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人物.歷史&軼事 (112)
- Feb 20 Sat 2010 16:08
芬蘭國防軍
- Jan 09 Sat 2010 12:46
維克多.伊凡諾維奇.貝倫科
- Jan 01 Fri 2010 01:09
永遠的老血膽(電影)
在這先感謝曼大的贊助
1970年由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巴頓將軍》(Patton),堪稱是傳記電影的最高傑作,繼1962年《最長的一日》之後,福斯公司希望能再創顛峰,於是斥下1200萬美金的重資,以70mm,150度廣角拍攝,劇中場面雖稱不上浩大,但忠實的捕捉了北非沙漠與阿登雪地的場景,該片的導演為法蘭克林‧沙夫納(Franklin Schaffner,1920-1989),編劇則是後來《教父》(The Godfather,1972)的大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1939-)與艾德蒙‧諾斯(Edmund North,1911-1990)執筆,劇情依據拉迪斯拉斯‧法拉哥(Ladislas Farago)的《巴頓傳:磨難與榮耀》 (“Patton: Ordeal and Triumph”)與歐馬爾‧布萊德雷(Omar Bradley ,1893-1981)一級上將的回憶錄《一位士兵的故事》(“A Soldier's Story”)改編,其中布萊德雷一級上將還擔任這部電影的軍事顧問。
- Jan 01 Fri 2010 00:00
永遠的老血膽〈All Glory Is Fleeting―巴頓將軍生涯的最後時光〉
(1943年3月12日北非突尼斯戰役期間,巴頓開心的從艾森豪手中獲得他的第三枚將星,其在1943年3月7日剛接掌弗萊登道少將(Lloyd_Fredendall,1883-1963)的第2軍指揮權,這位年已58歲的老將,迎來了生涯的光輝時刻。)
- Dec 25 Fri 2009 00:32
永遠的老血膽(唏噓與懷疑)
- Dec 16 Wed 2009 22:38
永遠的老血膽(運動員與軍刀)
- Dec 13 Sun 2009 15:28
泰迪熊是這麼來的
- Dec 02 Wed 2009 08:47
李賓特洛普簡歷(翻譯中.未完工)
所謂的王牌.並不是指在戰場上最厲害最傑出的.而是深陷最嚴苛的地獄之中.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還能帶著伙伴一塊活著回來.
魏特曼與李賓特洛普的共通點就是:都參與了庫斯克會戰中最嚴酷的普羅霍羅夫卡戰車戰.
- Nov 11 Wed 2009 09:49
從李賓特洛甫來看黨軍(之二)
(上接從李賓特洛普看黨軍)
As a military formation composed of Hitleryouth's, the 12 SS Panzer Division deserves special attention for several reasons: Its symbolic significance, its eliteness, and its extraordinary exploits upon the field of battle. Established after the defeat of Stalingrad, the division was a product of Germany 's transition to a total war effort, which sought to harness all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of the Reich to the purpose of waging a struggle for existence. In this context; the division's creators envisioned it a symbol of the willingness of German youth to make the ultimate sacrifice for Fuhrer and Fatherland in a political-military milieu of growing crisis.
隨著第12裝甲師"希特勒青年師"的組建完成,該師的特性確實有下列因素與以注意:
- Nov 11 Wed 2009 09:43
從李賓特洛甫來看黨軍
The Panzer IV ranks among the best-known of all German tanks. It was one of the most highly developed and most robust model, and was the "Workhorse" of the Panzer troops. It reached its definitive form when fitted with the L/48 caliber gun and Schurzen skirt armor plates around the turret and hull.
四號戰車是全德軍中名氣與其他款式不相上下的戰鬥車種,由於服役時間較早與戰爭持續的關係使得四號戰車的發展達到健全的程度,並且在德軍裝甲兵中得到"軍馬"的尊稱。四號戰車的最終型式為配上KwK40 L/48主砲與側裙裝甲板以保護車體與砲塔外側。
- Oct 31 Sat 2009 08:28
有必要再仇視下去嗎?
在這篇"我如死了,「就看不到奪回台灣了"當中,中研院院士許倬雲,中國抗日付出這麼大代價,意義究竟是什麼?許院士回答他:「中國爭到了國格。國格是一個國家對本身的肯定的一番自覺,及一分由此而生的尊嚴與自重。」他又極帶感情的說:「這是百年屈辱後,中國咬著牙吞著血,拚出來的國格。」
文章中也提到關於中國「百年屈辱」,應該沒有比甲午割台更屈辱的事;八年抗日犧牲了幾千萬軍民同胞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掙來的國格,今天還有多少人是否在意引發了一些回響。
這讓我想到關於228事件中的第21師,剛好也找到兩篇兩極化的說法,讓大家看看,仇恨要持續下去的理由。
- Oct 28 Wed 2009 09:10
我如死了,「就看不到奪回台灣了」
廿五日是「台灣光復節」。但似乎沒聽到、沒看到有人提到這個節日。古寧頭戰役當然值得紀念,但它與光復節不是一件事。
只有國民黨在若干報紙上登了一幅廣告:「台灣光復/中華民國的榮耀」。不知怎麼的,看起來就是怯生生的,有點「羞於啟齒」的樣子。
這也難怪,台灣本身的存在都有人不以為然了,還談什麼「光復節」?
- Sep 29 Tue 2009 09:02
永遠的老血膽(其三)
- Sep 09 Wed 2009 08:45
永遠的老血膽(其二)
上接(其一)
(先寫一些關於巴頓的傳聞)
雖然巴頓在所有人的印象中是硬派到了極點.會讓與他相處的幕僚有種隨時要立正站好被拉正的感覺.但他也曾被更高層的長官拉正過.那就是喬治馬歇爾(George Marshall).
- Sep 02 Wed 2009 19:50
永遠的老血膽(其一)
軍事將領.不外乎學院派與實戰派."創業"型與"守成"型.猛將級與智將級.名門出身與平民出身.每一個將領都有自己一套帶兵哲學.而且各有各的擁護者(當然也會有反對者).
因為自己是裝甲兵.所以對裝甲作戰的起始"德軍將領"自然是有所偏好.不過有個美國人的風格完完全全合我的胃口.
- Jul 15 Wed 2009 20:02
馬里納瓦之奇蹟
1944年6月22日.蘇聯發動了最大規模的反攻作戰.代號巴格拉季昂.蘇聯順著三年前德軍的進襲路線.反過來沖垮德軍.整個東部防線完全崩潰.德軍無力阻擋紅色鋼鐵海嘯的肆虐.位於北方戰線的蘇聯軍.最終目標為波羅的海海港.里加(Riga.為現今拉脫維亞Latvia首都).目的是將整個德軍防線攔腰斬斷.再各個擊破.德軍當然也明白這點.所以從杜那堡(Dunaburg.在拉脫維亞境內.現在稱為Daugapils)到里加這一路延著德威那(Dvina)河的道路上.都是德蘇兩方的激戰區.
1944年7月22日.蘇聯軍的前鋒終於踢到鐵板!!!
那一天.蘇聯軍第1戰車旅先遣部隊先行進駐馬里納瓦(Malinava)這個小村子.好等著後續部隊進入.為下一個目標做攻擊準備.但是還沒來的及休息.一聲88砲的呼嘯所伴隨的巨大爆炸.讓這群蘇聯兵陷入恐慌.
- Jun 14 Sun 2009 22:30
三澤先生.祝您一路好走
- May 10 Sun 2009 11:12
聖修柏里的最後
- Apr 26 Sun 2009 12:30
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