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含恨終止與被揭露的欺瞞



(作戲的結果,造就了一場空)


儘管新聞報導與研發所發現的一連串問題都不利於M247,軍方還是照著時程步驟來佈署,因為已經沒有備份系統可以替代了。但是另外一個問題卻讓M247的服役之路蒙上陰影,因為蘇聯的新一代反戰車飛彈把有效射程拉遠到6000m,而這個拉長的有效射程使得DIVAD系統所要求的”5km”相形失色。雖然陸軍決定將刺針飛彈(Stinger missile)加入DIVAD系統的火力控制內,但卻招來更劇烈的反對聲浪而宣布放棄。


(寫到這不免有一股無名火,反戰車飛彈射程再怎麼遠,控制射擊的還是飛機上的人,就算防砲的有效射程不到那裏,從人的眼睛看到那兩條火線朝這裡飛來,也會猶豫個半响才射擊,而自走防砲系統也可以藉著自己的移動拉近距離,或是爭取時間逃離,想必否決的那群豬頭,必定只是在辦公室吹冷氣腦滿腸肥只剩一張嘴的混帳。)


而華盛頓方面對於DIVAD層出不窮的問題倍感厭煩,當時的國防部長:卡斯柏.溫柏格(Secretary of Defense Caspar Weinberger)撥下5400($54 million)美元來進行一連串戰場上各種條件的測試。國會則通過這項提議並繼續供給資金,好讓這計畫可以撐到測試-維修-測試(test-fix-test)的這一連串週期,但留了一個警告。只有證明溫柏格部長的這場測試的結果一定要達到甚至是超越合同內的性能要求的聲明,這筆款項才會同意撥下。


該測驗將交由五角大廈(Pentagon,美國國防部的外號)新派出的性能測試與評估小組(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 Office,縮寫為OT&E) 進行審核。該小組於1983年由國會授權,成為一個獨立監察機構,測驗與1984年底正式進行。


結果卻是令人搥胸頓足的悽慘落魄到極點。


在射擊測試時砲塔根本無法移動,更甭說擊中目標,雖然在後來測試中放寬成來回飛行,但即便是目標直線飛行也無法擊中。雷達的表現也是悽慘到跌破眼鏡,甚至有無法判讀該目標的狀況發生,也無法回報狀況。測試人員在無人飛機上安裝雷達波反射器(radar reflectors)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後不得不在飛機上安裝到四個反射板。


伊斯特布羅克認為,這不過就是在企圖掩蓋一個根本不能用的系統的一連串把戲。這等於是讓獵犬(bloodhound)去追擊一個特別準備好的目標,而這個目標的身上不過就是覆蓋著一片片又厚又大塊的美味牛排罷了。這個系統在追蹤靶機的劇本演出下,又歷經了一次火砲失控自動開火打掉了不在預定內的目標,雖然後來給記者的聲明稿是由於該目標飛出飛行控制範圍,為避免危害而啟動自毀。但這已不能掩蓋,這是一場騙局(fake)”,以及一個不入流的偷拐搶騙伎倆(sophomoric deceits)”,從這一次悽慘的測試結果,實在讓人不免懷疑起之前所謂的通過測驗是不是也是騙局一場。


性能測試與評估小組(OT&E)做出的結論是,火砲本身可以執行任務,但是系統本身卻有相當嚴重的可靠性問題,追根究柢還是將一個原本空用的雷達移植到地面系統的緣故。從19846月到19855月的預量產型的測試運作,也發現了一堆問題。在合同內的163要求中,竟然有22項是評定為嚴重缺失。性能評估小組主任傑克.克林斯(Jack Krings)公布了與先前陸軍所公布的天差地遠的報告結果:約克士官防砲系統並沒能充分有效的在模擬作戰中保護友軍單位的空防,即便內部系統可以改善當時的火神(GE所生產)系統也不可能完成。約克士官系統在撤試過程中,其系統的作動率只有33%,而不是預想中的90%,不適合在戰場上運作



(由於過於嚴苛的要求,ADAT也是灰頭土臉)


就在這份報告公布後的1985827日,國防部長卡斯伯溫柏格當頭大斧一劈刪掉了50M247預量產車的預算。他聲明:這項測試的結果已很顯明,即便約克中士系統有做些微改善,但也不會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在該系統上,因為這是個不值得再做投資的額外計畫但是取消了M247這個計畫,並不是代表著DIVAD這個計畫不重要,當然也有另外一個計劃在進行以遞補這個空缺。這個系統由奧立岡(Oerlikon)負責,稱為Air_Defense_Anti-Tank_System(防空/反戰車系統,簡稱ADATS)”,但是這個系統也在測試運作時故障百出,雖然問題已解決但最後只有加拿大陸軍收起來自己用(後來泰國也採購少部分)



