出哪個是徹底為士兵安危著想的"人道武器".哪個只是把物品硬塞進去的"急就章")


模擬對決---在某處寬廣的平原 ....(編註:沒有什麼伯仲之間的較量可言.馳車要秒殺BTMP那叫"很給面子"了!!!)


這兩者說實在的,想要在戰場上碰面的機會就像90式與K1A1的對決一樣渺茫,不過並非沒有機會,因為中東各個國家都有像俄國買武器的習慣,而烏克蘭也正想要搶俄國戰車市場的大餅,並且在外銷T-80UD已經取得了成績。如果中東拿到了這款戰車,說實在的,雙方在戰場上的對決將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就來模擬戰車決鬥。(編按:阿拉伯國家再有錢也不會腦殘到買這台四不像!!)


撇開可愛的阿兵,假設一下,現在雙方在平原接戰,先開火的應該是BTMP-84,因為它有著AT-11炮射飛彈(砲射飛彈在車臣戰役中被俄軍自己間接證實不可靠,如果沒有良好的保養,砲射飛彈很容易失靈,結果就是脫靶,印象中脫靶率奇高),不過,實驗告訴我們一件事:AT-11的威力較125mm APFSDS來的小。馳車三內部乘員感到震動了一下,馬上做開火準備,而此時BTMP-84的內部乘員也正抱怨著這個殺千刀的車長下令發射AT-11去攻擊馳車三(若成員還有命絕對會把這天兵車長抓下來用槍托活活夯死);好了,沒時間嫌東嫌西了,還得對付前面這個難纏的敵人,AT-11的最大攻擊距離為4000m(受限於人的肉眼與尋標器.實際上不可能打這麼遠.能飛到一半就要偷笑了!!),所以雙方若要炮戰還得再開近一點。現在BTMP-84只有一個機會能夠處理掉眼前這台馳車三,就是利用速度攻擊馳車式的側面(馳車三式側面車體並無傾角)(編按:後來馳車的所有裝甲升級套件都在這部分做足功夫.想爆掉馳車.下輩子!!)甚至後方(你當你在打定靶喔.你會跑人家就不會閃喔)並以射速取勝(自動裝填系統不會比人力裝填快上多少),否則自己很快就會變成廢鐵以及馳車三上面的一個徽章(被馳車打爆那才是無上光榮.因為那是全世界最要求續戰能力與人員安危的戰車),而馳車三則盡量利用自己正面打不死的裝甲威力,使雙方距離接近,利用較為優秀的射控系統一發就讓BTMP-84`爆頭`才行。(或者是盡量拖.畢竟BTMP-84的載彈量較小.)(編按:拖你個大頭咧.第一發沒癱瘓敵人就是你進棺材啦)


(編按:俄系戰車之所以強調砲射式飛彈.是為了掩蓋自己戰車砲精度比西方同口徑戰車砲差的缺點.) 


(附註:塔爾將軍當年在任職以色列裝甲兵校長時.嚴令要求所有受訓戰車射手都要能準確擊中至少1500m之外的目標才能算是合格.這個距離相當於一般反戰車飛彈能確實命中戰車的接戰距離.但是反戰車飛彈的速度遠比砲彈慢.誰勝誰敗.早已分曉!!)


結論


其實這兩款戰車說實在的,性能真的只在伯仲之間(根本是天差地遠!)。也許是在俄系方面戰車越來越強悍,以及未來的高強度戰場需要,以色列也在去年的尾巴推出了馳車四,馳車四是由馳車三為基體做了一些小改良(編按:馳車1/2還有血緣關係.馳車3是大幅改良的新車.馳車4則是另一款完全的新車),讓其能有較佳的生存能力跟火力,可以在未來的戰場上奔馳。而這兩型的戰車也充分的反映出了戰爭的經驗,所以才做出了這種可以特別裝載步兵的戰車,這也不單單是設計者的巧思而已,更是不少裝甲兵用血淚所換來的`實驗成果`


(編按:兩個國家看似設計出類似功能的武器.戰術方針卻完全不同.任務要求也不相同.對於士兵生存的重視也不相同.性能當然也不可能在伯仲之間.不管是用戰車還是步兵戰車為觀點.BTMP-84根本不能與馳車相比.)


我的結論是:


腦殘與嘴砲永遠會把人員素質給排除在外.還自我感覺良好!!


附表:性能參數  長含炮管前置 寬至襯裙
















































 



馳車三式以色列



BMTP-84---烏克蘭



長、寬、高(m)



8.783.72.75



9.663.62.2



戰鬥重量(ton)



62



50



引擎型號



AVDS-1790-9AR



6TD-2 六缸柴油發動機



引擎功率(hp)



1200



1200



推重比(hp/ton)



19.35



24



最高路速(km/h)



55



65 有一說70



懸吊系統



獨立液壓+彈簧(編按:每個路輪個別獨立的台車式懸吊)



扭力桿



續行能力(km)



500



450



主炮



IMI120mm滑膛炮



KBA-3 125mm滑膛炮



乘員



4



3



.................



我對這傢伙的評語是:


你根本不懂啥叫戰車!!


多摸幾年戰車再來寫文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Z.BLACKCAT 的頭像
    PZ.BLACKCAT

    S.Pz.Abt 502 E-COMPANY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