(M6 LINEBACKER)



(復仇者式機動防空飛彈)


最後美國還是找了個方案來替補:以M2為基礎改裝,將原本的拖式飛彈發射箱改成四連裝針刺飛彈發射箱的M6 LinebackerM6的設計是源自於M1097 Avenger HMMWV所搭載的針刺飛彈系統所改良成雖然以效能遠遠不如既能防空又能反戰車的ADATS”Linebacker”總算是可以跟上裝甲部隊作有限度的防空了(但實際效能為何,不得而知)



(仰天的砲管與照明雷達,似乎在對已經煙消雲散的福特航太表達不爽)


剩下的M247車體(或是完成的車輛)大部分淪為空軍的炸射鏢靶,結束了因為欺瞞而被趕出軍旅的屈辱一生。但也有幾輛留存,其中一輛在Pall Mall, TN的約克士官歷史紀念公園(Sgt. Alvin C. York State Historic Park)裡,而另一輛則是保存在Danville, VA的美國空軍博物館(AAF Museum)


參考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M247_Sergeant_York


 


結語


放眼望去,防空系統從最早最早的M2 .50in機槍(最初M2機槍是為了擊破觀測氣球用的),開始變成防空機砲,二連裝四連裝的防空機砲,裝備越來越多口徑越來越大,有德軍家喻戶曉的8.8砲,甚至是日本的15公分超重型防空砲。


到了戰後,飛彈大行其道的時代,各式輕重型防空飛彈慢慢出現在陸軍防空單位,頂替原本重型防空砲的位子,甚至出現了能跟著部隊行進的防空飛彈機動發射車(如羅蘭飛彈系統)。不過中口徑防空快砲並沒有隨著重型防空砲的淡出而式微,相反的因為搜索雷達與照明雷達機件的大小與重量都因科技而縮小精緻化到可以同時放在一輛載具上,如德國的獵豹自走防砲、英國的神射手防砲(Marksman_anti-aircraft_system)系統、日本的87式自走防砲(Type_87_Self-Propelled_Anti-Aircraft_Gun),更不用說前蘇聯與俄羅斯所研發的一大票自走防砲,以及最新出現的各式彈砲合一自走防空系統,更不用說向俄國取經行之有年的中國。




(神射手自走防砲)


 



(87式自走防砲)


但是關於戰後的自走防砲系統的研發與量產,獨獨缺了美國。


其實上頭說了這麼多,終究掩藏不了美國陸軍的建軍思想,自陸軍航空隊獨立成空軍後,依舊忽視部隊自主機動防空的殘酷現實。不管是二戰時期的M16四連裝50防空機槍,文字的主角約克中士,還是現代的M6”線衛。在火力與接戰續戰能力上,都遠遠不如二戰德軍的一系列防空機砲、蘇聯的動物園自走砲、西德的獵豹自走防砲、以及德法合作的羅蘭防空飛彈Roland_missile



(德國的羅蘭機動防空飛彈)



(美國的羅蘭防空飛彈編號為M975,但也是不了了之)


美軍的自走防空系統,不管是機動防空飛彈還是自走防砲,看起來都比其他國家遜色許多。說來說去,其實和美軍本身風格有關。


美國空軍其實歷史並不長,一直到1947年才從美國陸軍航空隊獨立出一個獨立軍種。所以當時(指二戰時期)美軍的空中武力(不論陸軍還是海軍)航空隊,由於陸軍在空中有自己的空中武力,也連帶的壓縮到一部分設計人士為部隊建立自主機動防空的空間。


但話說回來,美軍的風格就是先徹底奪取制空權後,而後以大規模地面部隊對敵人進行最後一擊。既然打從一開始敵人已經和自己天上的夥伴光是殺得你死我活都自顧不暇的,自然也無暇顧到地面部隊的推進,更不可能有餘力對地攻擊。這麼說或許弔詭,但是美軍所追求並已經完備的絕對空優算是機動防空的最高境界並不為過。


或許有人認為跟著裝甲部隊行動的自走防砲一點用都沒有,那麼我借電影鹿鼎記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一段話告訴你:


看了是九死一生,不看是十死不生。


自走防砲系統就是扮演這個九死一生一生。有了防砲與機動防空飛彈,還可以嚇阻一下敵機,讓敵機轉向、繞圈、或是為了閃躲而提前拋棄載彈(放棄任務),那麼即便沒有擊中甚至是擊落,機動防空的目的也都達到了。沒有防砲或是機動防空飛彈,再優秀的裝甲部隊,都是待宰羔羊。


(接續從M247略談必要之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Z.BLACK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